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英
导尿术是临床常用的基本诊疗技术之一,是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由导尿术引发的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很大比例,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院内感染,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40%[1]。导尿管相关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故成为各大医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重点[2]。临床资料显示,尿路感染在院内感染中位居第2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3]。尿路感染的发生不利于原发疾病的治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已成为医院内感染控制的难题之一。为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本研究于2013年开始在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开展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前瞻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策略,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留置导尿管患者260例,其中,男154例,女106 例;患者的年龄 15~91 岁,平均(59.56±13.45)岁;导尿管留置时间58 h~103 d;其中留置导尿时间>7 d以上的患者主要是脑梗死中风及颅脑外伤的患者。经查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查血等诊断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者38例。
1.2 方法
1.2.1 院感科制定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标准操作规程,通过内网全院下发要求各科室组织学习,下发统一监测表,并对各临床科室责任护士进行统一集中培训。在患者导尿后由各科责任护士填写表格,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基础疾病、置管日期、拔管日期、是否膀胱冲洗、感染日期、病原菌监测结果等。
1.2.2 专职人员每周至少3次到各病房查看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提出干预措施。特别是对尿路感染高危人群,通过内网系统定期查看患者病程记录、体温变化、实验室有关数据等,及时发现漏报病例。对已发生的尿路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和制定应对措施。
1.3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男性≥5个/高位视野,女性≥10个/高位视野),尿液细菌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104 cfu/mL,革兰氏阴性球菌浓度≥105 cfu/mL,判断为泌尿系统感染[4]。
26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8例,感染率为14.6%。通过不同年龄及尿管留置时间发生尿路感染情况来看,<60岁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60岁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导尿时间<5 d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5 d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合并慢性病患者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较易发生尿路感染[5]。
3.1 尿路感染与患者年龄及基础疾病有关 老年人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这些患者年老体弱,因患有这些基础疾病,很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代谢紊乱,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病情较为严重及复杂,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在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过程中很容易诱发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在为患者置管前一定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选择合适导尿管,插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粘膜。保证集尿系统密闭性,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引流管及集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引起逆形感染。普通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精密集尿袋每周更换1次。频繁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密闭装置反复打开、导尿管引流不畅等均会增加尿路感染机会。
3.2 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短与尿路感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监测资料显示,留置导尿时间越长,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就越高,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非常大的影响。留置导尿时间小于3 d,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仅为9.8%,而留置时间达到1周,患者的感染机率就会上升到59%,留置的时间大于10 d,患者的感染几率就上升到88%[6],说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是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原因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易于细菌定植,细菌吸附于其表面分泌多糖等复合物形成适合细菌生长的生物膜,细菌不断增殖,从而尿路反复感染。因此需要严格把握留置导尿管的指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3.3 留置导尿期间尿管的清洁护理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进行会阴部及接头处消毒,用0.05%聚维酮碘消毒尿道口及导尿管近端2次/d。长期卧床病人易受粪便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清洗、消毒,以保证尿道口相对无菌及会阴部清洁[7]。做好患者及家属导管维护的健康宣教,避免导尿管及引流管扭曲、阻塞,患者活动或搬运时应先关闭导尿管,集尿袋位置低于膀胱水平,以免引起尿液返流,集尿袋应及时清空。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多喝水,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清除沉淀物,防止尿管阻塞,保持尿液引流通畅,达到自身冲洗的目的。
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不宜常规用抗菌素冲洗患者膀胱预防尿路感染,最近1项针对膀胱冲洗对导尿管相对尿路感染影响Meta分析中指出,使用抗生素冲洗液,不但不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反而能促使耐药菌株产生[8]。如果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并采集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素。
3.5 严格手卫生管理及无菌技术操作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还要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9]。导尿时必须在无菌操作原则下进行,相关的医疗器械也要进行灭菌,在操作过程中还要依照男女不同的生理构照,对患者的会阴部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防止操作过程的污染。
综上所述,留置导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严格把握留置导尿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卫生规范,加强尿管护理,保证尿液引流通畅,防止尿液逆流,保持导尿管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每天评估拔管指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合理使用抗菌素,尽量降低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1] 杨玉萍,段立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临床实践,2013(10):153-154.
[2] 刘小敏.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控[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5):83-84.
[3] 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4] 李友芳,张亚萍,张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20-121.
[5] 何志娟.77例住院患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66-767.
[6] 高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措施[J].中国实用医科杂志,2012,58(1):78-79.
[7] 黄芳.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08,14(Z1):115-116.
[8] 王惠琴,荆继勇,兰美娟.膀胱冲洗护理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影响的Meta分析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34-36.
[9] 刘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发生[J].当代医学,2009,15(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