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激发兴趣 兴趣推动学习

2015-03-23 14:01项仁土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氢氧化钠伽利略纸片

项仁土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由于实验有纯化条件、强化条件和可重复性这些特点,因此,实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科学教学中,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更能引起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常常利用下面的三种方法来推动。

一、用著名的实验来启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很重要,如同在战斗中选择突破口一样。因此,在新课程导入中,有一种方法——故事引入法。与实验内容有关的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趣事等,这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特点,选讲与实验内容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到寓教于乐之效。

例如:在《科学》七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笔者先绘声绘色地讲完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讲完后,突然发问:“伽利略真的做过这个实验吗?”让学生们惊讶一段时间后,指出结论:伽利略真正做的是《斜面滚球实验》,跟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小车运动实验差不多。做完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最后留两个问题给学生:1.是谁最早发现了伽利略没做过《比萨斜塔实验》?2.他判断伽利略没做过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这个故事在小车运动实验前的引入,对学生如何做好科学实验,学好科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正应了斯大林的一句名言“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二、用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来质疑

一个形象的、直观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科学的课堂教学能利用实验很好地创设这样的情境,实验中所出现的意外现象,会让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生质疑。

例如:《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9页中的《酸碱反应》,在2支分别盛有3毫升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笔者在实验过程中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时,试管里居然出现了气泡,此现象一出现,学生中的疑问就出现。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知道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是没有气体生成的,那这个气体是那里来的?有了这个不该有的气泡,就立即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氢氧化钠的问题,还是酸的问题,还是操作中的问题。通过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问题,最后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室中存放的时间较长,已有部分氢氧化钠变成了碳酸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科学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质疑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母,任何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了质疑才会去探索,有了探索活动才有可能创新。

三、用失败的实验来鞭策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由失败堆积起来的。因此,在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中,一次失败的实验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让学生的思维更深、更广,笔者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总是注重实验本身的数据和现象的收获,而往往忽略了实验的过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笔者做了几次失败的实验。

例如:在《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压强的存在》中有一个覆杯实验,在一个玻璃杯里盛满水,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用手托住纸片,把杯子倒转过来。把托纸片的手移开后,观察水是否会流出来。此实验笔者做了两次,第一次纸片下落,水撒了一地,引起了学生哄堂大笑;接着再做第二次,当手移开后,纸片却没有下落。在证明完第二次没下落的原因大气压的存在后,笔者又加了个问题,第一次为什么下落了,这两次的过程有什么差别,请同学们找出来。

再如:在《科学》七年级下册《摩擦力的存在》中有一个筷子提米实验,纸杯中盛有米,米内插有筷子。将米压紧后,竖直向上提筷子。笔者同样做了两次,第一次一提筷子,米和杯子都没被提起,而且还撒了一桌的米粒在讲台上,学生哄堂大笑;第二次笔者用手往下压了压米,还倒了点水,实验最后成功。最后同样加了问题,这两次的过程有什么差异,“压”和“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只有经历过失败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让失败的经历和细节适当地放大,不仅能让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能让学生注重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思维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拓展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摇篮。”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能动地发展,这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凡是使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使学生爱上学习。(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氢氧化钠伽利略纸片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纸片也能托住水
讨厌体假日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用传感器重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与天文年
氢氧化钠知识大探究
伽利略,星星的使者(下)
伽利略,星星的使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