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钱伯章)
“十三五”期间碳纤维产业化的主要任务是扶持现有企业提高碳纤维生产线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真正地完成碳纤维稳定化、产业化进程。
具体来说,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为依托平台,面向国防军工、民用航空、人造卫星等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建筑补强、海洋工程、石油勘探等传统产业升级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风机叶片、高压输电线缆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不同品系碳纤维产品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成本质量控制、工业应用示范和重点领域应用评价,开发出高性能、高稳定性、规模化、低成本和多品系的碳纤维产品,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应用需要的碳纤维技术和产品系列,形成一定数量、稳定发展的碳纤维生产应用产业链。
实现从跟踪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使国产碳纤维技术、产品性能、生产成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具备产业竞争力。
重点突破国产T300级、T700级碳纤维的低成本、批量化、稳定化制备技术,实现单线生产能力1 000 t/a以上,产品质量稳定性达到日本东丽同类产品水平;国防军工用碳纤维技术成熟度达到9级,通过实际使用验证,技术指标全部满足要求;碳纤维质量价格与进口产品相当,产品性能全面满足工业领域使用要求。实现国产T800级碳纤维的工程化制备,产品性能指标完全达到日本东丽T800H和T800S水平;产品完成国防军工、大型民航客机上的应用评价;建立T800级碳纤维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体系。开展更高等级的高强、高强中模、高模和高模高强碳纤维主要产品的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确定其前躯体及技术路线。实现国产碳纤维品种系列化、工艺多元化、产能规模化。显著提升国产化装备的设计制造和二次改造升级能力,确保设备与生产工艺相适应,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保障能力。
重点培育3~5家达到一定规模、有技术实力、资金实力、产品结构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企业成长为碳纤维行业骨干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降低成本,消除关键材料的保障风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碳纤维制造及应用产业链结构,形成碳纤维制备技术与产品的有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