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与丑向思辨的更深处漫溯

2015-03-24 02:56张忠艳
江西教育B 2015年2期
关键词:九色鹿王妃外表

张忠艳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高效、灵动、智慧的,充满着蓬勃的磁力与张力,而这样的课堂,必然充满着思与辨的味道。在执教《九色鹿》一课时,教师善于捕捉、挖掘、筛选、把握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抓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思维点,巧妙设疑和质疑,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拾级而上,让美与丑向思辨的更深处漫溯。

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提炼批注

师:文中最重要的人物九色鹿和调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九色鹿:美丽善良勇敢;调达:背信弃义 见利忘义 恩将仇报)

师:如果各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

生:九色鹿是美,调达是丑。(师板书:美 丑)

师:感知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入手。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课文中能体现九色鹿的美与调达的丑的语句,并想一想美在哪里,丑在何处。如果哪个词语给你印象深刻,请用“○” 圈出,并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文是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为使这种特点更加鲜明,教师从人物形象的感知入手,让学生发表看法。在此基础上梳理概括为美与丑,进而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语悟道,画出课文中能体现九色鹿的美与调达的丑的语句,并作批注。此举看似平常,实则匠心独具。因为主问题的提炼来源于学生的理解感悟,却又高于他们;既可以统领全文,又具有开放性与发散性,可以迅速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不枝不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聚集人物形象,设疑质疑思辨

1.品悟关键词句赏九色鹿之美。

师: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帮助过我们,我们要懂得感谢。为什么调达在向九色鹿表示感谢的时候,九色鹿却打断了他的话?这是不是不礼貌的行为?为什么?

生:不是。九色鹿不想再听下去,因为调达说的都是感激的话。

生:因为九色鹿救人时并没有想让调达做她的奴仆,要是不救的话,调达就没命了。

生:因为九色鹿本性善良,觉得见死相救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九色鹿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态度非常气愤。她为什么先指责调达,再指责国王?顺序能不能颠倒?

生:不能。因为国王并不知道调达的为人。

生:因为国王不知道真相,不知道九色鹿曾经救了调达的命,不知道调达曾经信誓旦旦。

生:这样说,国王就会理解九色鹿,就会良心发现。

…………

师:九色鹿说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国王你杀了我,必定——(招来天下人耻笑);如果不杀我,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九色鹿身上还有一种人格美,那就是在危险面前,在强权面前,敢怒敢言,力劝国王向善。

2.对比前后言行析调达之丑。

出示描写调达的三句话:(1)落水人名叫调达……终身受你的驱使……(2)调达郑重起誓……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3)调达看了皇榜……就进宫告密。

师:同学们,请你把这三句话对比着读一读,你觉得调达是个怎样的人?(生略)

师:你还觉得调达最初感谢的话语是真诚的吗?他的发誓态度还是郑重的吗?(生略)

师:对于这种行为,我国古代圣贤早有评判,比如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又如老子说:“轻诺必寡信。”

对九色鹿和调达人物形象的感悟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作了不同处理。对九色鹿的美主要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其中“打断”一词抓得非常巧妙,表面上是质疑九色鹿没有礼貌,可当学生静下心来走进文本去思考时,却从中发掘出九色鹿美的内涵和美的品质;再者,对九色鹿最后说的话,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关注到了气愤一词,一味地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调达和对国王的谴责,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难免浮浅与单薄。这样的课堂自然也就失却了力度和厚度。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将其化为层进性和批判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气愤之余冷静地思考九色鹿说话的艺术以及劝人向善的苦心,再细细揣摩九色鹿言语间所流露的情感倾向和言外之意,收获更大。调达的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第三句进宫告密,而前两句比较隐晦,学生难以发现其丑。为使大家看清这个小人的丑恶嘴脸和肮脏的灵魂,教师将三句话放在一起,促使学生捕捉文字,捕捉画面,捕捉其间的关联。这样,调达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丑陋行径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肮脏灵魂就会昭然若揭。随之教师引入古代圣贤的格言警句,使学生更为理性地看待调达的为人及类似的行为,同时也丰赡了语文素养。

3.讨论思辨国王、王妃之美丑。

师: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两个人物,国王和王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王妃是丑的。

师:为了让自己更美,王妃想用九色鹿的毛皮做衣服。明明是为了美,怎么说是丑?

生:她只追求外表美,心灵却很丑陋。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家之所以认为王妃丑,是因为她一味地追求外表美,而且把美建立在——

生:别人的痛苦之上,甚至于残害他人的生命。

师:心灵的丑陋比外表的丑陋更让人厌恶。

…………

师: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国王?

生:知错能改。

生:不好也不坏的国王。

生:一开始糊涂昏庸,为满足王妃的私欲去捉拿九色鹿,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又良心发现,放了九色鹿。

(出示:⑴国王无奈……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⑵国王非常惭愧……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师:请你读读这两段话,于皇榜的承诺而言,国王并没有兑现诺言。他不是也没有遵守诚信吗?他做得对吗?

生:做得对。因为调达背弃了诺言,应该让他尝尝苦果。

生:对调达这种人不用讲诚信。

生:一国之君就要主持公道,不能纵容坏人。

…………

师:咱们再来看一下,皇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品“只好”)

生:国王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张贴皇榜的。

师:是啊,国王是在“信”和“义”发生冲突时才违背皇榜上的约定。国王舍弃了“信”,是为了伸张正义,这就是——舍信取义。

师:学完这个小故事,我想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此刻的想法:美的德行与美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美。谁也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内心的丑陋比外表的丑陋更让人憎恶。

…………

国王和王妃这两个人物,虽然不是主角,却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对于王妃,学生一眼就能辨别出美丑,但是对丑在哪里,往往理解不够深入,表述不清。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带有辨析意味的追问,让学生最终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国王在文中是一个觉醒者的角色,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对舍信取义这个层面的理解,特别有必要让学生触摸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国王违背皇榜上的约定是不是不守信用,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再向前深一层,国王舍弃诚信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主持公道,是为了伸张正义,是为了让天下的老百姓知道,像调达这样的坏人是应该受到惩罚的,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教师准确地捕捉到这个冲突与矛盾之处,并将学生置身于冲突与矛盾的漩涡之中,带着思考去读书,亦思亦辨。唯有如此,才能把静止的文字读活,才能把有限的文字读厚,才能读出言外之意,才能读出言中之情。恩格斯曾经指出:民间故事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们的道德感,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学生的一句话总结,不仅仅是认识上的升华与深化,而且是精神上的一种愉悦和陶冶。

总结文体特点,领会写作方法

师:对比是这篇文章重要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的美或丑在对比中愈加鲜明。雨果说:大自然中美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善并存,黑暗光明相共。这篇文章的对比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九色鹿美丽善良,不图回报;调达恩将仇报,见利忘义。

生:九色鹿外表美,心灵也美;王妃只是外表美,心灵却丑陋无比。

生:调达被救后千恩万谢,信誓旦旦;见了皇榜后却背弃了自己的诺言。

生:调达受到重重惩罚;九色鹿获救,还受到保护。

生:国王起初要捉拿九色鹿到后来却下令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民间故事总是巧妙地将善与恶、美与丑安排在尖锐对立的位置上,使真善美通过假恶丑的强烈对比显得更真更善更美。《九色鹿》这篇文章亦是如此。为使学生对这种写法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教师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这样深度的引领更加富有活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猜你喜欢
九色鹿王妃外表
一脸青春甜美 活得潇洒强悍 摩纳哥最美王妃的外孙女也很亮眼
可爱的外表下藏着恶毒的“心”
王妃是这样炼成的
昆凌 甜美只是外表,我的心里住了个男孩
低调外表下的大惊喜 Rosso Fiorentino Pienza
凯特王妃最爱高街时尚
快乐的聚会
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