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黎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4)
护理干预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儿116例的疗效分析
刘云黎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11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58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调查患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0.3%,0.2%、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8%、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儿治疗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能够赢得更多患者的满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干预性研究; 护理; 病人满意度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大重要进展,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被广泛认可[1]。RFCA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应用心脏电生理技术在患者心内标测后,将导管电极放置在病灶或传导异常区,然后通过提高射频电流,使该区域的心肌损坏或致死,从而起到阻断折返环,使异位兴奋灶清除,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2]。尽管RFCA技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成熟,但治疗后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因此,临床上除了掌握好适应证外,还应提高围术期患者的护理。因为护理工作伴随整个治疗过程,其护理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58例快速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护理干预能提高RFCA术后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依据。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准备接受RFCA治疗的11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术前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实验室检查等检查,明确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5~16岁,平均(11.6±2.5)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8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预激综合征15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5~17岁,平均(12.1±2.8)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预激综合征14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及心律失常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是完善术前常规准备,如患者术前备皮、洗澡更衣、嘱患者术前禁食等基础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患儿病情的特点,予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术前护理干预 (1)宣教及心理护理:RFCA前,要详细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射频消融的目的及一些相关注意事项,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如观看图片或资料等方式同步讲解,使患儿及家属对RFCA有所理解,消除其焦虑及紧张情绪。凡对于手术年龄较小的患儿,应与其监护人认真交代患儿病情,让其从旁协助做好患儿的抚慰工作。护理人员应多与其沟通,消除患儿心中的陌生感并缓解其对护理人员的恐惧感。术前尽可能让患儿放松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RFCA治疗。对于接受RFCA的患儿,应排除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药物半衰期时间内的患儿,确保手术时能诱发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对于月经来潮的患儿应安排延后手术。(2)术前除了指导患儿手术当天早晨禁饮食外,还应提前进行术后床上排便训练,模拟术后情况,指导患儿如何适应床上排便,并告知其重要性,以便获得配合。
1.2.2.2 术中护理 在进行RFCA过程中,因为导管置于心腔,易造成对心房或心室的刺激,从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或室性等心律失常[3],甚至可出现血栓、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因此,术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对于局部麻醉清醒的患儿,可以在旁边与其轻声交流,分散其注意力。而对于全身麻醉的较小患儿,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畅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
1.2.2.3 术后护理干预 (1)术后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儿心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嘱患儿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术肢禁动12 h,保持伸直状态,严禁屈髋、屈膝。同时观察局部穿刺口有无渗血及肿胀情况,并对术肢实施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使用1 kg沙袋压迫止血6 h。记录术肢皮温、色泽、足部动脉搏动、痛触觉等情况。RFCA术后疼痛患者,可适当听轻音乐、与人交流或读书看报等方式转移疼痛。(2)饮食护理:凡给予全身麻醉的患儿,应在患儿完全清醒后才进食,由流质饮食过渡到普食阶段,细心喂食,避免出现呛咳、误吸。饮食方面应以富含粗纤维、高蛋白、高热量食品为主。
1.2.2.4 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穿刺口出血、血肿是RFCA术后较常出现的并发症,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血及血肿,记录术肢的肢体皮温、色泽变化,如发现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需重新加压包扎。年龄小的患儿术后常因体位受限,不愿意配合治疗,需通过与患儿多加交流,疏导其紧张情绪,卧床期间还可鼓励其看漫画书、卡通电影等方式分散卧床时的不适。(2)感染护理:穿刺处需每天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如发现术后红、肿、热、痛的感染征象,应加强敏感型抗生素抗感染;出现高热患者,需及时行血培养及药敏检查。(3)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是一严重威胁到患儿生命的并发症[4],由于操作不当,或导管过硬等情况导致患儿静脉窦出现破裂,甚至心脏穿孔等现象。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儿胸闷、气促明显,伴随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继而出现心脏停搏[5]。因此,手术前后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体征,早期发现后可通过心包穿刺引流的手段来缓解心包填塞。(4)心律失常:RFCA较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其中以房室传导阻滞为主,因为射频消融的过程中可导致房室结和希氏束的损伤,所以房室结部位是严禁消融的。在消融过程中,需监测心电图,当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中止操作。心律失常症状轻微者可通过静脉滴注阿托品处理,严重者需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5)拔管时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由于RFCA的插鞘管数较多,所以术后拔管时会使患儿遭受疼痛刺激,反射性地导致迷走神经张力提高,从而出现心慌、冒冷汗、恶心呕吐、心率减慢,甚至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6]。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拔管前备好升血压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旦发现迷走神经反射情况,需及时配合医生实施抢救。
1.2.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两组患儿RFCA后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同时随访3个月,了解术后复发率、患儿满意度情况。患儿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种评价(年龄较小的患儿,其满意度由其家长评价),总满意=满意+一般。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都以率或构成比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术后成功、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成功、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儿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满意度情况比较[n(%)]
有文献表明,快速心律失常采用RFCA房室旁道的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可达 95%~100%[7-8]。RFCA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刺激迷走神经反射等情况。所以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手术的成功性,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9]。同时,高效的护理质量对患儿术后的康复及病情的巩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从围术期起给予患儿全面护理,提早做好患儿的心理工作,并对术后并发症积极预防及护理,以争取达到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成功58例,成功率达100.0%;1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口血肿的并发症,占0.2%;随访3个月中,所有患儿无复发。而对照组患儿术后成功56例,成功率达96.6%;并发症发生8例,占13.8%,其中4例穿刺口血肿,2例术后感染,2例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通过相应处理后好转;随访3个月中,观察组患儿中有6例出现复发,再次消融取得成功,复发率达10.3%。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组患儿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8%;而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4.8%,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快速心律失常患儿予以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巩固患者的疗效。因此,护理干预值得在RFCA围术期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1]Biase LD,Yan X,Santangeli P,et al.Catheter cryo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J].The Practice of Catheter Cryoablation for Cardiac Arrhythmias,2014,10(3):113-119.
[2]洪浪,王洪,赖珩莉,等.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复杂心律失常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2):123-126.
[3]蔡秀美,吴阿凤,吴美娥.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853-854.
[4]何雪辉,杜建荷,郝永闪,等.射频消融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J].河北医药,2013,35(8):1278-1279.
[5]赵鹏军,马骊,汪希珂,等.108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7):590-592.
[6]李晓彤.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术中的药物监护[J].护理学杂志,2013,28(8):40-41.
[7]赵春,马数艳,郑文菊.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7.
[8]唐尔闻,刘浩,朱立光,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3,8(3):267-269.
[9]王丽娜,靳育葵.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8):739-74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42
:B
:1009-5519(2015)10-1545-03
2015-01-23)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国卫办医涵[2013]544号)。
刘云黎(1973-),女,重庆北碚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小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E-mail:liuyunli199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