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的诚信观建设

2015-03-26 20:16郝瑞斌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信教信仰诚信

郝瑞斌 窦 楠

(1.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2.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102)

在社会主义中国,信教大学生作为公民,依法享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对于他们的信仰,高校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同时作为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也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势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确立了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其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这就为高校进一步做好信教大学生的工作提供了契机。高校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应充分重视信教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对之进行有效的引导。本文拟从公民层面的诚信角度出发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建设的理论资源

诚信,简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立身”和“进德修业”之本。世界各大宗教思想中也几乎都包含着诚信的内容。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的《全球伦理宣言》,针对当代世界的状况,表述了四项“不可取消的规则”,其中之一即为“言行诚实”。它之所以能够在四大规则中占据一席之地,又是根源于各大宗教都包含的“不可撒谎”的古训。理论上讲,这是做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信教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坚实基础。

中国有五大宗教,即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每位教徒都要持守的信仰诫命为“十诫”。“十诫”出于《圣经·出埃及记》,其中第九诫为“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圣经·出埃及记》),也就是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做人要诚信。诚信是基督教基本的人际伦理要求,据学者刘正峰统计,在中文版《圣经》中使用与“诚信”相关的“诚实”一词就有139次。[2]伊斯兰教没有像基督教这样简明易行的“十诫”,它的道德行为规范“以罕萨尼”无所不包。如果将这些规范分为扬善止恶两个方面,它所倡导的美德之一就是诚实,包括要说真话,要负责任,要言而有信;相对应的,它反对的恶行就是说谎,包括不忠诚、爽约、做假证、污蔑、谗言。[3]诚信在伊斯兰教教义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有关“诚信”的教义规范着穆斯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于道教和佛教,其教理教义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思想和观念。譬如道教把至诚守信视为学道、修道、习道、布道的根本[4];佛教里的“五戒”,是无论在家、出家的四众弟子都要受的根本大戒,其中第四戒就是“不妄语”。妄语一般性的理解就是说谎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诸宗教里的诚信观并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与其他道德要求或戒律相结合,互为一体、密不可分。譬如伊斯兰教的诚信与守正、公正平等的关系即是如此。即使在强调个人修为的佛教,有关诚信的思想“既包含在佛教修为的种种规范条目当中,也渗透于为论证修为而提出的心性、心识等有关主体性的理论思想当中”[5]。

但是,这些融汇在宗教教义教理中的诚信思想和观念,虽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融相通之处,但还需要努力地挖掘、积极地阐释,才能与时代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众所周知,宗教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神与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与人的关系。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分《旧约》、《新约》两部分,《旧约》、《新约》之“约”,就是神与人之间的契约。基督教的“十诫”,就是《旧约》中上帝与摩西所立之约。其中,第一诫至第四诫就是讲神和人的关系,其实也就是人对神的义务。如果信徒不遵守不执行这些义务,就是最大的不诚信,就要受到惩罚。“祭祀别神,不单单祭祀耶和华的,那人必要灭绝”(《圣经·出埃及记》)。神还要求,“如果你的同胞弟兄、儿子、妻子或有过命交情的朋友引诱你信别的神,你要大义灭亲,先下手把他们统统杀死”;“对于异教徒,要把他们全部杀死,连他们城里的牲畜都要用刀杀尽”(《圣经·申命记》)。伊斯兰教的诚信也是以“信真主”为基石的,它首先强调的是信仰的虔诚。只有信仰真主,“诚信”才能被称作真正的“诚信”,信徒才能被称作为“穆斯林”[6]。相信真主、依据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行事,在道德上才是最诚实的。同基督教一样,多神论者、不信真主和天使的人,也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他们将永居火狱,不蒙减刑,不获宽限。”(《古兰经》)

宗教道德包括诚信等等建基在特定的“神”和特定的信徒的关系之上,在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具体表现在特定的信徒之间的关系处理中,因而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当特定信徒的活动超出这个范围,和其他宗教的信徒接触的时候,它可能就不适用了,甚至还会发生冲突,乃至引发战争。虽然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各宗教间积极对话,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今世界上宗教的冲突、战争还是占据主流。同时,不管是信仰这种“神”,还是信仰那种“神”,他们都有同一个身份:“宗教徒”,因而又可能对不信神者采取共同的态度或行为:歧视甚至敌对。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建设的关键问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虔信,二是伪信。关于虔信问题,是指要对信仰虔诚的大学生重点关注、积极引导,防止他们走向迷信与狂热。信仰虔诚,就是信教大学生对他们信奉的神圣对象及其教理教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行动的准则”[7](P963)。正像上文所述,宗教的诚信,首先是人对“神”的诚信,听“神”的话,按照“神”的旨意行事。但是这样的信仰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坚信宗教经典是“神”的启示,绝对正确、永无谬误,甚至只能按照字词的原意来理解的话,就很容易走向极端。

通过分析中国知网上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大学生信教的论文可以发现,许多宣称自己信教的大学生仅仅只是“认为”自己信教而已。其实真正信仰宗教的同学是极少的,信仰虔诚的就更少了。对这些信仰虔诚的大学生,各高校宜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在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政策的教育的基础上,应特别进行宗教本身知识尤其是宗教史、宗教思想史的教育。高校还可以与宗教管理部门密切合作,为他们联系规范、正式的宗教活动场所,甚至进一步请宗教界爱国、进步的权威人士为他们讲解宗教教义。而对那些流露出极端倾向的学生则要制定相应管理规划,做到专人管理、重点帮扶、长期跟踪、对口转接。

关于伪信问题,是指大学生宗教信仰方面的诚信问题。学者赵宗宝在论述大学生信仰方面的诚信问题时,就指出,“有的信仰是形式上信而内心里不信;有的信仰是形式上不信而内心里信”[8]。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信教大学生入党问题。这就是形式上信仰马克思主义其实内心里不信,形式上不信宗教却是内心里相信。关于党员信教,这是个敏感话题,相关的论文很少,专门研究大学生党员信教问题的论文就更少,但是也有一些论文有所涉及。归结起来,事实上存在的大学生党员信教问题的原因在于,有把大学生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同于允许党员信仰宗教,有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没有冲突,等等。但是涉及到诚信问题,主要在于一部分信教大学生入党目的不端正,因而弄虚作假,隐瞒自己的宗教信仰。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一是建立与加强党员资格的审查与再教育制度,二是规范入党流程,严把入党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具有严格的流程与要求。不符合党员标准的申请者,按道理来说,最终是不可能加入到党的组织。只要这一问题真正重视起来,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9]。

其二,不信教的大学生宣称自己信教。这就是形式上信仰宗教其实内心里不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是如此。其主要表现有对哪种信仰都游离于信与不信之间,抱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信念,给自己增加保险的;有所谓的“信教不信神”的文化基督徒等等。但是涉及到诚信问题,主要就是为了获得资助、留学或者其他原因,心中并不信“神”却宣称自己信教的。它也比较接近宗教里面伪信的原初含义,“口称信道,心实不信”(《古兰经》)。但是这个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不能只囿与学校本身,还有方方面面其他的因素,因而比较复杂。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等基础教育的同时,更需要社会的系统性、整体性支撑。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的建设,不但要从宗教的教育中汲取经验,而且还要比宗教的教育做的更好,这样才能获得信教大学生的认同与信服。

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活动,由施教者、受教者和教育媒介三个部分构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的建设,重点应着眼于施教者。“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施教者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自身必须始终坚持诚信的理念、诚信的态度和诚信的行为。但是现实之中,高校教学失信、管理失职、学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且比较严重,从而对大学生的诚信培育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诚信既是教师为人师表之必备修养,更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之根本前提;缺乏诚信的教师,不大可能培养出诚信的学生。因此,高校的各种诚信制度亟待建立健全,同时鉴于思政工作的特殊性,除对思政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进行规范、引导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诚信思想的建设,真正做到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教师的个人道德魅力来吸引学生、教育学生。一些学者的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基督徒正是为“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基督徒个人的品质和面貌”[10]所吸引、所感召,一步一步由“望教”、“慕道”最后“信教”。反过来说,在这一点上,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具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的思政工作者,应该要比宗教信徒做的更好才行。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诚信就与宗教的诚信成了两张皮,从而也做不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建设的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的建设,不能忽视教育媒介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宣讲的内容、所用的案例也要讲“诚实”,即不能“假、大、空”。在高校发展迅猛的基督教在这方面则做得很成功。其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团契”,使每个参加的人都能充分的参与,氛围也亲切自然,给人以家的感觉;其宣讲的教义教理非常注意面向生活,能实际地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生活问题,诸如“现在有个老人上来了,我到底要不要让座”这样的小问题等;其教育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信徒在生活中“亲近基督”、“活出基督”、“让神的生命长大”,在碰到生活问题的时候,以“基督所喜悦”的方式来解决[11]。而高校的思政宣传,存在与事实脱节的“假、大、空”现象,学生们不愿听、不愿信,即使明明知道理论上是正确的,也会觉得与己无关,无动于衷。因此,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努力地“切近实际、切近生活、切近学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大学生诚信观的建设,还要针对受教者“信教”的特殊身份有的放矢。真正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一般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但我们也应看到,同样是诚信,服务的对象与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宗教要求人对神的敬仰与服从,对神的敬仰与服从就高于宗教中的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宣扬的诚信,是社会主义的诚信,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属性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相结合的“诚信”。它要求宗教的诚信应该与社会主义相一致,而不能与之相违背,更不能搞宗教狂热。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信教大学生这种以宗教道德的形式加以规约的诚信,在一定条件下自有它积极的作用,但终归是来自于外或上的约束与强制。诚信建基于信仰的基石之上,或者说信仰是诚信之源,只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搞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只有大学生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诚信才不是空泛的要求与他律的口号,而会变成一种由科学的信仰生发的自觉与自律。

[1]习近平.确立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命运[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24-24975931.html,2014-05-05.

[2]刘正峰.基督教“爱人如己”与当代诚信文化建设[J].中国宗教,2009,(1).

[3]阿费夫·阿·塔巴莱,怒马.《古兰经》的伦理道德思想(续)[J].中国穆斯林,1983,(1).

[4]梁超伟,熊国宝.道教诚信观的内涵及教化作用[J].中国道教,2014,(3).

[5]白鸽.佛教诚信思想初探[D].山西大学,2010.

[6]陈一新.《古兰经》中的诚信思想述论[D].新疆师范大学,2013.

[7]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8]赵宗宝.地方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J].科学与无神论,2014,(5).

[9]郝瑞斌,吴智育.大学生党员宗教观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10]左鹏.象牙塔中的基督徒——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5).

[11]胡恩宇.基督教家庭聚会的教育学解读——大学生基督徒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信教信仰诚信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铁的信仰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