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考试作弊谈《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2015-03-23 00:38朱亮亮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生物化学教学策略

朱亮亮等

摘 要: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是一种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程教学的不足。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从防范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策略。

关键词:考试作弊;生物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148-03

Abstract:Exam cheating is a ubiquitous phenomenon,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lack in learning but also in part indicates defects in teaching.Based on authors self-experiences,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hat teachers can follow in teaching biochemistry to prevent students from 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

Key words:Exam cheating;Biochemistry;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生物化学》是生物、医药、食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难度大,在期末考试时寄希望于作弊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这种专业课程的考试和高考、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大规模考试不同,基本不会出现高科技作弊,也罕见替考现象。当学生座位距离较远,也不会出现互传答案等明显的作弊行为。常见的是夹带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参加考试,有些学生考前将文字缩印在一个透明纸片带进考场,非常隐蔽,很难被发现。本论文所要讨论的作弊也特指这种情况。

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习俗和道德2个层面[1]。为了防范学生作弊,现行的做法多是从诚信教育、严格监考、从严惩戒等3个方面进行[2]。但是,课程考试的试题类型及考察的侧重点对学生是否作弊也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常常被忽略。显而易见的是,如果考试题多且偏向于记忆,答题的过程只是知识点的简单誊写,作弊则能非常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反过来,如果试题的解答不仅需要记忆基础知识点,更需要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则作弊对学生通过考试几乎没有用。学生能不能通过考试,完全依赖于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悟,无现成答案可抄袭,即“想抄也抄不到”。这表面上看是要求考试题灵活多变,其实是对前期教学过程的高质量要求。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执教经验,从规避学生作弊的角度探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1 学生眼中的生物化学

经过和多届学生的广泛交流,笔者发现在学生们的眼中,生物化学课程具有如下2个鲜明的特征:(1)内容多。生物化学旨在探索生物现象背后的化学机制,知识覆盖面非常广,课程设置的内容非常多,整体上看主要包括生物物质、物质代谢和信息传递3大部分,有些课程还会引入当前的生化技术内容。各大部分又细分为多种内容,无论是国外教材,还是国内各大高校通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王镜岩等编写的第三版《生物化学》,内容都在1 000页以上;(2)理解难。生物化学各章节内容基本都离不开有机化学,但是生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普遍不强,这在普通二本及专科院校中尤其明显。薄弱的有机化学背景,是学生在学习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结构、酶促反应机制以及代谢循环时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上述2个特征,导致对很多学生而言,生物化学的知识都是片段化的,不成体系。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的好坏,在很多学生的眼里都是“记忆了多少”。当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演变成背诵的过程,而试卷又只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积,再加上课程内容本身就异常多,在考试中作弊成了一些学生至少在心理上倾向去做的一件事情。

2 生物化学教学策略

2.1 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 增长学生记忆知识点的数目对任何课程来讲都不是首要目标,《生物化学》学科因为内容太多,面面俱到的做法不可取,也无必要。只要保证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并不会妨碍对生物化学整体的把控。郑昌学教授曾就《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提议[3],可以作为该课程教学的参考。下面就糖生化这一章节谈谈具体的看法。

糖通常是《生物化学》课程的第一章,是学生学习生化的入门章节,本章节学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和效果。手性是物质性质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本章节要传递给学生的一个关键信息,在以后的蛋白质结构、酶促反应等章节会继续强化。醛基(酮基)的不饱和性决定了单糖链式结构转变为环式结构,并导致出现了一个新的手性中心(异头碳)。糖苷键本质上讨论的是也是醛基(酮基)的性质,是单糖构成寡糖(多糖)的链接。教学中忌讳的是强调不同糖的具体结构,这会让学生感觉生涩难懂,不利于基本内容和概念的领悟。但是,如果只用葡萄糖和果糖(前者更为主要)及其聚合物作讨论对象,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学生的畏难情绪,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糖生化的基本理论。

2.2 寻找内在逻辑,抽象出一般规律 生命现象丰富多彩,作为解释生命奥秘的生物化学,知识点满目。如果不能将其串起来,该课程将会演变成一般意义上的“收集邮票”。学生对生物化学的认知定位,也会落入去记忆多个知识点的怪圈。教师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应着力探寻生化知识内部的内在逻辑。将生命体系的结构和性质,搭建在尽可能少的元素上。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未见这样的一套教材。这方面的工作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科研素质和开拓精神。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式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抓住弱的作用力(包括氢键、疏水作用、色散力等非共价键作用),会显著提高该部分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所有大分子结构(包括生物膜)当作一个板块,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对非共价作用的领悟。

笔者在执教中还发现,有意识的引入系统论和进化论的思想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化课程的内容。生物化学课程中引入系统论的环节很多,最典型的就是调控,尤其是整个代谢网络的调控。教学中可以将能量和物质代谢当作一个系统,各种调节分子作为促进系统稳定、发展的关键节点。这样处理的好处就是学生能将糖酵解、糖异生、三羧酸循环等各种代谢路径当作一副完整的图画,而不是零碎的片段。进化论思想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常常被忽略,但其实是藏在背后的逻辑。例如,碱基之间利用氢键进行配对,遵循A=T,G≡C的原则。单纯从有机化学角度看,A、T、G、C均含有多个氢键供体和受体,能成的氢键并不限于A和T、G和C之间。但实际上生命体系呈现的却是A=T、G≡C的面貌,这背后的机制可以归为自然选择;环境将适应的配对机制保留了下来,其它的配对在进化中被淘汰。

2.3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的习惯 思考分析既是能力,也是习惯,可以经过训练得以培养和提高。有多种途径均可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里介绍笔者经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2种方法:

第一,精读前沿文献。当学生学完蛋白质和核酸相关内容后,就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近年发表的前沿或经典文献。文献以实验探索性的为好,不宜使用综述。读完后,可以安排学生以PPT的形式进行报告,重点围绕本研究利用了哪些技术,得到了哪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等展开。

第二,实验课中进行缺陷分析。任何一个实验都不是完备无缺的,即使是写进教科书的实验亦是如此。每一个实验都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哪里?主要的误差来自哪里?实验中所得结论在何时并不成立?

2.4 课程学习的全程引导 如前所述,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其内在联系需要自己持续、认真领悟。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时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这也是教学控制与反思的需要。一种合适的指导方式是在章节课程结束后布置引领式的思考题。以酶促反应动力学为例。米氏方程是该章节核心教学内容,但是该章节真正重要的是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米氏方程的形式和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在课后的习题中,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5],留下的习题是让学生根据底物抑制动力学模型推导相应动力学的公式。学生只有掌握了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够正确解答该思考题。

3 试题

一份好的生化试卷不应该是去考察学生记忆了多少,而是看其如何专业地分析思考生化问题。生化课程授课教师或教研室应当高度重视试题库的建设,应该选用那些综合型的、分析型的题目,尽量少出或不出纯粹记忆型的题目。这样才能保证作弊对其通过考试没有任何帮助。举例来说,如果要考察学生对糖代谢的掌握程度,试题“请写出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具体步骤”就不如“利用C14标记葡萄糖的1位碳原子,分析说明至少需要进行几轮的三羧酸循环才能将被标记的碳原子全部转变为CO2”。

一个很有效的试题来源是教师自己或别人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将研究中发现的现象或者获得的数据,放到试卷中,让学生利用相关生化知识进行分析。例如,近期研究表明环境雌激素己烯雌酚能够提高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4(UGT1A4)的催化活性[4],但是却不能在UGT1A4的催化下进行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5]。可以将该现象直接放在试卷中,让学生利用相关生化知识解释可能的原因。

4 结语

考试作弊是学生不良行为。反应的不仅是道德和纪律的原因,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质量。一门学科如果缺乏了推演思考,只是知识点的简单拼盘,就会助长学生的作弊心理。在前期的教学中,如果能够不断训练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在考试时,学生书写的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再现,而是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是对本课程的领悟,作弊现象必然会锐减。

参考文献

[1]侯晓晖,岑国桢.大学生作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学.2011,34(6):1441-1447.

[2]马培艳,沈玉梅.高等院校大学生作弊动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6):223-224.

[3]郑昌学.生物化学教学之我见-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发言[J].生命的化学,2013,33(1):101-104.

[4]Zhu L,Ge G,Liu Y,Characterization of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involved in glucuronidation of diethylstilbestrol in human liver and intestine[J].Chem Res Toxicol,2012;25(12):2663-9.

[5]Zhu L,Xiao L,Xia Y,et al.Diethylstilbestrol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estradiol-17-O-glucuronidation,while potently inhibiting estradiol-3-O-glucuronidation[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15,283(2):109-16.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生物化学教学策略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