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探索
——以《中国物理 B》为例

2015-03-24 08:20:51郭红丽蔡建伟王久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稿件编辑部

■翟 振 郭红丽 蔡建伟 王久丽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B》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8号 100190

科技期刊作为科研人员发表研究成果的平台和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承载着对科研成果进行质量控制、传播和记载的功能,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为主要作者群和服务对象。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世界一流期刊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科研水平的发展。除了语言、优秀稿源外流等外因,出版方式和服务水平的相对落后是重要的内因之一。因此,在网络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科技期刊正经受数字化和国际化的严重冲击,面临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时代考验[1_2]。

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期刊也在积极顺应历史潮流,逐步从传统出版方式向数字化出版方式转变[3]。然而,由于大多数期刊以编辑部为单位,缺少资源整合和专业的数字化建设队伍,网站平台和数字化办刊仍处于较低水平[4_6]。认识到差距,《中国物理 B》(Chinese Physics B,简称 CPB)从2011年起加强了数字化出版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在内容数字化、采编系统、出版发行、期刊宣传等方面不断完善。本文将详细介绍CPB编辑部近年来在数字化办刊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分析其对提高期刊影响力的作用,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 内容数字化

1.1 过刊数字化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刊所包含的观点和结论日趋陈旧,但是其采用的方法和思想对科研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7]。因此,通过将过刊数字化和在线发表实现在线获取无疑会给科研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从期刊的角度来讲,过刊的数字化不但有利于历史存储,而且在线发表可以增加网站的访问量、下载量和总被引频次,提高期刊的影响力。CPB早在2005年就已经实现了从1992年创刊以来所有过刊的数字化。每篇文章的PDF全文可以通过编辑部网站下载,而且为所有文章注册了DOI号。

1.2 PDF文件索引、链接功能

顺应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发展趋势,目前国内科技期刊基本已经实现了PDF全文在线下载功能。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学习摸索,自编程序,在2013年实现了文章PDF文件中的索引和超链接功能。读者在阅读PDF全文时,可以利用目录索引迅速定位到文章特定章节,利用图表和文献索引迅速定位到某个图表和文献。另外,还在PDF文件中将所有具有DOI号的参考文献加上了超链接,方便读者在线访问和获取参考文献的电子版。这些功能的实现为读者带来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便捷的检索服务,获得了读者的好评。

1.3 HTM L格式全文在线阅读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得科研工作者不仅需要深入阅读和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的论文,还要广泛阅读大量临近学科的论文,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取灵感和启发。为满足科研工作者对多终端阅读、碎片化阅读的需求,CPB从2015年起实现了读者在线阅读HTML格式全文的功能。

HTML格式在线全文阅读一般利用XML语言来实现。在国外,基于XML的期刊出版案例已经存在约三十年[8]。英国查尔斯沃思集团目前为Nature、剑桥大学出版社、中华医学会等50多家知名出版机构提供XML文件排版等专业服务。从2015年开始,CPB和查尔斯沃思集团合作,由查尔斯沃思负责制作CPB所有发文的XML文件。网站技术商玛格泰克公司负责将XML文件转换为HTML文件上网。图1是CPB一篇稿件在网站上打开后的截图。左侧是目录索引,方便读者迅速掌握论文组织结构。右侧是稿件全文,正文中出现的图表、文献均支持索引功能。图片支持放大和切换阅读,参考文献支持超链接功能(见图2)。

图1 稿件在线阅读页面

图2 参考文献支持超链接功能

2 联合采编系统建设

早在2005年,《中国物理》编辑部采用北京勤云公司的采编系统,实现了在线投稿、审稿、自动催审、查询稿件状态等“一条龙”网络化工作模式,方便了编辑与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适应期刊规模化发展的新需求,物理所刊物室从2010年底开始酝酿建设《物理》《物理学报》、Chinese Physics B和Chinese Physics Letters四刊联合网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经过各刊的共同努力,四刊联合网站已于2012年3月底开通,实现了作者、审稿人用户统一管理,投审稿信息共享。

经过不断调整,新的联合采编系统在缩短发表周期和提高审稿质量方面已经初显成效。联合采编系统实现了四刊共享作者、审稿专家和稿件数据库,编辑送审时能够查看所有专家在四个期刊的审稿记录。通过判断他们的审稿快慢和审稿质量,避开审稿懈怠和审稿意见缺乏建设性的专家,从而提高审稿速度和质量,保证评审质量。每次稿件评审结束后,送审编辑可为此次的审稿专家在线打分,为以后的送审提供参考。另外,编辑可以查看作者在四刊的投稿记录,如果发现作者把某期刊退掉的稿件不经过任何修改或直接翻译成英文后投到另外三个期刊,编辑将不再受理,从而节约了审稿资源,而且有利于控制稿件质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国外合作发行商英国物理学会出版集团(IOPP)沟通,CPB从2013年起获得使用iThenticate进行文字相似度检测的用户权限。这是对目前采编系统的一个很好的功能补充。利用iThenticate对每篇来稿进行文字查重,不但从初审环节杜绝了抄袭和重复发表的可能,而且避免了编辑部和审稿人的无效劳动。

3 出版发行模式

论文发表周期是作者选择投稿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有直接影响[9_10]。国内科技期刊发表周期普遍过长。因此,如何大幅缩短投审稿环节和编辑加工环节的耗时是编辑同仁很关心的问题。与传统纸版印刷出版模式相比,优先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其快速性和灵活性。其出版对象可以是编辑部刚刚录用的稿件,也可以是排版后经过作者确认的稿件;可以将评审录用稿件马上发表,也可以将一期文章分批发表[11_12]。因此,对于每期载文量较大的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可以解决编辑部稿件积压的难题,至少可以让文章提前1到2个月与读者见面。

CPB作为一本综合性物理类期刊,年收稿量3300余篇,发文量1000余篇,如此大的工作量增加了缩短发表周期的难度。充分利用数字出版的优势,从2012年起在编辑部网站增加了“IN PRESS”(预发表)栏目,实现了每期文章分批预发表。以2015年第5期为例,分别在3月13号、3月20号和3月27号分三次预发表98篇文章,比正式发表平均提前了40天。在47天的时间里,这些预发表的稿件全文下载量达568次。

4 宣传手段数字化

科技期刊的宣传是要常做常新的工作,宣传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国际上一些大型出版集团都有专门的宣传部门。美国物理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的期刊编辑每年都花很多时间深入到全世界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科研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尽管CPB来稿量大,编辑日常工作繁忙,编辑部仍然开拓思路,开展了大量的期刊宣传活动。比如,2013—2014年举办“《物理学报》创刊80周年,《中国物理B》创刊20周年,物理学前沿高校巡回报告”系列活动,每年参加全国规模的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光物理等方向的学术会议和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年会。此外,编辑部还做了一些数字化宣传的探索性尝试。

4.1 电子抽印本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期刊出版带来了出版模式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用电子抽印本替代纸质抽印本就是其中之一[13]。和纸质抽印本相比,电子抽印本的主要优势包括:绿色环保、更加及时、容易复制和传播交流、方便保存、可读性强。国际一流出版机构开展这项业务已有20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仍有绝大多数期刊仍在大量印刷纸质抽印本。

CPB从2013年起开始给作者发送电子抽印本,从2014年起停止印刷纸质抽印本。CPB每期发文量为100篇左右,手工制作电子抽印本并发送到通讯作者邮箱的工作量很大。为此,CPB借助批处理程序和Excel表格的强大功能,实现了电子抽印本制作和发送的批量完成,大大节省了这两项重复性工作的耗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还检索出5篇左右新近发表的相关论文,放在每篇文章电子抽印本的第一页。从2013年开始实施以来,此举措得到广大作者的好评。

4.2 CPB引文提醒

评价期刊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其发表论文的被引用频次,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科研工作者。比如,2014年汤森·路透颁发了首届“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获奖者均被列入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由此可见,文章被引用频次是对科学家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编辑部通过日常与科研人员沟通发现,大部分科研人员对文献被引提醒要比相关论文推送更感兴趣,阅读和引用施引文章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为扩大CPB的影响,2015年CPB努力推进并实现了引文提醒的工作:每期选出约1/3的较好文章,逐篇找到这些文章所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的Email,发邮件告知这些作者CPB发表的文章引用了他们的工作,并将施引文章作为附件发出。这项工作同样比较繁琐,为此编辑部也自编程序,大部分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批处理。

4.3 优秀论文推介

期刊所发表的优秀论文是可供宣传的亮点,必须有针对性地重点推介。CPB多年来一直坚持每期选出三篇优秀文章在编辑部网站“Highlights”专栏和IOPP网站“Featured articles”专栏发布,全世界读者都可以免费下载全文。另外,我们每期还会选出3_6篇编委或审稿人推荐,或者作者自荐的优秀论文在每期“Rapid Communication”栏目快速发表。“Highlights”栏目放在网站首页最上方,“Rapid Communication”栏目放在网站当期目录最前面,以引起更多读者关注。据统计,这些“Highlights”和“Rapid Communication”栏目的文章确实获得了相对更高的下载和引用。

另外,从 2013年开始,CPB开设了“Topical Review”综述专题栏目,目前已经成功策划组约并发表了十几个综述专题,共一百多篇文章。这些专题文章全部由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完成,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审,涵盖了所述论题的最新进展,对同行读者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为了扩大宣传,CPB从Web of Science按照关键词检索这些综述专题文章的国内外同行,进行专题的同行E-mail推送。据SCI数据库统计显示,这些综述专题文章确实获得了更高的引用。从2015年起,编辑部委托汤森·路透公司帮助做优秀论文或综述专题论文的国际同行检索和E-mail推送服务。目前已经做过了三次推送,每次推送5000封。据汤森·路透公司的统计,推送页面被打开并浏览的比例分别是60%、57%和49%,证明推送效果很好,达到了扩大宣传的目的。

4.4 微信平台

微信作为一种自媒体工具,已经走进甚至改变了大众的生活。CPB自2014年9月也申请开通了微信平台。此微信平台不仅具有作者查询稿件状态、审稿人查询审稿通知的功能,还有网刊发布,优秀论文、专题论文发布,及最新消息发布功能。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的参与,更好地展示CPB的最新发文,从2015年开始,CPB微信平台推出了每期“最美图片”读者评选活动,编辑部给每期优胜者颁发证书,并推荐获选论文在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图说物理”栏目予以宣传展示。目前CPB微信平台的用户已经有近3200人。一些作者开始习惯通过此微信平台向编辑部咨询投稿和审稿等相关事宜,编辑部有专人每天负责答复,增加了作者、读者与编辑部的互动。

5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加快数字化办刊模式的转变才能更好地促进期刊发展。本文从提升期刊影响力出发,介绍了CPB近年来采取的一些数字化办刊的有效措施,渗透到了网刊发布形式、采编系统、期刊宣传等方面。依靠自己编写程序,还实现了诸如在PDF文件中添加目录检索和文献链接功能,批处理制作、发送电子抽印本等。这些措施对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希望能为其他编辑部提供参考借鉴。

[1]刘雪松,赵景辉,董秀玥.中国科技期刊如何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变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45_147.

[2]贺德方.数字出版时代的中国科技期刊业:挑战与机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30_934.

[3]李婧,刘立营,张秀梅.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与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835_837.

[4]刘秀娟,李晓燕,徐雯,等.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85_190.

[5]隅人.科技期刊面对的数字出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25_1027.

[6]许会永,岳金霞,修荣荣.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96_1099.

[7]刘金铭.国外过刊数字化和数字档案库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223_232.

[8]沈锡宾,顾恬,吕小东,等.国外一基于XML的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流个案剖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81_583.

[9]张莉,张凤莲.缩短发表时滞提高论文的时效性[J].编辑学报,2003,15(5):331_332.

[10]吕国华,古丽亚,王雪峰.科技学术期刊缩短论文出版周期的有效措施——以《物理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3,25(6):590_591.

[11]汪新红.优先数字出版是提高学术期刊出版速度的一种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90_92.

[12]杜新征,余茜,王芹.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模式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92_94.

[13]蒋晓辉.网络环境下我国应加紧电子抽印本对纸质抽印本的替代[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24_544.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稿件编辑部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意林(2019年10期)2019-06-03 16:37:12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