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洪波,徐 明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13002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疾病,最近有高发趋势,而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是女性患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子宫肌瘤主要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本病,还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但这些纤维结缔组织不是肌瘤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子宫肌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肌瘤。
子宫肌瘤多因脏腑虚弱、情致不调、经络不通、冲任不调等原因所致,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子宫肌瘤的名称,根据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可以把本病归属中医的“癥瘕”、“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范畴。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以其毒副作用小,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见效快,而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所以针灸推拿治疗子宫肌瘤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
本课题组采用以通经化瘀的针灸推拿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同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本课题组患者来自2011 年9 月至2015 年6 月长春市明珠社区门诊的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25 岁,最大的50 岁;病程最短的3 个月,最长的31 年。60 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处理,分成针灸推拿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其中针灸推拿治疗组20 例,药物治疗对照组20 例,空白对照组20 例,三组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1 组,对照2 组一般资料对照表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
本课题组制定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学》[1]教材,拟定如下: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子宫肌瘤的症状:症状产生主要原因是子宫出血,但因为子宫肌瘤位置和性质不同,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有的表现为经量增多,有的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到40 天甚至50 天;有的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即月经先后不定期,并且伴水样溢液;有的患者临床很少伴有出血症状;有的患者因为出血量多或时间长,导致贫血。除了以上临床表现外,患者大多数同时伴有腹部肿块、疼痛、白带增多、不孕及邻近的膀胱,肠道压迫症状等。
(2)临床子宫肌瘤的体征:部分肌瘤除子宫增大外,无法触及肌瘤。子宫超过孕3 月大时,患者下腹部可摸及肿块。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肌瘤的基本轮廓,肿大的肌瘤多向前、后壁突出。在有肌瘤多发的情况下,可表现为其子宫增大且不规则、凸凹不平,多有结节。有的子宫肌瘤患者其肌瘤从子宫颈口脱出,基底部在子宫腔里,肉眼可视深紫色肿块。有的子宫肌瘤患者除子宫有增大外无其他表现。
(3)临床辅助检查:子宫探针探测和B 超检查。通过探针可知宫腔的大小。B 超检查多可表现为:回声异常(包括强回声、中等强回声),子宫腔线移位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标准如下:
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下腹部触及肿块,固定不移、可伴有下腹时作时止的隐痛、胀痛。经期延长或量多,月经经色多较深,呈紫红色质多有块,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象弦细涩。
符合本病的上述诊断标准,妇科B 超检查,确定为子宫肌瘤,符合中医气滞血瘀证辨证标准者;子宫肌瘤瘤体在6 厘米以下者;知情同意,患者愿意配合治疗,参加本项临床研究者;年龄在25 岁以上,50 岁以下,未绝经的女性,且患者4 月内未使用避孕药物;
子宫肌瘤,瘤体较大(6cm 以上)、大量出血,经宫腔镜检查,需要做电切术、诊刮术;精神疾病患者;有严重合并症者,如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和造血系统等疾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对本疗法不接受者;不配合治疗者。
不能坚持治疗者;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其它并发疾病者;患者要求退出临床试验;症状恶化,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者;若因特殊情况,患者不得不加服其它内服药,或因为治疗其他疾病而服用其它药物。
2.1.1 对照组(中药治疗组):
(1)药物:选用由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桂枝茯苓胶囊(规格:0.31g/粒×60 粒×1 盒。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05(2010-09-29)。
(2)用法用量:在月经干净后第1 天起服用此药,日3 次,每次3 粒,温水送服。
(3)疗程:1 个月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经期不服药)观察疗效。治疗过程中,患者除按规定诊治外,不得服用课题组规定以外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2.2.1 首先采用推拿手法治疗15 分钟。
(1)通经化瘀法
患者俯卧,医生位于患者一侧,先退膀胱经从肺俞,心俞至承山穴处止,注意做此手法时均匀,力量适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意带气,不要偏移,患者注意推法后气血通畅的感觉,此手法做3 至5 次;点按心俞,膈俞,肾俞;双拇指交替以推法推督脉从大椎穴至腰俞穴止;患者仰卧位,以同样手法推肝经从行间穴至足五里止,推肾经从太溪穴至阴谷穴止注意以意带气;点按太冲。三阴交,太溪穴。
(2)颤腑调任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右侧,以右手掌做摩法以脐为中心,逐渐扩大至全腹,力量适中,先顺时针3 分组,然后逆时针3 分钟,达到调和腹部气血之功效;推任脉从鸠尾至曲骨穴至3 至5 次;颤腹法5 分组,术者右手掌根按于关元穴处,劳宫覆盖于神阙穴处,中指按于中脘穴。食指和无名指按于肾经,拇指和小指按于胃经,颤法时注意调整频率和力度,使所产生的功力深达脏腑;颤法结束后用按法施术于关元穴2 分钟;点按气海,天枢,中极,合谷,内关穴。
2.2.2 针灸治疗
推拿手法后施以针灸
(1)取穴:合谷、内关、血海、阴凌泉、三阴交、太冲,腹部取天枢、气海、关元、中极;
(2)针法合谷、内关、血海、阴凌泉、三阴交、太冲等穴均采取常规手法,平补平泻的手法,天枢(双)直刺1.2 寸要求针感使针感向下腹部放射为宜,气海、关元、中极直刺1.5 寸平补平泻。
(3)留针:10 分钟,期间行针1 次。
2.2.3 疗程
5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天,4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图12、图13、图14、图15为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应力分布云图。从中可以看出,两种开挖方法最大应力值基本相同,巷道顶板和底板均出现拉应力区,巷道两帮均出现压应力区。无论是水平应力还是垂直应力,在巷道顶板和底板区域均表现出应力降低区。先开挖大断面时最大压应力区域比先开挖小断面时大,先开挖大断面时压应力区主要在底板左侧部分,而先开挖小断面时压应力区主要在底板中部,说明两种开挖顺序的第二步开挖对底板压应力的分布有影响。
3.1.1 痊愈:肌瘤完全消失,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3.1.2 显效:肌瘤明显缩小(大小缩小1/2 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
3.1.3 有效:肌瘤体积减小(大小缩小1/3,或虽然大小无明显变化,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好转。
3.1.4 无效:肌瘤大小无变化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增大,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推拿针灸组与药物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针灸推拿治疗组20 例患者,痊愈4 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为95%药物治疗对照组痊愈2 例,为(10%),总有效率为(80%),针灸推拿治疗组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4 治疗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大小比较
经方差分析:F=8.876,P<0.001,三组患者治疗后肌瘤大小有差别;比较得出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推拿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1,优于对照组2。
表5 针灸推拿治疗组、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比较
表6 针灸推拿治疗组、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大小比
表7 针灸推拿治疗组、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针灸推拿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两两配对t 检验,治疗组:t=9.167,P<0.001,说明针灸推拿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治疗前减轻;药物对照组1 治疗前后症状差别有显著性,治疗后比治疗前减轻(t=7.45,P<0.001);对照组2 症状评分较前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07)。
子宫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病,属于良性肿瘤,而且恶变程度较低,不必引起患者过度担心。但子宫肌瘤发生机制复杂,并不明确,目前主流的观点是,该病是多源性的良性瘤,由于综合因素,经多环节的复杂的机制而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病。经论证,同一个宫体上的子宫肌瘤其基因序列有相同的,但也有不相同的,一个子宫上的不同肌瘤基因可能存在同样情况。从生物学角度说,治疗该病尚缺乏依据和可行性。同时,对于子宫肌瘤有的观点认为,子宫肌层细胞体细胞突变、激素和局部的生长因子作用失去调节同样会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病。此外依据该病发病年龄特点(即多发生在25~50 岁区间的女性患者),而且多数患者在绝经之后肌瘤会随之逐渐变小萎缩,孕期有子宫肌瘤的患者,由于激素的作用,子宫肌瘤会长大,恶变比率较高,由此看出子宫肌瘤同激素的分泌是相关的,现代研究发现主要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观察表明子宫肌瘤患者一方面自身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多高于普通患者,另一方面子宫肌瘤瘤体局部组织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可能明显高于健康女性子宫,所以对该病患者单纯的测定其总体激素的水平是没有针对性临床意义的。
西医对子宫肌瘤多用米非司酮等药物进行调整和治疗,类似绝经后激素水平,此疗法可使子宫肌瘤患者在短期内绝经,这样可缩小子宫肌瘤的大小,但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食用肉、奶、大豆等食物,患子宫肌瘤的概率较高,可见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升高,容易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病。而且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也是子宫肌瘤发生的主要原因。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中的“癥瘕”范畴。虽然在中医里没有子宫肌瘤的概念,但在中医学的论著中,多部论著有关于此病的论著,子宫肌瘤的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有脏腑虚弱、冲任失调、情志失调等,外因包括寒、暑热、湿,以及饮食失节等方面。
风寒湿邪入侵,气血受阻;内因责之于情志不调,气机郁滞,气滞血行不畅,日积月累,渐成瘤瘾[3]。临床子宫肌瘤患者以寒凝血瘀为多,人体气血之所以畅行不息,主要靠一身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一旦阳气受损,则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凝结阻滞成瘀,而在于妇人,则易形成瘤瘾,在上即发病为乳腺增生,在下则发为子宫肌瘤[4]。
中医认为“石瘾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灵枢·水胀第》):“积之始生,至其己成奈何?……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临床子宫肌瘤患者以寒凝血瘀为主,所以本实验组以血瘀型子宫肌瘤为研究对象,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辩清病之虚实,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对其实者泻之,且根据该病的病情,施以调理脏腑、温通经络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冲、任、督三脉与本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三者一源三歧,起于胞中,沿腹部正中线上行。任脉为“阴脉之海”,所以本套推拿手法以腹部调节为主,腹部调节又以调节任脉为主,这样达到调节阴经气血之功效,任脉主胞胎,其脉亦调节十二正经之气血,与女子月经、孕育功能密不可分。调节任脉的同时,通督亦是本手法之重,通过推,拿,点的手法,通达督脉之阳气,督脉又总督一身之阳经,阳气足则百瘀去。《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日:“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故本治疗组推拿手法和针灸取穴都以任脉为主。因任脉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到女子月经的正常与否。
针灸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取腹得部穴位。因腹者有生之本,百病根于此。腹部腧穴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有任、冲二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等多条经脉巡行腹部,且脏腑特定穴的募穴位于此,多分布在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这3 条经脉上。在腹部颤法时,术者以右手掌做摩法以脐为中心,逐渐扩大至全腹,力量适中,先顺时针3 分组,然后逆时针3 分钟,达到调和腹部气血之功效;推任脉从鸠尾至曲骨穴至3 至5 次;颤腹法5 分组,术者右手掌根按于关元穴处,劳宫覆盖于神阙穴处,中指按于中脘穴。食指和无名指按于肾经,拇指和小指按于胃经,颤法时注意调整频率和力度,使所产生的功力深达脏腑;
除了腹部上一些穴位外,因为腹为阴,背为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后背上膀胱镜的背腧穴同样起到调节和治疗作用。所以本手法在调腹和通督的同时,还在膀胱经上采用相应的手法。从阴引阳,以阳调阴,事半功倍[5]]。
以针刺腹部的腧穴为主,配以相应的远端取穴,可达到疏通阻滞,从根本上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的作用,使五脏六腑气血通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6]。但其治疗时间较长,疗程均需三个月或以上,而通过推拿、针灸,活血祛瘀,散寒通络,达到治疗效果,研究可见推拿、针灸对妇科癥瘕(特别是子宫肌瘤)有着较好的疗效,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低,适合在临床推广。
[1] 妇产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
[3] 陆菁,沈群.补消 法针刺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3):90-92.
[4] 彭尧书,钱旭,彭贵军.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2-83.
[5] 余蕾,张春婷,曹雪梅.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32 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45.
[6] 张健,施艳秋,任晓梅.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病病因相关性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