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谊玲(新疆农六师新湖农场医院 新疆 昌吉回族自治州 832200)
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马谊玲
(新疆农六师新湖农场医院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832200)
摘要目的:探讨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通络逐痹汤进行加减治疗,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分级情况。结果: 8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 3%;经治疗后,功能活动分级、病变活动分期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数据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通络逐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会造成对关节内软骨与骨的严重损伤,具有较高致残率[1]。中医对该病症的治疗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为关键。本次研究中采用通络逐痹汤对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1. 1一般资料
筛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44例,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 43. 7±5. 1)岁;患者病程6个月~15年,平均( 5. 4±0. 8)年;功能活动分级:Ⅱ级25例,Ⅲ级41例,IV级20例;病变活动分期:急性活动期52例,亚急性活动期34例;患者均经确诊为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1. 2方法
采用通络逐痹汤行加减治疗,基本药方组成:黄芪15g,独活、续断、桑寄生、秦艽、羌活各12g,海桐皮10g,地龙、当归、川芎各9g,甘草6g;加减治疗:患者颈项疼痛加减葛根、白芍;腰背疼痛者加减杜仲、菟丝子;四肢远端及末梢疼痛者加减海风藤、乌梢;上肢疼痛者加减桂枝、桑枝;下肢疼痛者加减牛膝、木瓜;湿邪偏盛者加减防己、薏苡仁;寒邪偏盛者加减川乌、麻黄;上述药方水煎服,水煎2次,每天1剂,于早、晚两次温服,持续治疗3个疗程,1疗程为30天。
1. 3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患者临床体征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查均提示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稍有好转,关节活动障碍得到一定缓解,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查提示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关节活动障碍与各项指标检查有加重趋势;②功能活动分级: I级,关节活动功能完整,无活动障碍;Ⅱ级关节存在显著不适,且活动功能障碍明显;Ⅲ级,关节活动障碍明显,无法完成一般活动,但生活可基本自理; IV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不存在,生活无法自理;③病变活动分期:急性活动期,患者关节急性炎症表现明显,存在明显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全身性症状严重,且伴有高热或低热,类风湿因子呈阳性;亚急性活动期,关节急性炎症明显,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显著,但全身性症状不多,部分患者表现为低热,类风湿因子虽呈阳性但滴定度低;慢性迁延期,关节炎症状较轻,类风湿因子呈阴性;稳定期,关节炎症状不显著,类风湿因子呈阴性,病症处于基本静止。
1.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 0软件对本次研究出具进行处理,百分率( %)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1治疗效果评价
86例患者中,显效28例,占32. 6%,有效54例,占62. 8%,无效4例,占4. 7%,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5. 3%。
2. 2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分级情况
86例患者经治疗后,功能活动分级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数据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1。
2. 3患者治疗前后病变活动分期情况
86例患者治疗后病变活动分期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2。
中医学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症"等范畴,由于患者体质虚弱、阳气不足,导致风、寒、湿三气趁虚而入,导致卡于关节、气血不畅,继而发生关节肿痛等症状[3]。同时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表现出气血两虚,受到正虚、斜侵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由此,该病症的治疗应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为根本[4]。本次研究采用通络逐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黄芪可补气固表,当归、川芎可活血通络,甘草、独活益气补中,各基本药方组成均具有补气固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功效,诸方合用继而起到逐痹通络的目的,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症状药方随之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经通络逐痹汤加减治疗后,患者病变活动分期及功能活动分级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由此,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连俊健.通络逐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3( 5) :28-29.
[2]牛旭艳,李健,吕诚,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热证"药-证对应"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 8) : 299 -303.
[3]吴定昌,肖婷,黄超林,等.血清RF和抗CCP抗体浓度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 8) : 1434-1436.
[4]陈桂香.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 4) :58-59.
【中图分类号】R274. 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 2015) 12-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