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对繁荣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考

2015-03-26 09:57:56汤立许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梦民族传统

汤立许,曾 吉

1 “中国梦”哲学阐释

1.1 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美之梦的差异,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属性决定的。文化不同,决定了中美之梦的选择路径不同,圆梦的方式也不同。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和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光环,令世人瞩目。但近代以来,在西方舰船利炮的蚕食和侵略性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巨大牺牲,诸多辉煌的历史文化被摧残,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真正站起来,苦劳的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实现了有权利去追求属于个人的梦想,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反观美国的历史,它是十七世纪初英国人的殖民地。于1175年爆发了北美的独立战争,在《独立宣言》中宣布了美国的独立。《独立宣言》中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成为人们要奋斗实现的“美国梦”。南北战争期间,以“民主、自由、平等”为核心内容的“美国梦”就激励着千百万美国人民为废除奴隶制度而奋战[1]。

由上可知,中美历史演变和发展阶段不同,人民追求的梦想也必然不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道理。换言之,“中国梦”不外证明了每个国家与民族由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自身实际情况的差别,实现梦想的路径必然是多样化。因此,“中国梦”的提出不是为了从价值观上取得“美国梦”,也不是为了向外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中国梦”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凝聚“中国力量”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

1.2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整合集体智慧和个体资源

习主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和目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能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2]。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必须激活个体的能量和集体的智慧。如果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阶层的同心同德,任何梦想都是不能实现的。

1.3 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梦是一种愿景,是一种为之奋斗的方向,是一种理想的彼岸。如果只强调“梦想”的理论说教,沉溺于“梦境”之中的幻想,“中国梦”就会沦为“空想梦”。因此,要最终实现“中国梦”,除了将其置于心灵深处港湾的同时,也必须将其坐落于现实活动之中加以把握,必须以脚踏实地诠释自己的职责,必须以务实勤干来丈量自己的行为,必须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中国梦”才不是“空想梦”,梦想也就必定会成真,梦想也就一定会实现。

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梦”的坚强基础

2.1 文化自觉: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梦”的条件基础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同时也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3]。文化的根在哪里?不在年代久远的殷墟甲骨,也不在“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经典文献,而是深扎在草野民间。孔子曾经说过:“礼失求诸野。”意思是说,在上层社会礼乐崩坏的时候,还可以到民间去寻求礼乐文化[4]。掀开体育历史的篇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没有一项是奥运会项目,除了竞技武术以外,也没有一项是世界大型运动会项目,在世界体育舞台上确实很难见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甚至在国内体育赛场上也很少见到它们的舞动和声音。然而,是不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没有价值可言,是不是就没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对于这样的质问,云杉同志曾撰文写道:“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可能遭受的伤害,不仅来自外部的冲击,也来自内部的自我贬低、自我放弃。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在你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5]”当前,中国体育的发展是外来体育占据了主要阵地,这是不争事实,它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在接受“洋”体育带给我们的身心健康的同时,如何把曾经扎根于我们祖先心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挖掘、传承并发扬光大。责任源于自觉,行动体现自觉。如果我们对我们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没有文化自觉意识,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梦”只能是“空想梦”。

2.2 文化自信: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梦”的信念基础

文化自信绝非那种动辄就表现为浮躁爆发心态,绝非是炫耀祖宗的文化财富,绝非对现有自我文化的满足,而是一种时代使命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传承与中华民族未来现实生活相匹配的民族文化[6]。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总是能听到“韩剧”如何在中国热播的议论声,总有人感慨如今国人心灵的空虚,感慨西方文化的虎视眈眈,但我们很少反省自己对待传统民族文化的态度。过去,我们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支离破粹,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现实意义有的则持怀疑态度。总是批判多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导致一部分人对民族文化的无知,缺少自尊和自信。这样下去,中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势必发生紊乱[7]。

党的十七大提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哺育滋养下产生、发展、壮大的。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儒玄道释、兵医术艺无一不对其产生过重大影响[8]。它们的延续与发展,与不同民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它如同一个容量巨大的容器,蕴藏着大量极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其所表达的文化信息的方法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充分体现民族个性特征的同时,集中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健体养身、娱心劳逸的精神寄托与追求,其活动内容不仅带有相当浓厚的自然调和色彩,表现方式也大不同于偏重强烈对抗的西方体育。对此,我们没有理由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地位和学术价值不自信,相反,我们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呼唤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回归。

2.3 文化自强: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梦”的目标基础

文化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的过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在于要实现文化自强,三者是统一的、一体的、递进的关系。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自信的延伸,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实现文化自强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保证。文化自强本质上是对文化强国的执着追求,实现文化自强需要我们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进行正确把握。文化上的觉醒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力量,文化上的自强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根基。文化自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9]。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虽然在世界上的综合实力已经排到前几位,但还不是文化强国。中华文化在国际上还没有占到非常强势的位置。我们拥有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所利用开发的文化资源却不足万分之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更是文化繁荣。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作为支撑[10]。

文化自强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文化发展如果没有了目标就像苍鹰失去了眼睛,连飞翔都成了一件奢望的事情,更何谈邀游天宇、鹏程万里。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传承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今天,应当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国际体育竞争中维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拓展我们的文化战略利益。反之,我们继续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越是沾沾自喜地向世界“炫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之丰富厚重,就越有可能越陷越深,误入泥淖。改变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难以发展、难以走出去的困局,首先就必须要弄清楚我们的吸引力在哪些,影响力在哪些,竞争力在哪些,活力在哪些。明确这些问题,就确定了发展目标,就不会迷茫,就不会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迷失方向,也就不会在竞技体育大军中彷徨无措,慌乱地挣扎。

3 “中国梦”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繁荣发展的启示

3.1 路径选择需迎合国情

路径关系全局,方向决定成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就能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中国梦”不是“美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充分说明了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各国在选择发展道路上就必然不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道理同样亦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路,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西方竞技体育”之路。当前,我们接触的体育很大程度上是以欧美竞技体育文化为主,是以输出欧美文化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西方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源于古希腊,是以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产生于欧洲,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产物,其形成的哲学基础是新教伦理中的“天人相对”、“天人有别”。它强调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与环境和自身的竞争,崇尚不断达到目标而又不断地超越过去,它注重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技术、战术和训练方法,强调体格和肌肉的强健。

反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它是融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集中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健体养身、娱心劳逸的精神寄托与追求。它强调的是以儒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道家“各安天命”、“无为而治”等为哲学基础,以“仁”为核心思想,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本模式,以崇尚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化形态,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重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然而,如今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在模仿、效仿西方竞技体育,如一直饱受争议的竞技武术,被指名为别样的体操,丢失了其本质一心想挤进竞技体育奥运会的队伍,但屡屡受挫。笔者再次要对武术进行三问,是不是武术一定要进西方竞技体育大军队伍,才是它的终极目标;是不是一定要迎合西方体育的舞台才是它的最好舞台;是不是一定要西方人练武术才叫武术。再如,中国古老的导引养生功法—健身气功,也在如火如荼开展竞技比赛,以奖牌来论英雄。我们说武术还有点速度、力量、灵敏等体育测量指标外,健身气功就连体育测量指标都难以解释,它注重的是内在的调息、调身、调心,怎么能在激烈竞技赛场上去评判。所以,如果再不去扭转这种项目意识、竞技意识大于文化意识的错误观念的话,如果再不顾中国国情、文化属性而一味追随西方竞技体育的话,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梦”只能是“空想梦”。

3.2 实现路径中需凝聚民众力量,群聚群策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整合集体智慧和个体资源。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创造,是文化兴盛的可靠保证[5]。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不仅项目繁多,其数量与种类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据1982年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的资料统计表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类多达977种,其中汉民族的项目有301项,其他各民族的体育项目多达676种。民族传统体育不仅项目多,而且覆盖区域广,覆盖了全国34个省;项目不仅在地域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而且地域性特征突出。例如,相对一个省来说的,云南的民族传统体育就达226项之多,居全国首位。广西、新疆、甘肃、西藏等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非常丰富。然而,在一个省行政区域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布也呈现“小聚居”分布特点。例如,广西省的民族传统体育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境内;湖南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苗族、土家族武陵山区。

可以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几乎覆盖中国每一寸土地。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风貌,折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如岭南的龙舟竞渡、西北沙漠的赛骆驼、山地的竞走、草原骑射、丛林的射弩等等,这些项目无不保留着不同地域环境下人们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烙印,并伴随着地方民族文化沿袭至今。如此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如果仅仅依靠一个部门、一小群人来策划所有项目的发展几乎是天方夜谭。的确,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但只有重视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摒弃“小众”意识,必须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建设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5]。

3.3 实际行动中需脚踏实地加以推进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复兴、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推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传承工作比较复杂,不同项目,民族习惯不同,运动方式也不同,传承的途径也不一样,如何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避免空对空,防止走过场现象,警惕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亟待解决现实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既有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既有用举国体制的体育模式和理念来开展工作,也有冥思苦想如何去寻求捷径突破发展的心态。西汉哲学大师董仲舒有句名言:“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意思是,贤明之士,应当遵循正道,不应急于取利;应当恪守理性,不应急于求成。反言之,急于取利者,多走邪道;急于求成者,多悖理性[11]。

“中国梦”的推进主要不在于理论的说教,而必须通过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加以推进。温总理说:“年轻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学会脚踏实地。”这既是总理对年轻人的殷切期盼,更是个人甚至国家得以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前提。仰望星空是美好的,繁星闪烁下,无数遐想应景而生,美丽悠远。但要记得,绝不能迷失于眼前的美景,而忘了只有脚踏实地才可能让梦想成真。脚踏实地是真实的,前路漫漫,挑战与未知可能随时接踵而至。但要记得,绝不能止步于暂时的坎坷,而忘了民族传统体育长远发展。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需要我们仰望星空,更需要我们学会脚踏实地。

3.4 社会转型中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动力是什么?一是改革,二是创新。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创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制胜之道[5]。要使我们的民族要强大,要复兴,就必须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必须大胆创新,必须挖掘人性的弱点,亮出闪光点。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但必须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有些方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是不可逾越的,现在则需要突破[5]。

长期以来体育部门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和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对上级的要求,工作布置的多,结合实际制定高效务实的措施少;走形式多,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办法少;满足于单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缺乏大手笔、大动作,甚至有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还不够明确,有的虽然明确了目标,但找不到突破口和着力点,或者知道了突破口,但迟迟下不了决心采取行动,被各种羁绊所束缚,也怕承担风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允许我们小富即安,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通过新一轮解放思想,1)要有更宽广的视野,看清民族传统体育所处的位置,认真思考差距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思考如何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破解发展难题;3)认真思考如何确立更高的发展标准和定位,树立更加务实的作风,制定更准、更实的措施,脚踏实地加以推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4 小结

时代步伐永不停顿,社会实践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尽头,解放思想必须一以贯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起点,民族传统体育面对新的历史使命,面对国家的重托和广大民众的期望,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创新发展理念、思路、举措,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1]任慧莲.英语国家概况精要问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颜晓峰.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Z].党政干部参考,2013.

[3]林 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3).

[4]迟 云,柴 焰,等.自觉,自信,自强,涵养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内驱力[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

[5]云 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15).

[6]王南 .辩证法:从理论逻辑到实践智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7]邵秉仁.邵秉仁谈书法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8]夏国俊.民族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与评价实务全书(中卷)[M].宁夏: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3.

[9]云 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15).

[10]张友谊.文化软实力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

[11]石 飞.石头说话[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中国梦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