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海南省琼中县长征镇人民政府 57291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接触性败血症传染病,其病理变化是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梗塞和坏死。该病的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无特效药,主要以预防为主,广泛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病毒多集中于血液、淋巴结和脾脏等组织中,用5%~10%石灰乳﹑2%~3%氢氧化钠和5%的漂白粉溶液可杀灭。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单细胞原虫感染的寄生虫病,其形态呈环状、哑铃状、S 形和卵圆形,无明显的细胞核、无鞭毛,寄生在猪体红细胞中,引起高热、贫血、眼结膜苍白和皮肤黄染。
2014年7月21日,长征镇某养殖户上门求诊。他饲养的12 头约30kg 和13 头约60kg 猪全部感染了疾病。畜主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和柴胡等药物治疗无效,死亡8 头。起初从仔猪开始发病,逐渐扩散到全群发病。经过笔者综合施治20 天左右基本控制了病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病猪的粪尿与各种分泌物排毒,污染饮料﹑饮水和用具,通过消化道或损伤的皮肤感染。该病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均易感,在寒冷、潮湿、冷热交替和通风不良条件下,猪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猪瘟病毒,如不及时控制,会继发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猪只大批死亡。
病猪被毛粗乱,精神沉郁,体温39~42℃,呈稽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恶臭带血并混有血色黏膜;耳背、腹部、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褪色,毛孔有铁锈样出血;腹泻,排红色尿液;有的眼结膜初期充血,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苍白黄染;病猪不愿站立,后肢发生麻痹,卧地不起;流涎,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全身循环系统失调,衰竭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病程6~20 天。
剖检可见细小血管变性而引起败血症,个别的皮肤有紫色斑点,肝、胆、脾充血肿大,心包及胸腹腔积液,血液稀薄,皮下水肿,膀胱黏膜出血,呈不同程度的黄染;脾脏表面有出血和绿豆大小的暗紫色出血梗死,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回盲瓣、盲肠及结肠黏膜有钮扣状溃疡;喉头有出血斑和出血点;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肾脏表现贫血,腹水增多,并有散在的血性泡沫;胸腔和心包积有多量淡红色浑浊液体;淋巴结切面呈弥漫性出血或周边性出血,如大理石样外观。
(1)涂片染色镜检。取病死猪血液于载玻片上制成薄血片,固定后用姬姆萨染色或者瑞氏染色,加盖玻片后用油镜观察。用瑞氏染色,可见虫体呈紫红色。用姬姆萨染色,见附红体染成紫褐色。放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变形,表面及血浆中有多种形态染成紫褐色或紫红色的折光度强的虫体,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2)酶标抗体染色法。取病料肾脏压片,用高温期的病猪血液作涂片,干燥后投入甲醛液固定10 分钟,干燥。然后浸泡于0.01%H2O2和NaN3的Tris-Hcl 液中,室温放置30 分钟,以处理内源酶。用PBS 冲洗5次,每次3 分钟,电吹风吹干。将该片放混盒内,表面加1∶10 酶标猪瘟抗体,置于37℃温箱内45 分钟。取出PBS 液冲洗5 次,每次3 分钟。将标本投入DabTris–Hcl 底物液内,置37℃温箱内30 分钟。取出PBS 液冲洗4 次,电吹风吹干。用无水酒精和二甲苯脱水、封片﹑检查与诊断。在显微镜400-600X 或油镜观察,可见组织细胞浆染呈粽黄色,细胞核不着染或染成淡黄色,而不加抗体的细胞浆为无色,确诊为猪瘟。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使用菌毒诺安消毒,并定期驱虫。采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饲喂,提高猪体抗病力。对已患病的猪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进行2m 以下深埋处理。对猪舍、场地、用具、圈舍及周围环境每周进行1~2 次消毒,当疫病扑灭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目的是为了杀灭病原体。
治疗可用贝尼尔(血虫净)、黄色素、长效土霉素、四环素和长锋九号肌肉注射,每天1 次,连用3 天。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丁交性钙肌肉注射,2 天1 次。车前草﹑白花蛇舌草﹑一点红﹑猫须草等草药煎水供饮,以控制体温升高。用猪瘟高免球蛋白进行紧急注射或全群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6~8 倍量紧急接种。
本次猪病暴发可能与猪瘟的漏防或免疫失败,以及饭店乘饭菜不经过煮沸喂猪造成猪只抵抗力下降有关,是猪只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效果综合分析,确诊该猪群感染了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疾病。通过以上的综合治疗,2 头病情较重的死亡,其他猪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