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东丽(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5350)
环境管理是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管理行为,其二是人类对自身生产环境的管理行为,但两者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环境包括了地表一切环境,土壤、山体、水源、空气等,而这些是讨论化工环境过程中需要良性维持的部分;经济发展需要化工产业,人类社会也离不开化工产品,而环境对人类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积极寻求方法,将化工环境污染问题解决。
化工环境的设定可以根据化工行业或企业作为指标,狭义的来说,化工环境主要包括的是化工企业的运转区域,如石油、化工、农药、化肥等生产企业。之所以将生产企业的运行环境看作是“环境”的范畴,是因为在企业区域内存在较多的产业链设置,牵涉的生产环节多,产生的产品和污染物数量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
实行化工环境的管理一方面是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来源于社会要求,政府、公众等都有实行监督的权力,以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符合国家的各项排污要求,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我国的化工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和社会作用确实非常明显的,现阶段,所有的领域都有化工产品的存在,尤其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化工行业所涉及的范围越广,就会所名它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此而进行的化工环境管理,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手段来为社会产生更好的发展前景,而不是满足一方面的需要,而损害掉全部的生存环境。
环境污染的性质与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对象有很大的关系,从化工环境污染来说,化工企业的污染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对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都会涉及,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形态,如固体废物、噪音、光热污染等等。
通过归纳分析,化工污染源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一般化工污染物的构成都很复杂,难以处理并且对环境的危害持久。以煤气化工业废水为例,煤气废水中蕴含着大量有机和无机废物,浓度高并且具有剧毒性,在处理中不易分解和降解,通常要进行诉酸碱处理和生化处理,即便如此在排放之后仍然会对地表水源和土壤造成危害,人类牲畜均无法饮用,土地无法耕种等;同时,在形成复杂的成分同时,还存在多种形态,除了常见的工业废水之外,还有固体废物污染和气体污染等。通常化工类固体废物都具有毒性、重金属、放射性等危害,诱发癌症,而大气污染更加难以防止。
其次,化工污染物的浓度一般较高。化工行业在原材料的应用中,主要涉及到的是石油、煤炭等能源物质,其中蕴含的大量复杂杂质,浓度非常高,悬浮固体比正常生活污水高处上百倍,紧靠自然环境的稀释影响,是无法进行自我洁净的。
再次,化工污染物的颜色和气味都具有刺激性,而且排放的量很大,例如有色工业废水进入河流之后,会造成整个水系的污染。
我国历来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宗旨是“预防为主”,按照这一要求,应该从污染源头控制做起,防范与未然;但实际的环境管理制度却恰恰相反,涉及到监管控制不力、经济利益至上等社会因素影响,经常出现的一种状态是“先污染、再治理”;这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而且提高了环境管理的成本,甚至有些污染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有所好转。国内一些违规的化工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往往采取“污染一处,更换一处”的游击战策略;这样一来,环境监督保护部门无法进行后续工作开展,监督管理机制无法执行,最终的防止治理工作只能不了了之,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通过总结,化工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环境监督保护部门的执法权力。我国目前的环保部门只有监督权力而没有执法权力,这就造成了职能断层,对于一些企业管理者环境污染的情况只能采取教育模式,却无法从根本上制止。一些化工企业将有害污染物直接排放环境之中,最多以罚款的方式解决,对于国内的化工企业而言,违法成本过低也是有恃无恐的原因。
其次,加强化工企业自身的环境管理意识。化工企业自身的行为是最能够预防化工环境污染的手段,但主动进行自我约束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很难的,因此可以通过市场商品调节的方式,例如针对一些高污染的产品进行市场清理,改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产品,促使企业转变为环境友好型化工企业。
再次,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功能。社会公众是化工产业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监督者,对于违规生产破坏环境的化工企业,要形成社会舆论作用,列入企业黑名单,促使其从自身改变,遏制化工污染的势头。同时,监督与处罚是并举的,举报属实的前提下,相关部门要对企业进行重罚,必要时关停企业。
[1]李丙文.要切实做到化工环境保护与化工生产建设协调发展[J].化工环保,1992,01:2-5+62.
[2]王庆新,庄缅,李立宏.化工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J].化学工程师,2009,04:43-45.
[3]潘连生.关注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J].煤化工,2010,01:1-6.
[4]张成意.论化工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2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