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分析

2015-03-25 01:13王会兵
当代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缺血性

王会兵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分析

王会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显示,75例患者(75.00%)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有44例患者(44.00%)存在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有28例患者(28.00%)存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后循环均狭窄或闭塞28例(28.00%);前循环动脉狭窄显著高于后循环脉动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5例(25.00%);颅外动脉狭窄47例(47.00%);颅内外均有狭窄或闭塞28例(28.00%)。颅外动脉狭窄主要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动脉狭窄主要为椎动脉颅内段与大脑中动脉。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观察,并判断狭窄或闭塞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全脑血管造影;特点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200万例,致残率高达75%[1]。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都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目前,对颅内外血管情况进行诊断,主要有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颈部血管超声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检查方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临床提供的诊断信息,是治疗不可或缺的信息,为脑血管病临床诊断金标准。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做全脑血管造影,对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颅MRI与CT诊断后确诊。10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0.4±6.4)岁。排除标准:脑实质出血、颅内占位、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肾、心、肝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DSA检查,穿刺一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将5F动脉鞘置入,全身使用肝素,5F猪尾、4F单弯导管作主动脉、全脑血管造影。使用NASCET标准作脑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测量。行狭窄远端正常动脉与狭窄段、狭窄近端直径测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显示,75例患者(75.00%)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有44例(44.00%)患者存在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有28例患者(28.00%)存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后循环均狭窄或闭塞28例(28.00%)。前循环动脉狭窄显著高于后循环脉动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5例(25.00%);颅外动脉狭窄47例(47.00%),颅内外均有狭窄或闭塞28例(28.00%)。颅外动脉狭窄显著高于颅内动脉狭窄(P<0.05)。颅外动脉狭窄主要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动脉狭窄主要为椎动脉颅内段与大脑中动脉。

3 讨论

由于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病情重,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正确、及时检查和诊断能提高后期治疗效果,缺血性脑卒中可通过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颅CT、MRI扫描机脑血管检查诊断。本研究通过DSA检查,对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对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及分布情况进行正确评价,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全脑血管造影时经过计算机辅助下成像的血管造影法,行脑血管检查时,不仅能准确判断脑部病变位置,还可清楚判断病变程度。目前,DSA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临床诊断金标准[2]。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DSA检查后,有75例(75.00%)出现都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学者对1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DSA检查显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为78.9%,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3]。

本研究发现,检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75例患者中,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7.00%,显著高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5.00%与颅内外均闭塞或狭窄28.00%。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有学者认为[5],脑动脉狭窄的高发部位与种族差异有关。不同种族的遗传环境因素与易感性存在差异。相关研究显示[6],种族遗传易感性、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式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颅外动脉狭窄主要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动脉狭窄主要为椎动脉颅内段与大脑中动脉。近年来,有资料显示[7],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使得我国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致严重狭窄的发生率较过去有所提高,已逐步接近欧美国家水平。提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中占据重要作用。据相关报道证明,颈动脉狭窄发生后,同侧脑梗死发生率为93.5%。

本研究结果表明,44.00%的患者存在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28.00%的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后循环均狭窄或闭塞占28.00%。前循环动脉狭窄显著高于后循环脉动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大多研究结果一致。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呈密切相关性。有研究证实[8],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微栓子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穿动脉栓塞等,出现大动脉闭塞或狭窄是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作检查,观察血管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综合上述,动脉粥样硬化已被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病因,在严格掌握禁忌证与适应证情况下作DSA检查,可帮助临床更为准确、直观地判断血管与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并观察脑血管狭窄状况,显示脑血管狭窄与闭塞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张百祥,王秀玲,华何柳,等.改良吞咽造影检查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58-259.

[2] 吴卓华,刘磊,吴宜娟,等.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351-5352.

[3] 孔庆霞,安孔君,吴昭英,等.中青年脑卒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及病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56-557.

[4] 陈艳,潘翠环,王璇,等.神经性吞咽障碍不同浓度钡液吞咽造影检查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26-28.

[5] 于洋,郭玉娟,张琳瑛,等.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6):620-622.

[6] 郭新宾,陈振,王子博,等.急诊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0):802-805.

[7] 万里红,谈正叶,钱美萍,等.表面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79-980.

[8] 陈锐,肖昌琼,谢辉,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84-20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73

山西 045000 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王会兵)

猜你喜欢
脑血管造影缺血性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