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永强
16排螺旋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汤永强
目的 分析并记录16排螺旋CTA对于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并研究其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病历资料,使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A进行扫描,配合对比剂联合完成对患者的检查。并进一步研究其纹理映射、多平面重组,以及容积再现等科学影像情况,通过技术合成三维影像,并加以研究。结果 通过患者肺部三维影像可明显显示两侧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段与亚段肺动脉。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结果显示有受累动脉21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患有栓塞的有9例,肺段支气管以及亚段患有栓塞的有14例。30例患者的16排螺旋CTA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简介征象两种,其中直接征象表现为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则表现为发生栓塞部位肺部纹理较为稀疏,患者胸腔内存有液体,肺部动脉明显高压。结论 16排螺旋CTA可以准确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疾病,对于肺动脉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肺栓塞;16排螺旋CTA;血管造影术;诊断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h,PE)又称为肺栓塞,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从而破坏肺动脉正常循环,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生理病变。影像患者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医学研究证实,肺动脉栓塞的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找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肺动脉栓塞疾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并以此为依据,科学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降低肺动脉栓塞致死几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准确诊断,及早治疗对于保障肺动脉栓塞患者生命安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选取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准确研究其病历资料,分析并记录16排螺旋CTA对于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并研究其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上饶市铅山县中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治疗的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9.43±6.72)岁。患者中有8例患者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疾病,3例患者曾经受过外伤,5例患者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部闷、呼吸不流畅,胸部疼痛、剧烈咳嗽,甚至咳血,还有少数患者下肢浮肿胀痛。
1.2 检查方法 使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A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处于仰卧状态,一起扫描位置为胸腔入口至膈肌水平位置,其中包含整个肺野。患者屏气1次,医护人员从头部向脚部扫描。扫描仪器所处条件为:120 kV电压,210 mA电流,厚度为0.5 mm,探测器规格为16×0.5 mm,走床的移动速度控制在18 mm/圈,0.5 s/圈,准直器的宽度为0.5 mm。扫描过程中配合造影剂,本次研究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即规格为300 g/ L的碘佛醇。注射造影剂的速度控制在3.5 mL/s。本次试验只使用示踪技术:肺动脉主干区设为ROI,当峰值达到100 HU时,进行自动触发扫描。
扫描得出的数据进一步进行纹理映射、多平面重组,以及容积再现等一些科学影像处理,通过技术合成三维影像,并加以研究。
2.1 通过患者肺部三维影像可明显显示两侧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段与亚段肺动脉。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结果显示有受累动脉21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患有栓塞的有9例,肺段支气管以及亚段患有栓塞的有14例。
2.2 肺动脉栓塞的16排螺旋CTA表现,30例患者的16排螺旋CTA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简介征象2种,其中直接征象表现为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则表现为发生栓塞部位肺部纹理较为稀疏,患者胸腔内存有液体,肺部动脉明显高压。直接征象为充盈破损,根据肺动脉血管中栓子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1)中心型:栓子位于肺动脉血管的中心位置,栓子周围分布着密度较高的对比剂。(2)偏心型:偏心型为肺动脉栓塞最为常见的类型,栓子位于肺动脉血管的一侧,高浓度的对比剂则分布于肺动脉血管的另一侧。(3)附壁环型:栓子分布于肺动脉血管中心周围,呈环绕状态,而血管中心则为高密度的对比剂。(4)闭塞型:肺动脉血管的密度较低,且无对比剂。
肺动脉栓塞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栓子阻塞血管,而栓子则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室,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各种疾病纷纷来袭,据调查,肺动脉栓塞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疾病,对于患者的致死率更是高达30%,肺动脉栓塞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公认的常见病。高致死率使得肺动脉栓塞疾病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对于该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病程度。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一种全新,科学的诊断方法——16排螺旋CTA以其快速、安全、可靠地性能逐渐被广大肺动脉栓塞患者熟知,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疾病的主流手段[4-5]。
3.1 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以及16排螺旋CTA对于该病诊断的优势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成为当前医学及诊断肺动脉栓塞疾病的主要手段。目前,主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检查、血管造影、CT检查、磁共振成像以及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等等,这些检查方式各有利弊。相比之下,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对于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检查准确性较低,不能够准确的描述出病变部位及致病栓子状态;CT检查相比于其他方法,检查时间较短,但由于其的空间分辨率较小,对肺段下部的血管描述能力较弱,且其价格将为昂贵;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于肺段及亚肺段的栓塞检查则较为困难。当前医疗界将血管造影技术作为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黄金标准,但接受血管造影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需要进行插管治疗,一方面,患者较为痛苦。另一方面,检查后容易形成并发症,患该并发症的死亡几率更是高达0.5%;X线检查联合心电图是肺动脉栓塞疾病的很好辅助检查疗法,尤其是当发生较大肺动脉栓塞时,平片常可看见患者一侧的肺动脉明显增粗,常见于右侧。但仅凭X线胸片对肺动脉栓塞疾病进行确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大多数肺动脉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异常,但根本没有特异性,无法作为确诊依据;近年来,16排螺旋CTA逐渐被人们熟知,且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16排螺旋CTA具备较高的2轴分辨能力及大范围的覆盖能力,使得肺部血管影像和三维重建技术有了本质的突破,大大的缩短了检查时间,对于患者造成的辐射也更小,对比剂对于患者的毒副作用较小,自应用于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以来,16排螺旋CTA以其安全可靠的性能,为患者的确诊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大幅度提高了肺段动脉和亚肺段动脉栓塞的检出几率;16排螺旋CTA不仅可以清楚的显示出肺动脉发生栓塞部位的形态,还可以明确栓子与血管壁的关系。由于16排螺旋CTA具备较好的实用性,对于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检查安全可靠,很多学者预测,随着16排螺旋CTA的进一步发展,16排螺旋CTA很可能取代血管造影技术,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疾病的金指标[6-7]。
3.2 16排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疾病的体会 本研究认为如何科学合理的分析16排螺旋CTA影像资料,是确诊肺动脉栓塞疾病的关键之处。首要要熟练掌握三维重建技术的原理,并熟悉肺部解剖学特征,以及掌握16排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依据,在进行三维重建时,要尽量避免在重建上花费过多时间,比如在进行鉴别肺动脉栓子,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时,可以使用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斜面作为重建手段,且要时刻注意移动伪影的变化情况,这样才可以圆满的完成诊断。16排螺旋CTA作为高科技研究成果,在医学界应用极其广泛,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更是倍受青睐。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16排螺旋CTA是一种安全性高,无创伤,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准确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疾病,对于肺动脉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使用。
[1] 卓建平,嬴洁,葛德亮,等.评价16排螺旋CTA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2):28-30.
[2] 段凯,苏燕玲,胡毅,等.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1):115-117.
[3] 张国俊,徐金虎,吕红菊,等.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及快速评价严重程度的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36(12):1367-1369.
[4] 丁锋,王帅,徐文奎,等.16排螺旋CT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217-218.
[5] 戴国华,周巍,杜湘珂,等.16层螺旋CT与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0(12):1073-1075.
[6] 王浩,纪盛章,冯莹印,等.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675-678.
[7] 黄云华,郑佳,陈建新,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7):46-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37
江西 334500 上饶市铅山县中医院影像科 (汤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