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表现性美术教学的课堂尝试

2015-03-23 14:55:09叶霞光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表现性美术儿童

叶霞光

对儿童的艺术教育,不能过早地强调专业美术知识和技能,不应别人要你画什么你就画什么,要教孩子们怎样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去表现,画他们自己想画的,充分展现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感受。而对孩子在绘画中无拘无束的表现,及他们那种大胆、稚拙和富有想象力的自由流畅的独特笔触,应给予鼓励和引导。表现性美术教学体现了这一宗旨。表现性美术教学就是借助客观形象,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展现主观感受。它不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留给学生充分显示自己个性的表现空间,鼓励学生创新,学会不同于他人,甚至是超越自我的新的思维方法。表现性美术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审美素质和自信心理。

表现性美术教学的课堂尝试主要有:

1.课程设计中的表现性

在写生教学中运用表现性教学方法摆脱了机械地强调写实性和单纯传授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中提倡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地表现。学生不仅在创作式的写生作业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同时,它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表达自笔者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和关注渗透到对静态世界和动态世界的观察中去,加强了人与物的交流。

超现实性表现要求学生不满足于客观提供的条件,还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将观察范围再扩大,再补充。比如上《骑白行车的人》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观察马路上的自行车和骑车人的基础上,展开联想:骑着自行车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作业不再是雷同的马路上骑车人的写生,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有的学生画骑自行车去海底旅游,有的学生画骑自行车时摔了一跤,还有一名学生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骑车比赛,所有参赛者自行车的轮子是各种形状的,椭圆、正方形、三角形等,唯有“我”的车轮是圆形的,因而“我”正为遥遥领先而得意。超现实表现要求学生用已有的形象作为框架,然后替换其中一部分,再加入补充和夸张。用教育学家罗恩菲德的话来说就是:扩大经验范围,在新的经验范围内加进已有的旧经验,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不陌生。这种表现性的写生教学既有一定的写生意义又有大量的创作性活动。

由于人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律,易对周围的物象感到平淡乏味,换个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可激发起学生的乐趣和兴趣,多角度地表现同一物象。在《镜中的我》一课中,如果让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严格按照比例、透视关系画自己的脸,他们会感到很乏味,或因达不到要求而失去信心。因而笔者引导学生除平面镜外寻找不同的反射物来观察自己,如从墨镜里看到自己,学生会发现改变自然界的某些事物的比例或色彩后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奇特;从哈哈镜、反光镜或不锈钢碗、勺中看自己时,由于表面的凹凸不同,于是映象中人的某一部分被拉长、扩大和分离,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形象被改变了,他们生动地记录了那不同寻常的一幕。这一课使他们认识到通常的视角看到的仅是生活的一部分,看物象,看世界还有更多的视角。寻找不同视角物象,特别是那些非常规的角度去观察,就会获得新的感受,新的信息。

再从以往的课程设置来看,人们比较重视平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立体表达能力。笔者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请低年级的学生选择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表现一个篮子:a.用笔在纸上画(最好画出立体感);b.用彩纸剪贴一个;c.用橡皮泥捏一个。结果如下表:

用笔画 用纸剪贴 用橡皮泥捏

一年级 18% 2% 80%

二年级 30% 15% 55%

实验告诉我们,选择第三种方法的儿童最多,儿童对立体的认识本来就是立体的,直接用泥捏是儿童最善于表现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本性,多让他们进行充满自信的表现和大胆的创造呢?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学生对用画笔表现有困难或者是不擅长的绘画主题时,鼓励他们采用泥塑或他们认为更好地表现方式。不仅激励了他们的表现欲,而且培养了他们发散性思维和变通性表达能力。

2.讲评机制中的表现性

要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贯彻“表现性”教学方法,不仅要有优化的课程设计,还需运用良好的讲评机制。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传统中,教学评价是一种“选拔优秀”的手段,人们在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美术作品时,习惯以评价者的主观意识为标准,忽视学生作品自身的价值,使学生的身心受到压抑,难以发现和肯定自我。

然而学生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教师的好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积极的外在动因,运用作业讲评,发挥激励督促功能。如学生的画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就会信心倍增,激发兴趣和热情,愿意继续大胆地去表现,对改进建议也容易被接纳。在讲评过程中教师切忌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拿着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去与其他作品作比较。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信心,而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即使是达到了,学生也是处于被动接受。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多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注意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合于学生个性和特点的鼓励和表扬。如在《水果娃娃》一课评价中,许多作品很明显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有的主题新颖、有趣;有的颜色搭配合理;有的水果形象可爱、生动。而对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觉得不怎么样,主题并不新颖,感觉还有点杂乱。此时,笔者就告诉大家:老师同样很喜欢这张画,他画的是水果娃娃在舞台上表演,虽然涂色技法掌握还不够成熟,但他的用色非常大胆,非常有特点,通过丰富的色彩充分表现出了舞台灯光和欢庆的气氛,值得我们学习。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表现欲。

在讲评活动中还要多开展“自评”和“互评”,把评价作品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由被评价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自评,可以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让他人了解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表达意图,培养独立的人格。而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对别人作业评价的同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通常“自评”和“互评”时气氛比较宽松,儿童容易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自觉地表露出来。使每个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创造精神和综合学习能力。

淡化评价的甄别作用,突出评价的促进功能,只要学生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感觉,就应当受到鼓励,受到肯定。引入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对学生的自主意识乃到整个个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现”是人之天性,儿童的情感、情绪、气质与生而来,与这些心理因素并存的儿童的表现欲望和能力也以一种潜在的形式伴随着儿童的成长。随着不断增加的外界刺激,这些潜在的心理因素也不断发展,最终表现为儿童的个性。而针对儿童的表现性心理特征,对表现对象进行表现性描述的理念和对儿童个性化创造性艺术思维的培养要求,则共同构成了表现性美术教学的出发点。表现性美术教学非常强调重视和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易于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建立起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儿童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空间,让孩子随心展露吧!

(龙游县西门小学 浙江衢州)

猜你喜欢
表现性美术儿童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4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创意美术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新校长(2018年7期)2018-07-23 02:58:58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