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荣
(张家口市宣化葡萄研究所,张家口 宣化 075100)
张家口市是我国优质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产区,其中宣化白牛奶葡萄在张家口市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古老的优良葡萄品种,白牛奶葡萄占全市栽培面积的70%,另外主栽的葡萄品种有红地球、龙眼、红牛奶、巨峰、美人指、玫瑰香等上百个品种。张家口市怀涿盆地也是我国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进行栽植,主要种植酿酒葡萄品种有赤霞珠、蛇龙珠、梅鹿辄、贵人香、西拉、雷司令等几十个。葡萄病虫害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而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葡萄的主要环节。近年来,由于张家口市葡萄生产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发生规律也较复杂,所以在葡萄生产中要注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结合张家口市土壤气候特点及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了张家口病虫害的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下主要是论述葡萄真菌性病害发生及防治。
1.1.1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出现黄绿色微透明病斑,之后发展到叶背面形成一层灰白色霜霉状物。嫩梢受害时表面有稀疏的白霜,最终为褐色斑块。空气潮湿时花和幼果易感病,并在幼果面上形成霜状霉层。果实半大时感病,果实表面有褐色稍凹陷的斑块,皱缩软腐易脱落,但不产生霉层。
1.1.2 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上,或遗留在土壤上越冬,第二年当温度适宜时,卵孢子在水滴中萌发产生孢子囊,进而形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侵染到叶片和果实上危害。张家口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发病早晚和当年气候条件有较大关系,如果当年雨量多,空气湿度大,霜霉病易发生。此外葡萄生长势弱,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园内潮湿,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重。低温、高湿有利于霜霉病的流行。
1.1.3 防治技术
(1)做好果园卫生。集中烧毁剪下的病枝叶,减少病源。
(2)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在生长期间及时剪除多余的副梢枝叶,创造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提高树体的抗病力。
(3)药剂防治。雨量多的年份,花前可以喷万宝露(30%代森锰锌悬浮剂)600倍液或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预防霜霉病的发生。7月中下旬,及时喷洒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80%必备600倍液进行预防,根据雨量多少每隔10d左右喷1次,喷3~4次预防霜霉病的发生。如发现霜霉病初期症状,应及时喷洒50%科克2500倍液或50%霜脲氰20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喷3~4次,药剂要交替使用,并严格按要求浓度使用,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1.2.1 症状特点
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实。花穗和刚落花后的小果穗发病初期被害部位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鼠灰色的霉层。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鲜食葡萄易裂果的
品种及酿酒葡萄果实生长紧密的在葡萄成熟期雨量多的年份都易发生灰霉病。
1.2.2 发生规律
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感染所致。病菌在感病的枝条、枝皮或僵果皮中越冬,春天形成分生孢子侵染幼叶和花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入侵,多雨潮湿和较凉的天气条件适宜灰霉病的发生。葡萄花期,气温低且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最容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常造成大量花穗腐烂脱落;坐果后,果实逐渐膨大,便很少发病。灰霉病菌是弱寄生菌,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机械伤、虫伤多的果园发病较重。张家口市酿酒品种栽培和温室栽培中灰霉病造成花序、果穗腐烂已成为当前葡萄生产上的主要问题之一。
1.2.3 防治方法
(1)果园清洁。结合其它病害的防治,彻底清园和做好越冬休眠期的防治。
(2)加强果园管理。施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在葡萄果实生长期增施磷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控制速效氮肥的使用,降低田间湿度,有较好的控病效果。
(3)药剂防治。花前喷1~2次药剂预防,可用50%保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倍,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均有较好效果,可交替使用。果实成熟期防止果实裂果,勤观察,有裂果要及时去除,并及时喷洒40%嘧霉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50%抑霉唑3000倍液。
1.3.1 症状特点
白腐病发病后先在果穗轴或果梗上出现浅褐色腐烂,病部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致使全部果穗腐烂,新梢病斑表皮变竭,病部常纵裂成乱麻状,中部易缩。叶片发病多先从叶缘处发生,形成黄褐色边缘呈水浸状倒三角形病斑。
1.3.2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残组织和果园表土中越冬,病菌可在土壤病组织中存活4~5a。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经伤口入侵,高温多湿或遭雹、风雨后,容易引起该病大发生,最适温度28~30℃,湿度90%以上。张家口地区一般在7月下旬开始发病,果实进入成熟期感病程度明显加重。
1.3.3 防治技术
(1)清除菌源。发病期间及时清除树上和地上的病穗、病粒和病叶等,集中深埋,减少越冬病菌的数量。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结果部位,第一道铅丝60cm下不留果。于花后对果穗进行套袋,保护果实,避免病虫侵入。冰雹、暴风雨发生后12h内必须及时喷药预防白腐病大暴发。
(3)药剂防治。葡萄入窖前和出窖后各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根据当年雨水多少,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应喷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0%福星8000倍液或12.5%唏唑醇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注意要严格按使用浓度喷,否则会产生药害),每隔10~15d喷1次,共喷3次,对控制白腐病的发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1.4.1 症状特点
幼嫩果粒受害,初期果面有深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直径2~4mm边缘紫褐色、中央灰白色且稍凹陷的病斑,形似“鸟眼”状。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果肉。
1.4.2 发生规律
葡萄黑痘病病菌在病蔓、病梢、病果、病叶等部位越冬,来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寄主,引起初次侵染。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潜育期一般6~12d。5~6月份多雨、高温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干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凡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1.4.3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在生长期中,及时摘除不断出现的病叶、病果及病梢,仔细剪除病梢、集中深埋或烧毁。
(2)喷药保护。在葡萄发芽前喷布1次铲除剂,消灭越冬潜伏病菌。常用铲除剂石硫合剂。花前和果实如玉米粒大小时各喷1次药剂基本可控制病害,有效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代森锰锌、杜邦易保等也有较好防效。
1.5.1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受害时,最初在叶子正面产生细小、淡白色的斑点,以后扩大呈灰白色斑点,上覆白粉状物,叶缘卷缩脆而硬。新梢被害时同样覆一层白粉,到后期出现鱼鳞状褐色斑点。果实受害后,先在果面上布满白色粉状物,擦去霉层后出现褐色星芒状花纹。
1.5.2 发生规律
白粉病菌以菌丝体在枝蔓被害组织内或芽鳞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直接侵入寄主。白粉病发病持续时间较长,从6月中旬~9月中旬,只要气候条件适宜,白粉病即可发生。无雨、闷热多云的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大发生。栽植过密,摘心、绑蔓不及时,偏施氮肥,枝条徒长,通风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1.5.3 防治技术
(1)清除病源。夏季修剪时注意收集病枝、病叶、病果,集中深埋,减少菌源。
(2)加强生长期肥水管理。勿偏施氮肥,防止枝条徒长。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发生。套袋是防治白粉病的有效措施。
(3)药剂防治。在春季葡萄出窖和秋天葡萄入窖前分别及时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消除病菌。于发病初期6月中下旬~7月上旬开始喷25%腈菌唑乳油3000倍或喷洒10%美铵600倍液,50%翠贝3000倍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对白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6.1 症状特点
葡萄穗轴褐枯病,也叫轴枯病,主要危害花序和幼果。发病初期先在穗轴或果梗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扩展后,使穗轴或果梗一段变褐枯死,不久失水干枯变成黑褐色凹陷病斑,当病斑环绕一周时,上面的幼果也将萎缩干枯。
1.6.2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穗轴上或芽鳞片中越冬。第2年春季,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至发病部位。此病发生在花期前后,在张家口地区一般5月底~6月中旬是感病时期。此期低温多雨有利于病菌的蔓延。当果粒长至黄豆粒大时,病害停止侵染。
1.6.3 防治技术
(1)结合冬剪,彻底清园,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在花序伸长至幼果期喷80%喷克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喷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注意花期不能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