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 100191)
中文里的“新常态”,是从英文的“New Normal”直译而来的。“新常态”一词在中国流行起来,应该说受领导人的影响是很大的。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①。虽然经济新常态被讨论得最为频繁,但新常态并不限于经济领域,有关反腐新常态的讨论就很多。综观人们针对新常态的讨论,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宏观的层次是罗杰·麦克纳米所讨论的,他把目前的整个时代叫作“新常态”②。中观层次的讨论是针对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新常态、政治新常态、反腐新常态③等等。而最微观的层次是针对某个领域的某个现象,例如“中国对外关系”“(中国)房价”“(中国)反垄断执法”“依法反腐”等成为各自领域中的新常态。到底什么是新常态?什么是反腐败新常态?究竟哪些现象或因素是反腐新常态?这些反腐新常态是否合理、有效?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引导或调整以取得更好的反腐败效果?这些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就新常态概念本身来说,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新”,二是“常态”。所谓“新”,是相对于上一个时期或阶段,某个现象的状态一定要有所变化。换句话说,变化一定是实质性的,如果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就不能称之为“新”或“新常态”。所谓“常态”,并不是指一个永远恒定的状态,而是在一个时期或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状态。众所周知,所有值得纳入人们观察和研究视野的,应该是那些具有重要性的现象。我们探讨研究新常态和反腐败新常态理应如此。概括起来,新常态是指相对于上一个时期或阶段,在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或阶段内,在相关领域那些既有实质性变化,又具备相对稳定特征和重要性的现象。定义了新常态之后,定义反腐新常态就容易了,即在反腐败领域,同时符合变化性、稳定性和重要性三个特征的那些现象。
在开始本文的反腐新常态辨识之前,先对近期有关反腐新常态的文献资料进行一下回顾。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专门编辑出版了《十八大以来反腐新常态论》一书。该书认为十八大之后中国的反腐败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可以形成一些新常态④。李国民、孙艳敏、高斌从新闻工作者的视角归纳出7个新常态,即透明反腐、责任反腐、节日反腐、治奢反腐、法治反腐、网络反腐、国际追逃。他们认为,这些方面都是“十八大以来反腐新常态”⑤。高波⑥和郭兴全⑦都认为高压反腐成为十八大之后中国反腐的“新常态”。浙江舟山市纪委书记胡海良认为:反腐倡廉步入新常态。从总体上看,新常态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分解开来,新常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反腐倡廉呈现出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政治要求的新常态,作风建设呈现出以落实“八项规定”为主要抓手的新常态,惩治腐败呈现出以“零容忍”为基本态度的新常态⑧。江苏省响水县纪委书记朱金南认为: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将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常态⑨。人民网开展了2015年全国“两会”热点词调查,截至2015年3月1日17 点,3,697,917 名网友参与投票,从16个热点词中推出收入分配、重拳反腐、经济新常态、食药品安全、简政放权、从严治党、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社会保障、住房10大热点。其中,收入分配、重拳反腐、经济新常态关注度排在前三位。网友认为,2014年全国反腐或防腐工作中最受认可的是“打老虎”和“拍苍蝇”;对2015年有哪些期待?“打虎拍蝇无禁区”(21.66%)、“加大公众参与的网络反腐力度”(16.85%)、“进一步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15.64%)排在前三位⑩。
综合上述资料,得到最高认可度的新常态当属“高压反腐”,也被称为“重拳反腐”或“铁拳反腐”。高压反腐体现在惩治腐败、作风建设等方面。另外,在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反腐败制度建设、严格反腐败责任追究、提高反腐败工作的透明度、依法反腐、反腐败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及的频度都比较高。
辨析反腐败新常态应该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进行,而不应该局限于已有文献资料。在下面的表1中,笔者就罗列了更多的可能构成反腐败新常态的现象或因素。表1中的第一栏罗列了一些可能构成新常态的现象。随后对这些现象在十八大之后的特点及状态进行了描述。再随后分析各现象的变化程度、稳定性程度以及重要性程度。所谓变化程度,是比较该现象在十八大前后变化程度的大小,定性地划分为大、中、小三种情况。所谓稳定性程度,是对该现象在十八大之后的相对稳定性程度进行定性评判,划分为高、中、低三种情况。所谓重要性程度,是评价该现象对于有效反腐败的关系或作用的大小,划分为高、中、低三种情况。根据前文中对于新常态的定义,这三项内容是辨析反腐新常态的主要指标。
表1 可能的反腐新常态
基于表1 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三大反腐败新常态。
一是高压反腐。这个新常态也被称为铁拳反腐或重拳反腐,既包括高压打击或惩治各种腐败问题,也包括坚决纠正“四风”问题。从性质上看,作风问题特别是那些严重的作风问题,本身就是腐败问题,甚至是严重的腐败问题。把作风问题从腐败问题中分离出来,有中国的特殊传统和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强调了这两个重点,即“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放松”“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事实上,表1 中的反腐败决心、反腐败目标定位、反腐败战略上的变化以及责任反腐也都可以归纳到高压反腐之中。
二是通过深化改革或建立健全制度反腐。这个新常态既包括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也包括更为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与制度建设。通过大力改革和制度建设为反腐败提供制度保障,是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的作用和效果主要体现在惩治腐败或治标上,全面改革的作用和效果则主要体现在预防腐败或治本上。十八大之后两年来,虽然已经在改革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但大部分改革任务都是“进行时”,主体任务还没有完成,还不到位。
三是国际合作反腐。这个新常态与高压反腐有一定重叠。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高压反腐向国外(境外)的延伸。尤其是过去两年,国际合作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国际追逃追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反腐具有一些新的内涵,即使当下主要聚焦于打击腐败,也有必要从高压反腐新常态中分离出来。十八大以来的变化体现在理念、态度和行动等各个方面,主要的变化是主动出击、积极进取,敢于挑战追逃追赃这个硬任务。
最后还有几点需要予以说明。一是法治反腐或依法反腐还不能成为一个新常态。理由是中国的法治建设尚处在推进过程之中,法治的发展程度还有限,还不能为反腐败提供足够的法治条件。二是一些专家提及的网络反腐、透明反腐,甚至没有提及的充分依靠群众反腐,也都不能成为新常态。网络反腐并没有那么重要;透明反腐和依靠群众反腐等方面有积极变化,但还不足够。
从总体上来看,三大反腐败新常态对于扭转中国已持续多年的反腐败不利形势,乃至取得反腐败成功,实现廉洁政治的终极目标,都是非常重要和有利的。如果没有这些重大变化,中国反腐败的机遇期可能会完全错过。十八大之后两年来高压反腐所揭露出来的严重问题,例如“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问题,说明腐败已经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可以更加坚定这个判断。
可是,有了这些新常态,是不是中国的反腐败就高枕无忧了,最后的胜利就水到渠成、指日可待了呢?事实上,恐怕还不能这么乐观。还有一些值得担忧的地方。一是仅有这三大新常态是不是足够?二是这些新常态真的能够长久不变地保持下去吗?前面的讨论表明,虽然法治反腐、透明反腐、依靠群众反腐还不能成为这个阶段的新常态,但并不是说这些并不重要。相比而言,更大的担心是在第二个问题上,即高压反腐、改革和制度反腐力度能否真的长久不变地保持下去,反腐败会不会又是一阵风?在高压反腐的现实下,虽然人们的担心和怀疑程度减少了,但并未完全消除。另一方面,高压反腐的现实挑战不可小觑。在严重腐败的情况下,高压反腐的确会出现一些严峻的挑战,且很难克服。在这些挑战面前,领导人还能不能顶得住、会不会选择退却呢?这就是时下一些人讨论高压反腐是该“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一个缘由吧。之所以提出这个话题,不排除有些人是想为自己的腐败问题解套,但客观的困难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全球经济恢复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高压反腐在短期内对经济稳定增长可能产生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部分地回应这些担心,也是为了更有效地反腐败,规避不必要的反腐风险,将反腐败策略提上日程——是否成为新常态无关紧要,应该是十分重要的。高压反腐本身并没有错,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设限”以及“没有铁帽子王”都十分正确,但也许并不足够。从辩证法的角度讲,宽严并非矛盾,宽严完全可以兼顾。从宏观上看,“坚决把反腐败进行到底”是严,但实事求是地对腐败历史问题采取灵活的处理策略则是宽。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在坚持高压反腐的同时,及时引入反腐败重大策略,妥善处理腐败历史问题,将是一个同样重要的议题。这是因为,高效地把反腐败进行到底,实现廉洁政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可靠保障,才是我们最大的战略目标。
注释:
①《“新常态”:一个新词成为治国理念的7 个月之旅》,2014年12月9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09/c_1113581673.htm。
②薛之白:《“新常态”爆红的背后》,《联合早报》(新加坡),2014年08月12日。
③反腐新常态也被称之为“反腐倡廉新常态”“廉政新常态”“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等。
④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十八大以来反腐新常态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⑤李国民、孙艳敏、高斌:《七大看点——看反腐新常态》,《检察日报》,2014年10月21日,转引自正义网:http://news.jcrb.com/jxsw/201410/t20141021_1442124.html。
⑥高波:《依纪依法高压反腐成为“新常态”》,《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8月22日,转引自中国廉政网:http://csr.mos.gov.cn/mos/cms/html/122/389/2014 08/43394.html。
⑦郭兴全:《反腐新常态的目标、战略和保障》,《学习时报》,2014年10月20日,转引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20/c4053 1-25866300.html。
⑧胡海良:《反腐倡廉步入新常态》,《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日,转引自中国理论网:http://www.ccpph.com.cn/res/wzzk/jj_1/201412/t20141202_195999.html。
⑨朱金南:《依规严管——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常态”》,2014年11月14日,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4-11/14/c_1113247231.htm。
⑩赵蕾:《全国“两会”热词出炉 收入反腐新常态位列前三》,《三秦都市报》,2015年3月2日,陕西传媒网:http://www.sxdaily.com.cn/n/2015/0302/c142-563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