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动态的文献综述

2015-03-26 11:02汤春玲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测度成因研究

熊 曦,李 俊,万 颖,汤春玲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2.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3.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而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也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由于市场、政策等多种资源配置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成为“痼疾”,并困扰着部分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如我国工业的总体产能利用率低于80%,有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不仅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工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而且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如果将庞大的在建和拟建生产能力计算在内,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严重。可以说,化解产能过剩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因而,寻找产能过剩的成因与有效化解策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纵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产能过剩的内涵、测度与界定及类型研究

(一)关于产能过剩的内涵

学术界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对产能过剩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张伯伦(Chamberlin)(1933)教授就从微观视角提出产能过剩即是垄断竞争下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的情况。贝恩(Bain)(1959)、鹤田俊正(1988)等从中观视角提出产能过剩即是行业产品供给过度或生产能力过剩的一种表征现象。思朋斯(Spence)(1976)、迪克西特和斯蒂格里茨(Dixit&Stiglitz)(1977)等从宏观视角提出产能过剩即是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下企业的“过度进入”导致产品生产量大于整个市场需求的情形。

(二)关于产能过剩的测度与界定

到底用什么标准衡量产能“过剩”,用什么方法去测度,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产能利用水平的界定上。贝当古(Betancourt)(1985)、罗尔夫(Rolf)等(1995)、韩国高(2010)、齐红倩等(2014)、钟春平和潘黎(2014)等利用生产函数法对行业产能利用水平进行度量来测度产能过剩,并指出产能利用率低于70%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此外,苏恩森等(Suensson)(1980);黛安(Diane)(2002)、 何 彬(2009); 詹 姆 斯(James)(2002)、边雅静和沈利生(2004)分别运用生产要素拥挤度、投入产出效率、峰值分析法等计算方法对产能过剩进行测度与界定。

化解产能过剩应考虑到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学术界对此也展开了一些具体行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或化解策略研究。

1.关于传统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

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的产能过剩方面,如刘志彪,王建优(2000)、韩国高,高铁梅和王立国(2011)研究了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测度与成因,李连济,王云(2012)构建了焦炭行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指标,陈剩勇、孙仕祺(2013)测度了1996年以来钢铁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演化进程,刘静、金浩(2014)比较了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区域差异。

2.关于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测度

近年来,也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如陈志(2010)、姜江(2010)、邬贺铨(2011)、曹军新(2012)分析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潜在”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新兴产业虽然刚起步,但增速很快,要避免急于求成、低端切入、盲目扩张,同时要防止因技术准备不足,创新不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造成的被动局面。熊勇清和黄健柏(2013)具体研究了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困境”及其成因,并提出通过市场培育、走出去发展等方式化解产能过剩的策略。

(三)关于产能过剩的类型

部分专家将中国产能过剩归纳为“中国式”产能过剩,并对产能过剩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如周劲和付保宗(2011)的二分法: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产能过剩;杨建龙(2011)的三分法:周期性、结构性和长期性产能过剩;陈文玲(2013)的四分法: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绝对性产能过剩;金碚(2011)的五分法:周期性、竞争性、阶段性、政策性和体制性产能过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产能过剩的成因。

二、关于产能过剩的成因研究

对于产能过剩成因归纳有不同的观点,纵观目前关于产能过剩成因的现有文献,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类主流解释:

(一)经济结构失衡造成

在国外,赫哈里发和迈德(Shaiokh&Moudud)(2004)等研究认为,长期投资的单一取向会导致经济结构不优而造成单一行业产出的过剩。在国内,张维迎(1998)、周黎安(2004、2007)、杨培鸿(2006)、皮建才(2008)、陈晓霞(2014)认为政府主导的投资结构“跟风现象”与地方政府追求GDP 增长背景下的“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失衡,进而形成产能过剩。夏茂森和彭七四(2013)、张倩肖和董瀛飞(2014)认为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的经济结构是造成产业结构雷同,进而引起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市场失灵造成

市场失灵造成产能过剩的专家观点认为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决策导致。林毅夫(2007、2010)等用“潮涌”现象解释产能过剩,他认为企业的“盲目”投资导致市场同类产品“井喷”并由此激化了产能过剩危机。张新海和王楠(2009)、李静和杨海生(2011)、孙巍和赵天宇(2014)根据林毅夫的研究,分别从企业投资决策的认知性偏差、投资盲目性根源以及市场需求诱导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市场失灵对产能过剩形成的影响。

(三)政策体制扭曲造成

政策体制扭曲造成产能过剩的专家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源于扭曲的政策体制因素。在国外,科尔内(Kornai)(1980)、基姆(Kim)(1997)、布鲁斯(Bruce)(2010)等人分别认为软预算约束、政府的过渡干预以及政府的过渡补贴带来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在国内,江飞涛、耿强和吕大国(2012);于立和张杰(2014);王立国和王磊(2014)相继阐述了体制扭曲、产业政策失调、地方政府干预对产能过剩产生的影响,这些观点强调了市场机制以外的政策体制扭曲是产能过剩的主因。

三、关于产能过剩的化解策略研究

国内外学者结合对产能过剩的成因解释,也从结构调整、政策体制、市场调节等方面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

(一)强调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化解

主张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化解产能过剩的学者认为应让市场主导产业的优胜劣汰,让市场力量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要充分关注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动态,对于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应该鼓励其开拓国际市场和深化国内市场。萨卡尔(Sarkar)(2009)、张于喆和李红宇(2010)、陶忠元(2011)、张嘉国(2012)、冯俏彬(2014)、陈文玲(2014)、张弛和张曙光(2014)等认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定了通过有效的市场自发调节机制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性,并建议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如借助深入扩大内需、开拓国际市场等途径来缓解产能过剩压力。

(二)强调调整经济结构来化解产能过剩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路径,学术界予以了高度关注。如李江涛(2006)、卢中原(2009)、盛朝迅(2013)、冯梅(2013)、Reinhorn(2013)、赵振华(2014)、张晓晶(2014)、史贞(2014)强调化解产能过剩更应注重供给管理,因此在化解策略上提出应注重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深化创新和转型发展。周业樑和盛文军(2007)、曹海霞(2008)、何敏峰(2014)则从信贷供给的管理方面提出控制产能过剩的策略,强调形成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

(三)强调深化相关体制改革来化解产能过剩

化解产能过剩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成思危(20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4)认为要调整某些行业过度刺激的政策来缓解因过度投入形成的产能过剩;刘新宇(2010)、李正旺,周靖(2014)、冯云廷(2014)先后从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政策、财税政策、区域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策略和建议。

四、研究动态述评

综合上述文献,国内外学者就产能过剩成因与化解的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成果,但仔细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已有研究更多的关注传统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而关于新兴战略性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是已有研究大多是“现状--成因--化解对策”研究的简单逻辑思维模式,且研究思路和对策建议基本雷同,对不同背景和不同情境下的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深入研究较少,如对新常态下新兴战略性产业产能过剩涌现的新特点和新的化解思路研究则少之又少。

三是对产能过剩问题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研究不够。尽管现有研究有不少学者探讨了产能过剩问题,但已有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产能过剩困境的存在,而对其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的理论推导、形成机制、关联效应的系统分析还不够,对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策略探讨还较为零散,且多集中在政策建议方面,而基于国际经验的市场化解策略探索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目前尚未有系统研究新兴战略性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因此,对化解新常态下新兴战略性产业产能过剩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1]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10,(10).

[2] Reinhorn,Leslie J.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excess supply[J].Journal 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2013,(2).

[3] 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2,(6).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当前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分析——政策、理论、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韩国高,高铁梅,王立国,齐鹰飞,王晓姝.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

[6] 张晓晶.化解产能过剩更要注重供给管理[J].求是,2014,(1).

[7] 周劲,付保宗.产能过剩在我国工业领域的表现特征[J].经济纵横,2011,(12).

[8] 王立国,王磊.产权结构、地方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基于SSCP 分析范式的中国工业经济绩效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7).

[9] 熊勇清,黄健柏.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J].改革,2013,(12).

[10]Sudipto Sarkar.A real-option rationale for investing in excess capacity[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9,(2).

[11]赵振华.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1).

[12]冯梅,孔垂颖.国内外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13,(10).

[13]James kirkley, Catherine J.Morrion Paul,Dale Squires.Capacity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 in Common-Pool Resource Industries[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2,(22).

[14]李江涛.“产能过剩”治理的产业深化创新路径[N].中国经济时报,2006-06-29.

[15]熊曦,柳思维.工业品牌成长的风险矩阵研究[J].湖湘论坛,2013,(1).

[16]Marten Vanden Bossehe, Girish Gujar. Competition, excess capacity and pricing of dry ports in India: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Transport Logistics,2010,(2).

猜你喜欢
测度成因研究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