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城镇化推进湖南全面小康建设

2015-03-26 16:51:18李旦梅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康城镇湖南

李旦梅

(永州市统计局 湖南 永州 425199)

以新型城镇化推进湖南全面小康建设

李旦梅

(永州市统计局 湖南 永州 425199)

湖南的城镇化水平低,城镇的承载功能不够是目前制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湖南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是农村地区进行新型城镇化,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产城互动,以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新型城镇化;湖南;全面小康

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中部六省处于中等靠后的位置,目前大部分地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阶段或工业社会阶段前期。湖南的城镇化水平低,城镇的承载功能不够是目前制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湖南的20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处于山区,这些地区尤其要进行新型城镇化,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产城互动,以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应该多视角理解。从人本视角看,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从人出发,以尊重人为前提,以关注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转移和提升为重点,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动力,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从生态视角看,新型城镇化是生态环保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生态低碳,提倡资源节约,走绿色发展道路。从制度分析角度看,新型城镇化是制度不断创新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求依法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支农政策和扶贫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二、湖南省当前的城镇化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4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4.77%,湖南省的城镇化率是49.28%,低于全国5.49个百分点。由于各方面原因,湖南省各市州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落后地区更低,如永州市只有42.55%;同时,我省县域城镇化率普遍偏低,县乡小城镇发展滞后是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没有这些小城镇的承载,而村组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巨大而受益面少,一直欠投入,导致农村接受了一定教育的人才流失严重,农业产业升级滞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如交通建设,由于林区山高岭陡,公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里程长,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很艰难。林区的“通畅”工程建设成本普遍到了25-30万元/公里,地质复杂的甚至需40万元/公里,农区一般不超过20万/公里。而财政给予的项目补助标准,没有根据实际建设成本对补助资金进行适当区别。由于成本高,林区百姓必须自筹的资金缺口总量大,而林区的实际状况是人口少,居住分散,这样摊到每个人头上的集资量更大。如双牌县何家洞乡的老屋张家行政村,只有490多人,需硬化的公路里程10公里,除上级补助的项目资金每公里13万元外(省贫县),尚需人平集资3000多元。也由于农民的散居,社会事业和社会化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生活质量低下。

三、新型城镇化对全面小康建设的意义

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对湖南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湖南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 62%,贫困地区几乎全在山区,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导致贫困地区社会事业难以发展,百姓上学和就医困难。贫困地区发展要改变以往那种要上面把路修到家门口的传统思路,推进农业人口尤其是山区的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减少大量无效投入,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并扩大内需。

新型城镇化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城乡一体、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小康社会,必须选择新型城镇化模式、走新型城镇化。只有新型城镇化才能创造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只有新型城镇化才能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小康社会建设奠定基础,提供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可以使更多的农民转为市民,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子女就学、公共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加快城镇化进程,还可以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从而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特别是推动农村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郊土地升值使部分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1]。

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

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民,市、县的新型城镇化也是难点。市、县作为基层,因其区位、资金、发展基础等的限制,建议重点发展小城镇,克服困难,走出一条切合基层实际的可行性道路。

(一)科学规划城镇

要根据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地理环境和现有基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城镇建设地点,要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和发展,小城镇的规划,要与农村的产业发展联动,不能搞成孤岛式的、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城镇规划要有个性特征,不要千城一面。

(二)调整财政支出

以往城镇化过程中,资金主要来源是土地,而市县尤其是山区的城镇建设不能完全依赖土地。农村居民集中到城镇后,可减少大量道路、电力等设施建设任务,建议将财政拟投入山区的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切一部分用于农村城镇建设,对城镇中的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配套,以较低成本优势吸引农村居民集中到城镇来。对于林区和山区,可鼓励散居的村民搬至附近城镇居住,对其宅基地和菜地进行配套补偿。

(三)培育特色产业

湖南贫困地区基本处于农业向工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发展特色旅游、生态农业等优势产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转变,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市州所在地的中小城市,要重点发展工业、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以辐射广大农村地区。在产业培育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服务和引导作用,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扩张提质。

(四)对接“一带一路”

按照“联带临路”理念,全面打通对接“一带一路”的水、陆、空交通通道,各市县水、陆运输与长江经济带交通主干道对接,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并加强港口、码头建设,空运可扩大对接范围;构建对接市场的物流平台和通道,并形成网络,以省域网络对接“一带一路”的大物流网络,全面增加湖南城镇的外向度和活力。

(五)完善城镇功能

要加强大中小城市的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连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配套完善小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提升小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并为大城市分减压力。

(六)消除体制障碍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通过实行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常住人口享有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消除行政区域壁垒,以产业分工协作为前提,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政府要大力转变职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强化服务和监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让城镇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乐园。

[1]马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5).

(责任编辑:谢建美)

F 299

A

1009-2293(2015)05-0068-02

李旦梅,湖南省永州市统计局局长。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5.05.021

猜你喜欢
小康城镇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我家的小康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12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我家的小康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2:00:02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小康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6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