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师范类院校始终坚持以引领教师的教育改革与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为办学的方向,并长期扎根于基层中,不断地深入调查,了解教学改革实际情况与优质师资力量的发展需求。引领教师的教育改革与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每一个师范院校的历史目标和责任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以引领教师的教育改革与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为办学的方向,通过不断和深入调查教师教育的改革进程、掌握其基本动态与发展实际、开展系统性理论研究、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等实现教师教育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 服务 基础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52-0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师范类院校始终坚持以引领教师的教育改革与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为办学的方向,并长期扎根与基层中,不断地深入调查,了解教学改革实际情况与优质师资力量的发展需求,开展系统性理论研究,把握国内外的教师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进程,不断地强化教育特色与创新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 采用改革开放思路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
1.1 大力推动“五化建设”发展
第一,积极研究教师教育过程中内容、方法、体制及模式等创新、改革与发展,全面开放教师教育的体系,提升教师教育的层次;第二,稳步地推进教师在入职之前的培养和入职教育以及入职后的能力提高,协调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科和教育专业、教师资格的认证与教师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之间衔接;第三,积极的寻求师范性和学术性的辨证统一,了解要教什么,该如何教等问题,从而全面的提高教师综合素养[1];第四,积极的推进由传统的师范教育类型向现代教师教育历史性的转型,并从定向单一的师范教师教育逐渐向分类分层的教师资源培养而转型,从职前职后相背离的二元制培训培养向着两者互相交融的教师教育转变,从专业学科教育和专业教师教育交汇的低水平教育,向着国际通行并且两者在实施阶段相分离的高层次教师教育转变,从一次性的终结式师范教育向着永久性专业化教师教育转变;第五,有效地整合相关教育信息与资源,开发与建设现代网络教育、数字化教育以及多媒体教育,并形成一种共同建立、共同分享的优秀教师教育相关课程和课件资源,从而让教师教育能够有效的运作。
1.2 大力推动“四个创新”发展
第一,努力地构建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体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①从幼儿教师的教育转变成高效师资资源的培训;②从专科与本科教育转变成本科以上的教师教育;③从普通的教育与高职教育转变成成人的教育、入职前的教育与入职后的教育融汇贯通;④从单纯的学历教育转变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有机融合;⑤从单纯的学校教育转变成学校教育和远程教育相结合;⑥从单纯的教师教育转变成教师教育和教师资格相衔接的多元开放性与规范有序性的现代教育体制[2]。第二,开展系统性组织与研发教师教育建设的精品课程,完善入职前与入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三,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多元化教育模式,包括本科、实践入职与开放性硕士博士等教育模式。第四,积极分析硕士学位的层次中,在教育一级学科当中构建教师教育的二级学科,并开展系统性的教师教育与教师资格制度,实施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标准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理论研究等。
2 采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2.1 构建RPT能力培养课程
RPT能力培养课程指的是教育研究与教育心理及教育技术三种能力,学校把教育研究与教育心理及教育技术等能力明确为师范生必须具备的三种核心能力,并提出“三种能力并举与三个课堂联动”的RPT培养模式。把原本穿插在各个专业学科教学计划当中的相关教育类课程有效的提炼出来,并且单独进行设置,同时建立成为以T类课程的建设队伍作为核心,并从属与国家级别的教学队伍以及以国家的精品课程作为可信的能力培养RPT课程群,而能力培养RPT课程群的核心主要有《现代化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及《实验心理学》等,其能够有效地强化课程的有效实施,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3]。
2.2 完善教学的技能考核制度
对于教师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对教学的技能考核不可或缺,而考核必须成立相应的培训中心与考核点,培训中心应当包括教育心理的实验室、微格教室以及教育研究的实验室等。此外,教学案例实验室与多媒体实验室等所具有的多功能性成为教师教育中首选培训中心[4]。拥有相应的培训中心后就要不断地完善教学技能的考核制度与师范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竞争制度,而竞争制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已经在各大师范院校中开展,从二十一世纪开始,要求每一个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通过课程制作、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讲解内容等一些列教学技能的考核,并且这一项考核在当前逐步地完善中持续应用,并且不管是考取教师资格证还是入职教育行业,都不能脱离这些考核制度的规范。
3 采用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来提高教师的素质
通过振兴教育的行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教师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制度,建立能够普遍的接受各种层次与形式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机构,积极稳步地发展高等教育,根据国家教师教育目标体系的创新,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与高创新能力的教育人才,不断加大科学研究的投入,为培养经济性高效教育人才做贡献。还要不断的深化改革,建立教育基本框架的新体制,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5]。除此之外,采用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础教育的发展,使得教师教育在改革的基础上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教育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发展的希望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在于教师,培养教师则主要依靠师范教育,因此,相关的师范院校必须持续坚持以基础教育作为服务任务,不断的发挥师范教学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带头作用,不断激发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潜能,创新与发展教师教育的机制与体系,最大限度上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从而为实现现代化教育、适应人力资源需求与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之佐,吴春梅.面向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1,12(1):15-17.
[2] 冼秀丽,陈锦山,黄友.解决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脱节问题的尝试[J].高教论坛,2010,25(10):14-16.
[3] 张旸,林小妮.中国百年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及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2(4):20-22.
[4] 刘新生,何道中.关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1(4):58-59.
[5] 祁占勇,方小当.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特征的法律透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2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