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实训阶段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

2015-03-24 02:48汤莺殷伟量江擒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文教资料 2015年32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辅导员

汤莺 殷伟量 江擒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卓越计划”实训阶段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

汤莺殷伟量江擒虎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230009)

摘要: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针对实训阶段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措施:健全校企管理规范,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将学生加入到管理队伍中,发挥学生、学生组织、企业导师、导师、辅导员“五位一体”的力量,转变实训阶段学生管理的被动局面,实现“卓越计划”实训阶段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卓越计划学生管理机制创新

“卓越计划”自2010年推行实施以来,工程类本科生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的,学生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快改革步伐和力度,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育人机制的需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科实践育人的道路。

一、“卓越计划”实训阶段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目标迷失,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培训。

学生管理目标的明确化是学生管理科学化的首要任务。科学的管理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现实可行性,同时能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高校学生管理目标是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以管理育人。而目前“卓越计划”的实训阶段中往往存在管理工作涣散、管理工作变成人事管理、行政管理、事务管理等现象,甚至在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实训时,部分辅导员觉得失去了管理对象,失去学生管理工作育人的要义。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部分高校学生管理从“育人”变成“养人”,失去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同时,无论是学生还是管理人员,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实训阶段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课程压缩后感到学业紧张外,对于实训的认识也停留在实习的认知上。企业在接收学生长时间的实训之前往往只能进行基础的安全教育,很难做到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岗前培训,更不可能进行深入的企业文化宣传和岗位规划培训。

2.管理规范不健全,校企合作存在分离。

“卓越计划”在校学习期间,其管理主体很少有企业参与,而实训期间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往往参照管理员工的方式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教育的意义难以得到体现。由于实训期间学生分散,学校的学生管理主体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其导致的结果是实训期间学生的安全是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考量标准,其他的管理,特别是管理育人的过程往往成为空白。

3.信息不通畅,学生管理事务性工作处理难、对学生的考评难。

科学的信息管理包含对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反馈、并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管理信息不通畅是实训阶段管理问题的集中体现。在企业中,学生并非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工作,而是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随时可能转岗,客观存在信息交流的障碍。信息不通畅使得管理更松散,不仅仅是难以做到加强对学生的考评,有的时候连基本通知也下传不到位。现有的信息化软件产品缺乏教育管理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4.队伍不健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角色不清晰。

现有的学生管理队伍,即辅导员队伍与学生的比例多在1∶200—1∶300左右,本来就距离教育部的1∶120—1∶150的标准存在一定距离。这样的一支人员紧张的管理队伍对学生在校时的管理已显力不从心,而在实训阶段,学生高度分散在各个岗位,客观上使得原有的学生管理队伍失去管理空间,管理工作更难以开展。在进入实训阶段后,学生作为管理对象,与普通的企业员工和普通的在校学生都不一样,辅导员、带队教师、企业管理人员都是管理队伍的一员,但他们之间的职责不清,角色定位不准,在实施管理工作时难以做到全面、科学和有效。

二、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举措

1.明确目标,将引导和培训纳入低年级,在学生管理中将理念融入职业成长意识。

现阶段,面向学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年级的就业指导课和少量的职业生涯公选课,对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明显不够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理念,在低年级将职业习惯养成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对职业内涵、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的学习和认识。通过校企合作的课程教授和专业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对职业技能和职业成长的意识。通过社团开展校企合作的活动引入多元化的企业文化的理念,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和企业在低年级学习阶段联系的桥梁。同时,面向管理主体——辅导员、教师和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开展管理交流工作,使在实训期间的管理主体形成合力,针对具体的学生管理情况分清职责,做好定位。

2.健全校企管理规范,提高实训育人的质量,深化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的有效措施。

“卓越计划”强化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二者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共同进步、互利共赢的关系,随着“卓越计划”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企业应该在学生管理活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不断挖掘、创新企业在学生管理中的其他服务功能,如: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在低年级阶段就让学生对企业有第一印象,并参与校企互动;为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和相关的技术指导;设置奖学金,扩大企业在优秀学生中的影响力;致力于贫困帮扶工作,开展企业助学活动,等等。对于“卓越计划”来说,企业参与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创新,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接受,使得管理效果更明显。

3.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减轻学工人员的事务性压力,规范常规事务工作的流程,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同时提供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综合考评工作的时效与效率,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现代化的学生管理信息平台应该具有开放性和集成性,将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都纳入信息平台中;完整地记录育人实施的全过程,并将事务性工作和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评。

4.将学生纳入学生管理队伍中来。

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在校内各项工作中早已存在,各级学生组织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学生参与学生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实际权益,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转化为主动的局面。而且在“卓越计划”的实训阶段,由于学生高度分散,使得原有的管理人员数量捉襟见肘,难以满足需要,这时将学生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协调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各方的利益,保护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管理活动参与、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意见反馈等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对自身的权力维护,提升其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做好监管和督促工作,促进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营。

三、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对大学评价的最重要内容,“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注:引自教育大词典)。通过对在校“卓越计划”下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卓越计划”实训企业的走访,制定易于、宜于、利于“卓越计划”实施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实际、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企业、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生管理、监督和评价体系。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在“卓越计划”过程中组织实施学生的管理,发挥学生、学生组织、企业导师、导师、辅导员“五位一体”的力量,把“卓越计划”中的主体:学生、学校和企业都纳入思想政治辅导工作体系,邀请企业作为思政工作的一份子,发掘学生工作蕴含的巨大潜力,将学生引入管理工作中,改革学生工作方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规范管理,加强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2011-1-8.

[2]杨顺清.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06年版18-20页.

[3]唐勤,储祖旺.美国“学生事务工作实践原则”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

[4][美]克劳雷,顾佩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5.

[5]梁辉.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J].社会科学家,2012,6:104-107.

[6]杨东平,编.大学精神[M].辽海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33页.

[7][美]罗伯特·伯恩鲍姆.别敦荣,主译.大学运行模式[M].中国还要大学出版社,2003.

[8]刘铁芳.师生关系的三种模式比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8).

[9]王翼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01):2.

[10]彭哲娟.论新形势下的高校班级管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辅导员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