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光明新区为例
李竹林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社区警务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传入到了我国。自此之后,我国相关部门就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开始了社区警务的建设。这一机制对于维护我国社区的稳定以及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社区警务的概述着手,分析社区警务的特征及其内容,探究光明新区的社区警务建设。
社区警务;建设;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传统警务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不适应当今形式下发展的需求。而随着城市社区的建立,再加上国外社区警务建设的先进经验,使得社区警务机制在我国得到了持续发展,为社区人们的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所谓的社区警务指的是社会居民通过警察的带领以及指导,能够采取符合法律规范的相关手段以及方式,充分改造社区的原有环境,解决人们生活之间出现的问题,并且使得社区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发掘,从而实现了居民自卫能力的强化,并且实现了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同时,社区警务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把全面维持社区公共安全的理念贯穿到实际行动当中,其主要的工作范围是整个社区,并立足在社会违法犯罪现象出现的根源之上,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有效的预防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社区警务的本质就是在于警察需要立足在社区环境当中,利用宣传的方式,动员起社区内的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效的参与到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当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实现警民之间的合作,维护社区的长治久安。
2.1 警民关系伙伴化
在社区警务机制当中,警察的地位实现了转化,在工作过程中不再是管理者,而是更加注重于社区群众的沟通交流,和人民群众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伙伴关系,把管理工作放到服务当中。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公安机关,由于采用的是“大机关、小基层”的机构,导致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线头重脚轻的现象,再加上管理指挥人数远远多于实际做事的人数,这就使得警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社会警务则不同,这一机制往往高度重视基层社区的警务工作,并通过制定以及采取改革措施,使得公安机关的警力得到了下放,同时,也鼓励警务人员下到社区环境,面对面的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使得人民群众的相关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并且,随着社区警务的建设,使得警务人员的形象得到了转变,由执法者转变成为服务者,加强了与社区群众的沟通交流,使得新形势之下的沟通技巧得到提升,在与社区居民建立伙伴关系的同时,使得人们对警务工作的信任感得到增加,让人们能够从而内心深处愿意与社区警务人员共同承担社区安全的责任以及义务,为不断深入开展权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公共服务理论的影响之下,社区警务机制更加重视基层的警务工作,通过社区警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高,打造了一支“服务型”的警察队伍。
2.2 警务对策前置化
在社区警务机制的建设当中,注重的是以治本为主的战略思想,不再仅仅只是追求案发之后的反应速度,做好及时的破案工作,由于社区环境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因此,在工作的过程当中,社区警务往往是把预先的防范工作放在首位,做到未雨绸缪,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采取相关的措施,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以及教育,努力整改社区环境当中不安定的因子,力争把影响社区稳定的相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传统的警务模式当中,警务人员过度依赖于现代化的设备,虽然这些设备能够使得公安机关的机动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大大提升,但是其本质上依旧属于一种被动性的模式。通过多次的实践表明,这种类型的警务模式并不能够有效的降低违法犯罪的几率,而社区警务则不同,它能够将警务对策前置化,在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的同时,更为重视的是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预防工作,使得违法犯罪行为失去生长的机会。社区作为社会活动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打击的关键所在,社区警务机制的实施,使得警方的工作重点能够放到社区环境当中,及时的掌握社区中发生的矛盾以及冲突,通过有效的工作,把这些不稳定的因子扼杀在萌芽状态,逐步消除违法犯罪的隐患。警务对策的前置化,使得警务人员对诱发违法犯罪活动的隐患消除在“摇篮”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公安机关在社区环境当中的治安能力,由小及大,逐步实现社会的稳定。
2.3 警务活动社会化
社区警务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变以往公安机关独自斗争的局面,有效地整合了社区的资源,与民联合,把社会的治安工作放在了社区群众的基础之上,使得警务活动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社区警务的建设加强了对社会以及公众资源的利用,把社会力量应用在了治安维护工作当中,使得社区的安全工作实现了全民化,这也是社区警务机制中的重要特征。通过在社区中的宣传,能够调动起社区群众参与治安维护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治安信息来源更为直接、广泛,并且,由于群众力量是社会治安维护当中最为及时、普遍的力量,社区警务机制的建设能够实现由“警察治安”到“社会治安”的转化。
3.1 做好硬件保证,实现警力科学配置
在社区警务的建设过程当中,通过建设规范的警务室,使得外观实现了统一,并且内部也配备了相关的警用设备。同时,根据所在社区的治安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数量,相关的公安机关合理调配警务资源,一般按照一位民警负责3000人口的彼岸准,实现了一社区一警或者是一社区多警的模式,使得警力资源得到了科学的配置,确保警务工作开展之时警力的充足。
3.2 明确警员职责,规范警务流程
社区警务人员的职责主要有:登记暂住人口信息、管理常住人口、收集治安信息资料、管理社区公共场所以及做好治安宣传工作为人民服务等,同时,也要在这一基础之上,制定科学可行的措施,规范警务工作的流程,履行相关的职责,从而在工作流程的制约之下,使得社区警务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
光明新区成立于2007年8月19日,是深圳市成立的四个新区之一,全区下辖公明以及光明两个街道,总面积在156.1平方公里,人口在100万左右,总共有28个社区,由于人口众多,在社区警务建设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难处,而光明新区不畏困难,从基层着手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创新社区警务的建设模式,在辖区内部的28个社区当中开创了“微信警长”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每一位社区的警长都能够及时的发布警务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有效的线索,并且群众也能够借助这一平台举报社区内的违法犯罪活动,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使得社区警务工作实现了由复杂到简便的转变,扩宽了信息的渠道,在社会治安工作当中发挥出来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加强了警务人员与社区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人民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区警务机制的传入,我国也加大了对社区警务机制的建设,通过面对面的与社区群众交流,实现了警民的联合,最大程度的调动了社会的资源,使得治安维护工作由公安机关独立承担转变成为了全社会共同承担,为社会环境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刘琳丰.社区警务建设研究——以温州市天河街道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4.
[2]李悦.天津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初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9):32-35.
[3]傅钰.和谐发展视角下的潍坊市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李竹林,男,1983/8,广东省惠州市 ,本科,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Research on community policing construction -- Taking Guangming New District as an example
Li Zhuli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
The community policing originated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sixty or seventy's in twentieth Century,in the late eighty's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china.Since then,China's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under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olicing.This mecha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overview of community policing,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community policing,and explores the community policing construction of Guangming New District.
community policing;construction;neces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