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香,王喜成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 郑州 450002)
当前,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继经济特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之后的又一个对外开放热点,是当今世界最为开放的一种形式,将成为支撑和引领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申建河南自贸试验区意义重大。首先,当前我国虽然以“世界制造工厂”而著称,商品贸易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在服务贸易上还比较滞后。而建立自由贸易实验区无疑会对我们的进出口贸易下滑、稳定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从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看,建立自由贸易实验区既符合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欧盟、韩国、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分别为20 个、53 个、46 个、43个,这些国家和地区同其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进出口额占其外贸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7%、27%、35%、73%。与之相比,我国同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为24%,如剔除港澳台则只有11%,所以,建立自由贸易实验区对于我国在世界新格局下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强的紧迫性[1]。再次,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势看,我们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的复苏情况比预期差,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下行压力。今后河南省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以申建河南自贸试验区为重大选择和突破口。如果申建成功,将为河南省经济实现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创造一个历史性的契机,所以申建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然,我们也要明确,中央关于建设自贸区的最根本目的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我们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不能是原来的思维方式,不能主要靠政策红利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制度红利,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建设自贸区是国际上通行的贸易服务方式,世界上尤其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了。如今,自贸区建设已遍布全球,有一整套运行规则和相关规定与协商机制。我们要设立自贸区,必须全面认识自贸区的有关性质、功能、作用,以及与贸易和投资相关的规定、依据、国际惯例及通行规则等。同时也要了解我国已经设立的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情况和运行经验,为河南省自贸区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1.自贸区的概念
自贸区是相对于多边贸易体系(如WTO)而言的国际贸易体系,通常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自贸区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以及对经济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2]。
由于多边贸易体系成员众多,大家利益各不相同,谈判时间非常漫长,像WTO 的乌拉圭回合谈了整整8年,多哈回合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结束,进展非常艰难。而自贸区谈判因为选择伙伴少,大家容易找到相互间的利益共同点,所以谈判能够比较快地达成协议。如美韩自贸区协议,用了不到1年时间就达成了协议。另外,自贸区成员相互给予的优惠条件,不必给予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在开放市场上胆子也可以更大一点。
2.自贸区的功能
自贸区按性质区分,可分为商业自由区和工业自由区。前者不允许货物的拆包零售和加工制造;后者允许免税进口原料、元件和辅料,并指定加工作业区加工制造。按功能区分,世界上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设定是根据区位条件和进出口贸易的流量而确定的,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和发展。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转口集散型。这类自贸区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从事货物转口及分拨、货物储存、商业性加工等。如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2)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这类自贸区以从事进出口贸易为主,兼搞一些简单的加工和装配制造。在发展中国家最普遍,如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3)出口加工型。这类自贸区以从事加工为主,以转口贸易、国际贸易、仓储运输服务为辅。如尼日利亚自由贸易区。(4)保税仓储型。这类自贸区主要以保税为主,免除外国货物进出口手续,较长时间处于保税状态,如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
随着自贸区数量的不断增长,自贸区的功能也在日益扩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转口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开始相互融合,自贸区的功能趋向综合化。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区内自由进出,在区内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销、制造、拆装、改装、加标签、分类、与其他货物混合加工等商业活动。因此,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区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可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3]。
1.建设情况
广义上的自由贸易区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的自贸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美韩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韩国)、中欧自由贸易区(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东盟十国)、欧盟与墨西哥自由贸易区等。狭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国之内的自贸区,如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美国纽约1号对外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有1200 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775 个,占65.6%。仅在美国国内,到1994年底自由贸易区就已发展到199 个,贸易分区达285个,总数达484个。
自由贸易区概念是20 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提出的。开始时从事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到20 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利用这一形式将其建成为特殊的工业区,并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积极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如今,自贸区发展迅猛,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已经达到数千个,范围遍及各大洲,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由贸易区之所以产生和迅猛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原因。(1)它与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区域内国家易于就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并产生实效。同时,现有的自由贸易区大多富有成效,也激发了更多国家参加自由贸易区。(2)就地区或邻近国家而言,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邻近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区具有人员往来与物流便利、语言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等多种有利条件。因此,邻近国家和地区间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来扩大和加深经济合作以获得互利双赢的效果,其效果比参加多边贸易体系带来的利益要更明显一些。(3)在加入多边合作机制的同时,缔结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推动各成员国内的经济结构改革,从而可以借助更多外力来推进国内改革。(4)20 世纪90年代以后一再发生的地区性经济危机的教训,也促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化。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证明,在同一地区国家之间,危机蔓延的速度往往更快,相互影响也更为强烈。因此,加强地区内经贸合作不仅有助于防范新的危机,而且也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4]。
2.有关经验
明确设立依据。设立自贸区首先要明确如何设立,依据是什么。国际上这方面的规定相当明确:(1)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将自由贸易区定义为:“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2)美国关税委员会给自由贸易区下的定义:自由贸易区对用于再出口的商品在豁免关税方面有别于一般关税地区,是一个只要进口商品不流入国内市场可免除关税的独立封锁地区。(3)还有一种对自由贸易区的官方解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WTO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FreeTradeAgreement:FTA 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这种区域性安排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5]。
明确相关规定。国际上这方面也有明确规定,如WTO 关于自由贸易区的规定有以下几点:(1)成立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便利组成自由贸易区的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贸易壁垒大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未建立自由贸易区时各组成国家和地区对未参加自由贸易区的各成员所实施的关税和贸易规章的一般限制水平。(2)任何成员如决定加入自由贸易区或签订成立自由贸易区的临时规定,应有一个在合理期间内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和进程表。(3)任何成员决定加入自由贸易区,或签订成立自由贸易区的临时协定,应及时通知全体成员,并应向其提供有关拟议的自由贸易区的资料,以使全体成员得以斟酌并向各成员提出报告和建议。如果全体成员发现参加协定各方在所拟议的期间内不可能组成自由贸易区,或认为所拟议的期间不够合理,全体成员应向参加协定各方提出建议,如参加协定各方不准备按照这些建议修改临时规定,则有关协定不得维持或付诸实施。(4)对自由贸易区成立计划或进程表的任何重要修改都应通知全体成员。如果这一改变将危及或不适当地延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全体成员可以要求同有关成员进行协商。(5)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渡性临时协议的合理期限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超过10年,当一项协议的成员认为10年不够时,则须向货物理事会提供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完整解释。(6)自由贸易区要接受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的检查,并定期向世界贸易组织理事会做出协议执行情况的报告[6]。
协调相关政策。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贸易转移,不同时间签订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将使贸易转移更加复杂,由于多个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时间不同、过渡期不同、优惠安排的内容不同、伙伴国的比较优势不同,可能会使贸易转移多次、反复发生。因此,需要协调各个双边贸易政策以减少优惠贸易安排带来的损失。协调的主要内容:(1)关税政策。涉及立即免税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削减关税的过渡期逐步缩短,单边降低关税和促进多边谈判等。(2)原产地规则。可实行广泛的累积制度,实行统一和简化的原产地规则,对敏感产业的保护逐步加强,对非敏感行业逐步放松等原产地原则。(3)服务贸易和投资措施。如实行负面清单方式,坚持资金的充分流动性等。
提供管理经验。世界上的自由贸易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竞争,各国的管理已逐渐趋向规范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也大大改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国际上四个主要自由贸易区(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的管理能力非常强,它们对管理机构在授权上大体相近,都是港区合一,成立经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自由贸易区的整体事务,投资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有权审批项目立项等。它们特别是着眼于自由贸易区与城市功能的相互促进,超前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极富特色与成效,带动了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金融、保险、商贸、中介等第三产业发展上成效突出[3]。
1.基础条件
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基础而设立,其中以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国务院审批“意见”规定,上海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可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自贸区的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2.运作模式
上海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已经提出了系统的工作方案,涉及金融、投资、贸易,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诸多方面。正式运行以来,已经历了相当时间的工作过程,能够给我们提供不少现成的经验和参考。如它的管理实行“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监管服务模式。所谓“一线”,就是指国境线;“二线”就是指国内市场分界线,亦即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一线放开”是将“一线”的监管集中到对人的监管,口岸单位(包括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只做必要的检查,不再采用批次监管的传统模式,实行的是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模式,货物可以在这里自由出入,不缴纳关税。为了提高货物在“一线”关口的通关效率,从货物卸船到运输再到转运的整个过程,海关大多不会干预,即使少数需要海关监管,手续也相当简化,以确保货物流通顺畅。货物在试验区内可以自由流动和买卖,并配合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转口等业务进行多种形式的储存、展览、组装、制造和加工等。“二线管住”是指对于进出自贸区内外的货物的监管[7]。所谓“二线”,就是货物从自贸区进入国内其他地区,相当于从国外进口,这方面要高效监管,依法纳税。货物从自贸区进入境内其他地区时,海关一方面严密监管,同时也创新了一些便捷的通关手段,如利用征信、抽检、跟踪等方法,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管,进一步加快通关效率,不是过分严格地在事前就管住、管死。自贸区通过加强对入住企业实行经营资质、经营范围、年审制度等一系列严格的企业审核管理制度,对货物进出特殊区域实行严格的记录管理,对不同的货物性质和类别,划分不同的监管力度等级,从而实现高效监管。
3.主要举措
上海对自贸区实行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推进方式,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努力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其主要举措,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五是创新完善法制领域制度保障,六是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七是探索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等。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都将吸引众多外向型企业聚集驻扎,拉动当地经贸发展。上海自贸区所有功能创新的核心是便利化,就是为了方便国际贸易,与国际接轨。自贸区内设立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未来可使消费者直接实现“海淘”,已成为我国一块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
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承东启西、联贯南北,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文化优势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具备申建自贸区的良好条件。
与上海自贸区在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情况相类似,河南目前有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出口加工区、郑州保税物流中心及河南德众(焦作市孟州)保税物流中心等4个直接对外开放窗口,设置自贸区的基础条件相当良好。它与上海自贸区设置的情况相仿,为河南自贸区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尤其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件优越,因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出口加工区、郑州保税物流中心本来都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是实验区的一部分。自从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河南省就打开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集聚高端生产要素、构筑参与国际分工新平台、创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战略突破口,目前已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如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产业,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交通网络、互联网和信息消费、金融结算等新兴业态,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在成为一个陆空高效衔接、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同时,河南省近年为外向型企业服务的体系也日趋完善。郑州海关已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企业从电子申报到收到海关电子放行回执仅需数秒,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指尖上的通关”,并且开通了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特批A 类企业,解决企业类别、设备和料件结转等问题。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开始试行“通报通签、即查即放”监管模式,实现“港、区、站”一体化联动通检,打造了河南省内各口岸及不同区域之间便捷高效通关机制。因此,河南省可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核心载体,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为依托,申建河南自贸实验区,构建河南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平台,为中国内陆省份探索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的新路子。
河南在物流集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郑州新郑机场、郑欧班列、连霍高速等构成了河南空中、铁路、公路等立体式、网络状的集散大动脉,形成了全省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一体化运输服务网络。其中,在航空方面,截至2014年7月,郑州航空港共有37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其中客运公司23 家,开通客运航线120 条,含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 条;货运航空公司14 家,开通货运航线23 条,其中国际地区货运航线19 条;客货运通航城市83 个,其中国际货运通航城市达24 个。2013年完成货邮吞吐量25.57 万吨,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2014年上半年货运总量排名超过厦门、昆明、重庆、南京,跻身全国主要机场前10名,基本形成了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欧美亚的“空中走廊”与航线网络,这个网络以郑州机场为圆心,2小时航程内覆盖人口和GDP约为12亿人和43万亿元,分别占到全国的90%和95%,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铁路方面,河南构建了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四纵六横”大能力货运铁路网和“十字加半环”城际铁路网,基本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半小时交通圈”和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交通圈”和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郑欧班列开通后,中原国际陆港建设不断加快,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国家铁路一类口岸,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部的物流通道枢纽,搭建起中国中部与欧洲、东北亚、东南亚的重要桥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桥头堡。在公路方面,到2013年年底,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873 公里,多年居全国之首,目前已构建成了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省18 个省辖市的高速公路网,95%的县(市)平均30 分钟以内抵达高速公路网,3 小时可以到达全省任何一个省辖市,6小时可以到达周边6省任何一个省会城市,8 小时可以到达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而纵贯河南的连霍高速可以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直接出境到达中亚和欧洲,郑州又是重要的公路港口岸。目前,河南正着力打造集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海港于一体,国家重要的多式联运服务中心、集散分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中欧班列货运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和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高地。
近年,河南实施的开放带动战略,加速了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2012年,与河南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98 个,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到35 个。目前,有121 家世界500 强企业、146 家国内500 强企业在河南投资。格力电器产业园、北斗智能交通物流网、军工电子产业基地、海尔创新产业园项目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在河南落地,推动形成我省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0 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现在,河南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的项目已越来越多集中于电商、物流、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同时,郑州的金融地位也在加强。如目前已有渣打银行等百余家金融机构入住郑州,环CBD的金融中心核心区已经形成。河南还可以充分利用郑州商品交易所这一稀缺资源,扩大其金融中心的聚集度和辐射力,使其在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让郑州在“产业与金融结合”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
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12个地市2个县,总面积达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经济基础雄厚,内需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在这个区域内,有中原城市群、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示范区。其中,中原城市群已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三大城市群之一,它将“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有序承接国际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分工合作,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群”,并将“依托陆桥通道上的城市群和节点城市,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形成与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区域大合作”。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成功吸引了富士康、菜鸟网络、奇瑞汽车、格力、海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落地,初步形成了智能手机、家电、汽车、品牌服装等生产基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包括河南三门峡市在内的4个地级市,在这个区域内,矿产、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目前三门峡市正紧紧围绕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三大战略定位”,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产业的“四大一高”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加速,这一示范区建设,又将成为中原大地上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兴奋点。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确定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历史上先后有20 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全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一半,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有三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在全国100个大姓中,有97个与河南有关,77个直接起源于河南,98个郡望地在河南,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厚。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几乎全在中原大地上活动。如今,在淮阳县有“人祖”伏羲太昊陵,新郑市有轩辕黄帝陵,西华县有女娲娲皇故都,内黄县有颛顼、帝喾二帝陵,登封市有禹都阳城……在整个中原大地上,堪称一座洋洋大观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如:石窟艺术。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洛阳龙门石窟,曾使举世皆惊。这里的佛教造像达10余万尊,题记和碑刻达3600多品,佛塔40余座,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此外,还有巩义石窟、偃师水泉石窟、淇县前嘴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浚县千佛洞等,均令人叹为观止。汉画艺术,河南比比皆是。南阳、洛阳、郑州、商丘等地先后出土的一批汉墓,发掘出大批画像石、画像砖、画像镜以及彩绘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汉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又如碑刻艺术。历代帝王将相、书法大家及庶民百姓在中州大地上留下的碑刻之多,实乃数不胜数。从时间上看,上自秦汉,下至民国,历代无阙;从书体上讲,篆、籀、隶、真、行、草,无所不备;从书丹者看,历代名家巨擘,几无遗漏;从风格上看,端庄、豪放、娟秀、古朴、峻拔、险狂、柔媚等,应有尽有。再如建筑艺术。中原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场所,寺院星罗棋布,古塔繁若星缀。白马寺向有“释源”“祖庭”之称;少林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名刹”;而声名远播的相国寺,更是受到历代帝王的垂青。此外,还有风穴寺、菩提寺、贤隐寺、灵山寺、净居寺、磐谷寺、白云寺,等等。其塔更多,有保存完好的我国最早的砖塔——登封嵩岳寺塔,我国最高最大的琉璃塔——开封铁塔,还有堪称天下奇观的少林寺塔林。仅明代砖塔目前河南各地尚存200多座。这些寺院、古塔,乃至难以数计的庙、祠、台、观,以其绚丽、雄健的风姿,精巧、坚固的构筑,谱写成一曲古老而又浑厚的凝固交响乐。在“二十四史”有纪传的5700 多位名人中,汉唐宋明时期河南籍名人就达912人,占总数的15.8%,位列中国第一,这里涌现了包括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商圣范蠡、字圣许慎、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堉等在内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名人,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它将会强烈地吸引人们来河南寻根问祖,感受中原文化的无穷魅力[8]。
申请建立河南自贸区,是河南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配置全球资源的需要,是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接轨国际市场的需要,是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构建新的战略支点的需要,我们要清醒认识、抓住机遇,申建工作应精心组织、卓有成效推进。
一是成立自贸区省申建工作领导小组。有效的组织领导是申建成功的首要条件。应参照申建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的做法,成立省申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相关的地方和部门要及时全方位投入申建工作中。同时要加强力量整合,将现在地方的力量,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等;部门的力量,如省商务厅,省发改委,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领导小组、管委会,郑州机场,郑州铁路局,省交通厅,以及海关、工商、税务、银行、土地、检验检疫等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领导和协调的机构,实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9]。
二是组织广泛调研。应组织有关人员到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进行调研,了解它们的申建、推进和建设情况;还可组织人员到美国、德国、荷兰等地进行调研,这方面国外有一套很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要通过调研,深入探索如何建立符合国际贸易惯例的自贸区管理办法。
三是加强研究论证。自贸区建设涉及很多法律、政策、管理与国际接轨问题,应组织社科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多方面研究论证,对如何实施、如何推进、如何申报等,提出对策建议和最优运作方案。譬如,如何设置免税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怎么实行特殊的关税优惠政策和贸易政策,如何放宽金融管制和外汇管制,允许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出流入,减少对利率及金融交易的限制,如何发展技术和服务型贸易等。尤其要加强自贸区功能定位、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开放、贸易发展方式转变、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法制领域制度保障、监管服务模式创新以及建立与自贸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9]。
四是开展深入宣传。河南省各级各类媒体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广泛、深入、系统的宣传报道,在全省全国形成声势,深入人心。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统筹协调多方力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详细的宣传报道计划,开辟专栏专题,利用消息、言论、评论、理论文章、专题访谈等形式,坚持报、台、刊、网互联互动,形成立体宣传网络,动员激励全省干部群众踊跃投入自贸区的申建中,使之成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新的发动机和强力支撑。
五是加强工作沟通。自贸区建设工作涉及国家多个部门,如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海关、税务、金融、交通等各个方面,河南省与申报自贸区相关的各业务部门要积极、主动、加紧与对口上级部门做好联系、沟通工作,努力争得上级部门对河南的基础条件、独特优势、工作进程等的了解、支持和帮助。涉及自贸区建设的河南省海关、税务、银行、土地、工商、检验检疫、物流等部门应同时进行相关准备,甚至组织人事部门也要进行人才吸收和引进方面的准备,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各地各部门要主动融入、创新服务、及时高效地开展工作。
河南省可参照上海自贸区规划等制订方案,确定河南自贸区的主要任务、目标和措施等。譬如,转变政府职能问题,扩大服务业开放问题,监管模式问题,推进金融开放创新问题等,把自贸区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贸区,并通过自贸区的制度建设,把当前突出的公司型政府建设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府,促进河南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找准河南的定位,体现河南的特色,突出改革创新的要求。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研究设置使自贸区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服务业能级和水平。要设置如何根据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河南经济、贸易、金融、物流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要做好压力测试,把各方面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好,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
对涉及自贸区业务的法律法规必须进行认真研究,研究有哪些需要停止实施的国家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规定,需要遵从哪些程序;如何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中有关行政审批的要求,如何进行申办确定等。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应以全面、规范的自贸区法律体系为基础,包括人才、投资、技术、生产因素移动等限制及法规的突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自贸区法律保障体系”,否则将丧失时效性。要加快形成符合自贸区发展需要的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河南省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自贸区法律法规制度。
由于在自贸区内强调的是贸易自由,我们必须一方面在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资金、外汇管制等)方面有特殊优惠政策,如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优惠等。另一方面贸易与税收、金融关系密切,我们也必须要加强税收政策研究,探索建立与自贸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体系。如要研究如何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对在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如何缴纳所得税问题;对自贸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如何缴纳所得税等。研究如何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如对在自贸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如何享受相关税收政策;对设在自贸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如何纳税;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自贸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如何免税等。研究如何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如何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等,既要放活,又不能失控。
由于自贸区开放度非常高,对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是严峻考验。我们既必须达到与国际接轨和科学管理相统一的要求,不符合国际惯例不行;又不能没有自主管理、有效管理。比如离岸金融,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开展,既有利于分流境内资金,降低通胀压力,但同时也容易形成人民币大量外流的洗钱风险。如果我们稍一疏忽,就有可能成为人民币流出的漏洞。要研究如何对自贸区进行分区、分级、分类管理问题。认真研究如何借鉴上海自贸区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管理方式,从而制定适合我们的管理方式。要着重研究如何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要研究如何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研究如何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研究如何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研究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
要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的成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建立起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使自贸区成为我国内陆地区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政府应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等,对清单以外的,各类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要研究提出有力的创新举措,推动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规模化运营,尽快形成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建立大通关机制,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现对进出口企业、生产制造园区、物流基地的通关流程全覆盖,加快推进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利通关试点;全面建成电子口岸,加快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建设,开展郑州机场口岸签证业务;争取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业务,推动大型跨国企业在郑建设国际结算中心等。要积极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和并联审批制度,健全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投资环境量化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体制。
第一,需要在自贸区内整合涵盖注册备案管理、行政许可管理、日常监管、应急管理、稽查执法、信用评定等信息系统,建立打通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第二,要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库,动态记载各监管部门对自贸区注册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通过运用信息平台的公式制度,从源头上有效规避企业违规经营风险,有利于监管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第三,要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强对自贸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第四,各部门制订信息共享工作规范,明确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应用、反馈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健全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探讨监管信息平台的改进措施[10]。
[1]张末冬.将释放更多改革开放红利[N].金融时报,2013-07-05(6).
[2]柯锦涛,范学谦.关于自由贸易区的认识与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22—124.
[3]仇燕苹,宜昌勇.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我国保税区转型的启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29.
[4]沈四宝,王秉乾.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杂志,2005,(6):103—106.
[5]兰天.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
[6l任寿根.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从模仿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7):52—58.
[7]金嘉晨,真虹.在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试行“境内关外”政策的研究[J].港口经济,2012,(6):44—47.
[8]王喜成.钟灵毓秀话中原[J].文明与宣传,2001,(5):10—11.
[9]李庚香,王喜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特点与河南的积极融入[J].区域经济评论,2014,(6):46—54.
[10]汤婧.探索上海自贸区综合监管新路径[N].经济参考报,2014-0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