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战人才优势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襄阳市为例
陈志华1李家武2
(1.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21;2.中共襄阳市委党校,湖北襄阳441021)
[摘要]集思广益方显智库之长,供求对接方为智库之道,研用一致方成智库之功。为襄阳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注入统战新型智库的强大能量,必须着力构建襄阳统战新型智库的研究平台、展示平台、转化平台,为稳增长、稳就业、惠民生建有用之言,为转方式、调结构献务实之策,为“十三五”规划制定出主意、提建议。
[关键词]襄阳统一战线新型智库
[中图分类号]D613
[收稿日期]2015-09-18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战略决策,笔者认为,目前襄阳正在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挥统战新型智库的强大能量正恰逢其时。
一、集思广益方显智库之长——着力构建“襄阳统战新型智库”研究平台
智库之长在于集思广益。智库的概念起源于西方,佼佼者如美国的兰德公司、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欧洲的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等。智库的作用也通过上述佼佼者的充分发挥而日益凸显,有些决策甚至影响着一国的内政方针。
襄阳被定位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多年来,市委统战部通过参政议政、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专业人才集合在一起,“建务实之言、出管用之计、行监督之举”,虽无智库之名,却有智库之实。通过这些渠道,帮助市委市政府吸纳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做出优化选择,为襄阳发展尤其是当前定位城市的打造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
然而,与知名智库相比,襄阳智库体制机制则尚未真正建立。从襄阳市市级研究机构层面来看,主要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4个研究室,以及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市社科联等机构。由于各研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定位不一,研究资源没有有效整合,造成人力资源和研究经费普遍不足,且存在多头组织、力量分散、课题重复的现象,研究成果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这先天的为统战智库的建立设置了资源和信息不畅的壁障。而从襄阳市统战智库层面来看,汇集、培养统战人才并发挥其作用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统战人才的“请进来”与“走出去”落实得不到位,缺乏经济杠杆效应,缺乏完善的课题招标系统,缺乏统战人才的汇集机制,研究成果理论性专业性有余,而实用性操作性不足。
为此,必须全面整合和构建服务襄阳发展的智库。要全面梳理市级决策研究力量,建议成立由市领导挂帅、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襄阳市新型智库建设协调委员会”,对全市的决策研究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同时,建议市委统战部成立“襄阳市统一战线新型智库联盟”,对全市统一战线的决策咨询和研究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该联盟主要职能是拟定全市统一战线课题研究计划,推进课题招标,完成市领导交办的课题研究工作,并设置专人负责项目策划,赋予其对全市统一战线政策研究的协调权和研究成果的评估权,增强服务决策的职能,为市委、市政府智库提供有益补充。
二、供求对接方为智库之道——着力构建“襄阳统战新型智库”展示平台
智库为党政提供思路、方向、建议、对策等“智慧产品”。服务襄阳发展,规划长远蓝图,是襄阳智库的首要任务。围绕襄阳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四个襄阳”,实现“三个持续”(确保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和汉江流域,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和汉江流域的比重持续提升,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是当前全市工作的中心,也是包括襄阳统战智库在内的襄阳智库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领跑“汉江生态经济带”,离不开统战智库的建言;抢抓高铁枢纽建设、新型城镇化全国试点等新机遇,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离不开统战智库的献策。只有接好“地气”,平衡供求,统战智库的建言献策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襄阳统战智库虽有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学术优势、社会优势等独特优势,但智库成果缺乏展示平台。加之智库成员力量不足且处于分散状态,存在沉不下身去调查问题、静不心来研究问题的现象,造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材料少、成果不多。究其原因,从智库成员本身来看,有学习研究不够,对国家政策、法规等领会不全面,喜欢上网搜索相关的内容,很少用客观情况、实事数据说话;深入实际不够,对襄阳的情况研究不深刻,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建言高度不够,有些调研成果眼界和思路不宽,研究的前瞻性不强,缺乏话语权;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全市统一战线专家咨询库,统战人才参与智库建设积极性不高,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不多。
因此,相关党政部门应高度重视统战新型智库建设,营造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的良好氛围,积极为各类统战成员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市委统战部应重点打造和完善“襄阳市统一战线专家咨询库”。入选的专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要求在统一战线上具有较大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熟悉所在行业、专业的情况,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参政议政能力等。充分发挥知名资深专家在智库中的带头作用和学术影响力,带动中青年统战人士成长,将之打造成一支具有共同愿景、具有持续学习研究精神的创造创新型团队,使襄阳统战新型智库成为人才的孵化器。应建立襄阳统战新型智库专家聘用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聘期,期满之后结合履职情况考核结果,确定是否继续聘任。
结合襄阳统一战线成员范围宽、层次高的实际,为了促使各级各类统战成员施展才华、贡献智慧、促进人才价值增值,建议创办襄阳市统一战线内刊,使其成为了解市情的重要窗口、服务决策的重要依据、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成为广大统战成员的重要读物,成为政策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双效内刊。还可创造条件创办“襄阳市统战新型智库网站”。要支持统一战线成员着眼于破解现实难题,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搭建知政知情的平台,支持其搞好调查研究,为其参与协商、高质量协商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统战新型智库的作用,推动各项调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研用一致方成智库之功——着力构建“襄阳统战新型智库”转化平台
统战智库的成果不仅要靠得住、信得过,还要用得上。因此,要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中共党委政府要指导统战智库深入参与各项调研,也要营造坦诚交流的环境,与统战智库主动对话、主动倾听,推动统战智库由“纸上谈兵”变成“真刀真枪”、“真抓实干”。要建立健全汇报协调制度、联系协商制度、通报协调制度和意见直达制度,以制度作保障,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从而推动统战智库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充分发挥其智囊作用。
从调研中可以发现,襄阳的统战智库目前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还不够高。很多重大事项的调查研究、综合规划、方案论证、咨询建议等前期工作均由职能部门全权负责,其结果有时很难对科学决策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智库中有的研究机构一般除领导交办的少量任务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自找研究课题,由于不能准确掌握领导意图和对襄阳缺乏全面了解、综合分析、科学判断,所以其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的实用价值往往不高。在项目的调研过程中,有的职能部门有时会请专家来座谈,请统战成员建言献策,但有时由于会前沟通不够,造成相关统战专家对课题了解不全面,资料准备不充分,座谈时发言针对性不强,建言献策时缺少建树,对襄阳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或提升实际工作水平帮助不多,大大降低了统战智库的效能。
因此,应加快构建“智库谋划、部门决断”的合理分工决策平台,完善统战智库参与决策的机制,全面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推动全市智库的差异化发展。统战成员涵盖了民主党派、无党派高中级知识份子、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归国华侨及其眷属等,还包括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名人遗孀和后裔等社会各界的精英及代表人士,位置超脱,较少受部门利益限制,研究工作具有独特性、自主性和客观性,可以比较客观地针对襄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等问题谋方略、求对策,彰显统一战线整合社会力量的独特优势。在实践过程中,要结合项目需要,有针对性地整合和发挥统战智库相关人员的作用,形成最大的合力。
着力构建“襄阳统战新型智库”转化平台,就是要注重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中共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依据,及时体现到中共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报告中,使之上升到决策层面,扩大研究成果的实用度,增强统战新型智库研究工作的综合效率。在服务中心工作方面,要形成智库专家参加中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征求意见会议、专项调研考察活动和各类协商通报制度,使统战智库成员充分了解分析襄阳改革、发展和建设情况,对中共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制定与修订、实施与推进提出针对性强和实效性高的意见建议;要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论坛、学术报告会制度,做好与市内外统一战线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联系交流。在服务基层方面,要形成为基层中共党委政府提供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顾问咨询服务制度;形成统战智库专家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社区、学校等)提供服务制度,如每年组织一定规模的送科技、送法律、送医疗、送教育、送文化下乡等基层服务活动。同时,要建立完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可设立“襄阳市统战新型智库专项基金”,以实现襄阳统战新型智库“聚智辅政”的品牌化、权威性。
责任编辑:肖建平
民族宗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