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时代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模式之历史向度

2015-03-26 16:51:18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现代化道路

杨 军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中国梦与时代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模式之历史向度

杨 军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实现小康,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而梦想又与时代进步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也是道路理论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从邓小平的小康之家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共始终以睿智的历史情怀关照道路、以开拓的视野观察世界、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全局,科学认识和正确应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前景越来越广阔,梦想越来越接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改革开放

小康梦想是中华民族世代追求的理想,而梦想又与所处时代和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紧密相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积累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国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道路基础。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为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发展目标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邓小平冷静地观察国际形势,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住时代的基本趋势和本质特征,敏锐地指出:“我们今天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我们可以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但是,“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1]因此,“要根据新情况来确定新政策。”为进一步完成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强调了冷静地判断国际形势的重要性,因为这样可以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论断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经提出。1984年5月,他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就从全球视野强调了发展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严重性。比如,发达国家越来越富,而发展中国家却越来越穷。如果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后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进一步从理论上对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总结:“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2]这个论断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部环境问题。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观点。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中共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现现代化上面来,中国梦的实现有了道路的依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形成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梦想,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客人时第一次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这里的“中国式”是对国情的深刻把握,此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从现代化的内涵和各项指标来说,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世界。邓小平把这个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年12月,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交谈的时候对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一词进行了阐释:“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3]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把邓小平提出的小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显然,小康梦想的提出是基于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及中国的现实国情。从历史与发展二维角度来看,小康社会以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的收入为主要任务,以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

邓小平在提出“小康之家”这个梦想后,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如何实现这个梦想又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模式,使中国梦始终与时代同进步,不断夯实与开拓中国道路,才有了邓小平提出的小康之家,才有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表征下,中共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步伐,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观察问题,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分析判断,进一步确定并实施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内政外交的大政方略。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没有变,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现端倪。两极格局终结以后,世界正在缓慢地走向多极化,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之内,政治格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在分化重组和不断发展。东西方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开始向多极化趋势转变已不可逆转,对中国赢得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基于对时代发展的判断和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把握,中共十五大指出:现在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可见,“建设小康社会”是在新的起点上的新的梦想目标。

为了梦想的实现,中国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国际经济组织,从中发挥作用,又要趋利避害,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在战略上把握本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同时,牢牢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即使达到的总体小康也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不完善的。这个低水平,意即刚刚跨入小康门槛。不全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小康生活覆盖率低;二是指虽然基本解决了衣食等问题,但阶层间差距较大;社会建设方面的差距更大。而发展的很不平衡,既看到了不平衡的历史沿革性及现实不平衡的艰巨性。不完善既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完善,也有上层建筑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为此,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要义是“全面”。既包括发展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各项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鲜明地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支撑点是“建设”,重点是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融入国际市场,又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从本国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简言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共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两个一百年梦想,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代中国所处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和价值依归。与此同时,中国梦也呈现出此时期诸多重要的时代特征。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发展的新特征,为了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4]只有抓紧机遇,迎难而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百年中国梦,就一定要走中国道路,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十八大对特色道路的内涵做出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了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为了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布局进行战略部署。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5]怎么写?就是要在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从早期的“温饱”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的历史轨迹及内在逻辑来看,比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百年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国梦的历史与逻辑、世情与国情、发展与道路、梦想与现实的统一、也是中共在新的历史阶段向世人做出的庄严承诺和使命所系。尽管中国道路上仍然存在着许多艰难险阻,充满着各种复杂矛盾,但是有了这种自信,就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且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唯此,才能在中国道路上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化解各种矛盾,推动当代中国全面进步和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道路理论,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9、237.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4]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

[5]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

(责任编辑:谢建美)

D61

A

1009-2293(2015)05-0081-03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中国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实践模式研究(13C 22);湖南省十二五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建设学科项目之一;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项目之一,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教育与道德文化研究所研究项目。

杨军,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5.05.025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0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0:00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2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