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治疗粉碎桡骨远端性骨折54例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以粉碎性骨折居多,,占全身骨折 6 . 7%。我院 2004年 9 月至 2012 年9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 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共54例, 其中男性 20例,女性 34 例 。年龄 32 ~65 岁, 平均 50.3 岁 。左臂 21 例, 右臂 33例 。 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 分型 : C1型 6例, C2 型 21例, C3 型 27 例 。致伤原因 : 跌倒 40例, 车祸伤 12例,其他 2例 。伤后来院就诊时间30分钟至4天,平均6.4小时。
1 .2 手术方法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可尽早安排手术 。行伤肢臂丛阻滞麻醉,在第二掌骨桡背侧用尖刀做两道小切口, 钝性分离至骨膜, 套筒保护好在掌骨基底部置入第一枚螺钉,通过模板置入第二枚螺钉,均与骨干垂直,与手背呈桡偏 40-60度,然后在距骨折线上 3-5 c m 处做桡骨切口, 钝性分离至骨膜,套筒保护置入两枚平行螺钉 。"C"臂透视螺钉位置是否良好,尤其是注意掌骨内两枚螺钉位置。 先将支架各关节拧松,再套在四枚螺钉上面。让两位助手先行牵引纠正骨折重叠移位,再依骨折移位方向,行反方向复位,一般情况是让牵引手的一位助手在牵引后迅速行掌屈、尺偏。再逐一拧紧各关节螺钉。再次予以"C"臂透视骨折复位情况,若骨折复位不理想,可拧松支架各关节螺钉,重新复位。
2.结果
本组54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 12 ~36月, 平均16.8月, 骨折全部愈合 。
按照沈忆新等[1]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 : 54例中优 30例,良 20例,可 4例 。
疗效按 D i en 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分 。结果: 优 36例,良 12例,可 6例,优良率 88 . 9 %。
放射学按照 L i d str m评分,从桡偏角 、 掌倾角 、 桡骨茎突高度 、 关节面平整程度等方面评分,优 26例,良 20例,中 8例,优良率 85.2%。
3.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累及关节面并造成不同程度的骨短缩,严重影响腕关节的生理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作用原理是由 Vida最早提出的"韧带牵拉复位"原理,韧带复位术的实施有赖于韧带等软组织的完整性。无软组织附着的骨块不能通过牵引达到复位效果, 特别对于由月骨撞击而造成桡骨背侧中部的"冲模型"骨折无复位作用。
外固定支架固定的优点有:1)不需切开骨折断端,手术方法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2)固定可靠,不会引起神经受压和前臂血运障碍 ; 不会出现压疮等; 3)不破坏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 ; 4)可减少感染等手术风险;5)可早期行肩、肘、指间关节等功能锻炼;6)可有效恢复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等;7)骨折愈合后取出固定物方便;8)符合当前 BO 原理,它重视骨折的间接复位,较好地兼顾了软组织完整、微创技术与骨折复位固定之间的平衡[5]。
结束语:1)切开皮肤处与螺钉在骨上进针位置应一致,不能有"错位"现象;2)螺钉不能过粗,以免致掌骨骨折,第2掌骨一般用2 . 7 mm 、桡骨用3 . 5 mm 螺纹的 Schanz 钉 ;3)术中应在 C 型臂 X 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 一般要求为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 10~12°, 尺偏角 15~25°, 关节面平整, 在复位满意后再拧紧各固定螺钉; 不强求解剖复位,一般情况下都不需加切开复位;4)固定期间的非持重握拳锻炼和去架后的腕部的功能锻炼是疗效的重要因素, 也是我们指导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沈忆新, 郑祖根. 桡骨远端骨折动力型外固定器的设计和应用[ J ]. 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 ( 3 ) : 157 - 160 .
杨新华代联乡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广安638001)
摘要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 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12年9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54例,根据 AO分型 : C1型 6例 、 C2 型 21例 、 C3型 27例 。 结果:术后随访 12~36月,平均 16.8月 。 依据 Dienst 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分,优 36例,良 12 例,可 6 例,优良率 88 . 9%,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好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评价;成年人
Ex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n 54 Cases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of ex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n adults. Methods:From September 2004 to September 2012, 54 patients with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external fixators. Among them, there were 6 in type C1, 21 in type C2, and 27 in type C3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sults:54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36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an average of 16.8 months . According to Dienst scores, the function recovery was excellent in 36 patients, good in 12 patients and poor in 6 patients. The total excellence rate was 88.9%.Conclusion:Ex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n adults wa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choice .
Key wordsdistal radius fractures; External fixator ; Evaluation; Adults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15-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