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明 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23000
目前,许多疫病在规模化猪场中通过传统的防疫保健措施只能有限控制,其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疫病防制模式已经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猪群健康。因此,人们迫切期望能有一个可以有效清除疫病的防疫体系,使猪群中疫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使规模化猪场在较少疫病干扰的条件下健康发展。
(1)猪场设计不利于防疫。由于受资金、土地和本地区养猪水平的限制,数千头或更大规模的猪场布局在一个区域内,猪舍间距也较小。有的猪场则采用所谓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将数以千计的不同年龄的各类猪饲养在同栋猪舍内。由于猪群规模大、饲养密度高,一旦发生传染性疫病,极易在场内快速传播,控制与扑灭非常困难。
(2)防疫技术落后及防疫管理不力。在消毒技术上,由于猪场通常采用“流水式”作业和大通间式猪舍,无法实行全进全出和彻底空栏,各类猪舍基本上只进行载猪条件下的日常消毒或局部的空栏清洗消毒,不能进行必不可少的定期空栏大消毒。除了有限的通风换气外,对猪舍内空气的消毒则基本未能进行。需转群移动的猪群在进入其他猪舍时基本不进行消毒。许多猪场的大门口消毒池和各栋猪舍门口的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多日不换,杂物较多,消毒效果极差。在对猪舍进行消毒时,未按清污-冲洗-消毒的程序进行,将消毒液直接喷洒在粪污上而降低了消毒效果。规模化猪场中很少进行抗生素类药物药敏试验,导致病原微生物对许多以往临床效果很好的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盲目滥用药物,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不当,不注意药物有效成分和适应症而偏信广告介绍,结果既未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还导致了药物残留超标的发生甚至造成了更大的损失。疫苗质量不合格,疫苗储存不当,注射过程中打飞针,接种疫苗前使用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免疫剂量不足等都会使猪场的猪群健康状况处于不稳定或疾病的潜伏状态。
(3)缺乏系统的防疫保健计划。由于在规模化猪场中疫病发生与流行的种类增多,诊断常常跟不上疫病防治的需要,无法正确地选用药物或疫苗。另外,许多猪场的防疫保健计划不够系统和全面,防疫中漏洞和死角甚多,不断有疫病发生,只好盲目地使用药物或注射疫苗,不仅浪费了资金,药物在猪体内的残留问题也十分严重。
(1)建设多点式专业性猪场。将不同年龄的猪有效地分隔开来,防止猪群之间疫病的水平传播,是控制疫病流行和净化猪群内已有疫病的基础,在规模化养猪业防疫保健体系中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采用多单元独立式隔离型猪舍。猪舍每个单元之间完全独立,在猪舍外由一条走道相通,分别有各自的通风、排污、供水、供暖和电力等系统。在猪舍的修建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建筑物的防鼠、防鸟等因素。多单元独立式隔离型猪舍能够保证对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使猪只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中产仔、哺乳和生长。
(3)“全进全出”生产工艺流程。全进全出的含义是在同单元中猪群在同时间内转入或转出猪舍,该单元在猪群转出后空栏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下批猪只在消毒后才能转入其中。“全进全出” 在猪场中的应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单元化的猪舍。为了保证“全进全出”的施行,还必须合理地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同期分娩及同期断奶等繁殖新技术。
(4)规范化的生物安全性防疫保健管理程序。建立规范化的生物安全性防疫保健管理程序,对传统的防疫体系的隔离、消毒、杀虫、灭鼠、免疫注射、药物预防、驱虫、日常诊疗、检疫和疫病扑灭等系列措施加以系统的改进。按照生物安全性的原则,对猪舍内小气候环境控制、猪群的移动与混群、营养调控、繁殖节律调控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调整,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
(5)疫病检验及监测。大型规模化猪场有必要建立起自身的疫病检验与监测体系。针对猪群中的主要传染性疾病(包括寄生虫病)的感染与免疫状况,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对各项防疫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监测,以评价新型保健体系的应用效果。
(6)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兽医技术人员和猪场管理人员。作为规模化猪场的经营者、兽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了解规模猪场的生产及疫病流行的特点及动向。尤其是兽医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临床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习与掌握预防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掌握提高猪群整体健康水平,防止外来疫病传入,控制与净化猪群中已有疫病的理论与技术;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知识,有效地降低传染病的危害;掌握规模化养猪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合理制定兽医保健防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