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卫(遵义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浅议大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培养与提高
李仕卫
(遵义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遵义563000)
摘要: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不想学”的心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能动性成为必然要求。学习能动性对大学生以后发展有关键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关键词:学习能动性培养策略大学生教育
“不想学”是当代一些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动性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效率的必然要求。学习能动性,也称学习主观能动性或者学习自觉能动性,它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念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学习活动没有谁可以代替,也不能强制。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及朋友只起到引导、帮助和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学生个体学习的发展,无论是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还是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的形成,都只有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和主观努力才能实现。然而在当前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大环境下,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观能动性偏低的状况。
某些大学生学习能动性偏低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缺乏学习动力,影响学习能动性。大学生学习缺少内在驱动力量,学习没有兴趣,无知识需求,不想学习。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与学习兴趣低下。
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习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从小学到高中这一阶段,学生都以升学为奋斗目标,为了能在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学习而不断努力勤学,但是到了大学,部分学生因为缺少对学习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没有了方向,也没有了动力,于是开始迷茫,混混沌沌地混过日子,学习能动性因此降低。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具有较多探索性和较强能动性,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持久性。在高中学业结束参加高考时,有些学生填报志愿时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在家长和朋友建议下填报志愿;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缺乏准确判断而盲目选了一个专业;更有一些学生直接看着专业名称好玩而胡乱选填。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严重的问题就产生了,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所在专业和想象的差别很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另外,有些所谓的“冷门”专业,以往就业率低等会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排斥心理,出现学不学无所谓,反正出去也不能找到好工作的思想,直接导致学习能动性降低。
2.学习自卑心理。大学生学习自卑主要表现在:自认为智力和能力不如其他同学,处处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缺乏足够自信,自我效能感降低,对自己的评价降低,有时甚至会否定自己所做的一切。由于刚上大学,一时不适应大学课堂,对老师教的专业知识不懂,上课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讨论不敢发言,不愿意参加各种学习竞赛活动,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业成绩越来越不理想,因此有了“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学习心理,无法主动学习。因为这种学习自卑心理导致学习能动性降低。
(二)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念不断呈现多样化趋势,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冲击着大学这片洁净的圣地。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有些大学生无法完全静下心来学习,被卷入诱惑洪流中,对学习丧失兴趣。如今社会上部分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选择更看重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让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更多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而忽视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些社会的客观因素导致大学生学习能动性降低。
2.家庭因素。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成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竞争意识,养成遇到问题找父母,找朋友帮助,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一不良习惯。填报志愿时,只听从父母的安排,而一些家长在帮孩子选专业时,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及特长,只看重专业的就业前景。导致这些学生因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而没有动力学习,于是出现每天象征性地上课,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宿舍睡觉、上网,不主动学习、钻研的不良现象,学习能动性降低。
3.学校因素。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当今大学,一部分教师上课依然是“一言堂”,和学生的互动很少,上课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没有新颖的教学方式,甚至上课就照着书本读一遍。面对这样无趣的课堂,有些学生上课就自己做自己的,玩手机、看小说、玩游戏、睡觉,甚至直接翘课。这些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学习能动性降低。
教学评价(考核)机制“一万年不变”。一套题,120分钟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果,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个人层面
1.明确目标,提高主动学习意识。“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一个明确的目标就像天上的启明星,指引着人们走向正确成功的道路。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再通过老师引导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做好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应该根据个人条件,要切实可行,还要适应社会、经济、学科和自己个性发展的需要。有了明确目标之后,有了自己的需求,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老师教授的知识,课余时间就会合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丰富的资源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而不断努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动性。
2.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一个有效手段,能使学生对待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渴望。对学生来说,学是主要任务,发现和培养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能动性,实现理想至关重要。培养学习兴趣要依据情况而定。第一,应该用好奇的眼光看待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发现可能让自己感兴趣的细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对专业课程的研究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第二,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其实,认真与兴趣是成正比关系的,当自己认真学习,就会发现其中乐趣,有了乐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才会有兴趣学,不断主动钻研;第三,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情绪低落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学习效率会很低或者不想学习。需要及时调节,可以通过运动、唱歌等方式调节,也可以参加一些大学生心理公开讲座、学校心理团体辅导或者到心理咨询室咨询。及时调节好自己的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动性。
3.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动性。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然要素。学习自卑心理会阻碍学生学习,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这一不良心理。在平时学习中,给自己一些小激励,如写一些励志名言鼓励自己,每当自己完成某项任务就给予一些小奖励。尝试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多与同学交流,多向教师求教。慢慢融入大家,学习信心就会慢慢提高。提高了学习信心,才会主动学习,学习能动性才能提高。
(二)外在层面
1.改善社会不良风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一份好的心情。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整治,加强对社会用人单位招聘公平性的监督。除此之外,学校应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让教师更易开展教学,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把要教授的知识及时与时代、社会热点和社会发展趋势新观点相联系。让学生更容易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发探索知识的学习冲动。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学习气息浓郁的、舒适的学习环境。有了好的学习环境,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2.教师应转变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动性上。学校教育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动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教师应以各种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在平时不断学习研究,提升学术水平。课堂中多与学生互动,及时反馈,处理好表扬和批评的关系,让学生树立信心。期末考核时,少给学生复习,更不可直接勾画重点。平时作业中多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业,提高学习能动性。
3.家长应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中,家长应多引导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应先了解孩子的意向,慢慢引导,尊重其选择。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会主动学习,学习能动性才会提高。
总之,只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才能真正成为有实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凌波.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李浪,编著.大学生心理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67-69.
[4]孔祥波.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报,2014,30(5):180-181.
[5]吴现立.基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