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长久以来,篮球课程已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为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为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教学强调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集体注意精神为主,重在提升学生的篮球比赛能力。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思想的转变,传统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体育学校化与学校体育社会化的一体化趋势发展要求,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高校篮球课程改革应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人文体育的精神。
在当前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及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强调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基本理论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模式单一、规格统一,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内容为准,且不断竞技化,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传统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学组织极为严密,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均为公式化安排,教学环节按部就班,缺乏新意。在篮球教学上,运动技、战术的学习占课程的绝大部分比重,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往往考虑不足。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出状况,无法及时采措施有效应对。在教学上,过于注重教学的整体水平,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我发现与发挥,缺乏对教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学生的个性发展受限。
当前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篮球技能作为教学重点,缺乏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培养篮球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单纯进行篮球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对体育项目所蕴含的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的传授,难以让学生对篮球运动有更深层的感悟。
篮球作为高校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选修时,都会将篮球课作为首选。篮球课程的选修人数往往多于其它体育选修项目,而且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已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但大部分高校并没有配置足够的教学设施和人员,部分篮球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老化,篮球教学的整体质量偏低。
大部分高校在进行篮球测试时,其成绩考核标准仍以竞技体育的标准进行,要求技术与达标的统一。在测试考核标准中,没有将学生的实际篮球技能与特长以及综合体育素质纳入进来,只考虑技术动作的规范与数量是否达标。考核标准的过于片面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篮球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不断深入,篮球课程改革也需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在篮球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篮球技能培训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自我锻炼能力与参与意识。在篮球教学改革中,摒弃以往单一以篮球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增加篮球教学的娱乐性,使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沟通、自愿学习,达到提升学生篮球技术以及身心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成为落实终身体育的载体。
在篮球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丰富学生对篮球运动结构的认识,推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切入点,了解学生在篮球运动参与中,是否保持较好的心理素质,是否具备较强的娱乐性,以此作为教学参考,及时调整教学形式,真正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需求层次。
3.3.1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在篮球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对篮球技能与身体素质的锻炼,也要注重学生对篮球运动乐趣的体验,重视篮球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强篮球运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篮球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篮球游戏,以由浅入深的趣味形式,实现快乐体育与课堂教学的双重目标。
3.3.2 分组教学模式
在篮球课程教学改革中,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取向与个体差异,进行小组教学。通过小组形式,让学生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热情,小组内的相互探讨和比拼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思考和竞争提升自己的技战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其中,篮球课程的分组教学模式,与传统以提高教学效率区分等级而形成的分组教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篮球课程分组的主要核心是体现教学精神和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3.3 选择性教学模式
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主动性与选择性的培养,采用选择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练习、小组学习或组织比赛,教师在现场进行适当的讲解与辅导,让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得到发展。同时,选择性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状况,进行教学内容、难度、进度的选择,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均衡发展的学习效果。
在篮球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选择针对性与灵活性较强的内容进行教学,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能反映出学生主体的需求,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选择前,搜集学生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并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让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合理、针对性强,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大化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和兴趣,提升自信心获得满足。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需要过于强调内容的严密性与系统性,在同一教学内容上,对不同的教学主体,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以分解、分级的形式,实现对同一内容的有针对性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篮球课程教学改革还应包含教学手段的改进。在教学中,结合篮球自身技能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进。其中,篮球教学手段包含团队合作、教学比赛、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篮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性较强的集体项目,不仅要求个人掌握娴熟的篮球技能,还要求集体掌握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篮球课程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篮球技能,也要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比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通过比赛,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在比赛中迅速提升篮球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可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篮球教学。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篮球的魅力。教师可将经典、精彩的篮球片段或篮球比赛重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热情,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需求。
篮球教师队伍建设是篮球课程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校要重视篮球人才的作用,主动聘请拥有较高职业技能的篮球人才参与到学校的篮球教学中去。同时,加强对在职篮球教师的职业技能与教学思想培训,提高篮球教师的整体水平,使他们及时适应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需求。对高校篮球教师而言,他们既要掌握较高的篮球技能,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及时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因为,在篮球课程教学中,篮球技能仍然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构建教学技能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娴熟的篮球技能。教学理念的更新,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通过灵活授课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对篮球教师的具体要求包括:1)教学行为与语言端正富有亲和力;2)推动篮球课程教学的理性化、文学化发展,让学生既能学习必备的技能,也能领悟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3)对学生指导要足够耐心、细心与规范,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擅长激励、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探索、体验的机会,开阔学生的运动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当前高校的篮球课考核体系存在较多弊端,过于强调结果,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单纯从竞技方面进行学生成绩高低的判定,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挥。因此,进行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重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系统。在这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需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育思想,结合学生特征与实际教学需求,选择最为恰当的评价方法,可以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全方面有效的分析,给予高效评价,并以此为教学参考依据,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在制定考评标准时,应秉持客观、公正、合理、易操作的原则,制定具有进步幅度的评价标准,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
同时,采用持续多次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既包含学生的单项成绩、进行过程以及主体性评价,还包含后期对该项目的补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将学生测试取得的最佳成绩与评价期末成绩纳入评估体系内,并增加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评估考核环节,实现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评。
[1]吴秀莲.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1(8).
[2]刘玉龙.关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王恒同.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与反思[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