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凯敏
(河南警察学院治安系,河南郑州450046)
“四副眼镜”法曾被广泛应用于会议管理及现代培训中,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讨论方法,后来逐步被引入到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从具体实施和运用的角度来讲,在“四副眼镜”教学法中,把全体学生分为四个研讨小组,分别代表四副“眼镜”中的其中一副眼镜:第一副眼镜是万花镜,戴万花镜的小组,要求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或现象发表赞同和肯定的观点和看法,从积极、正面、肯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第二副眼镜是墨镜,戴墨镜的小组,要求学生对其他小组发表的意见和观点进行质疑和批评,从消极、负面、否定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第三副眼镜是望远镜,戴望远镜的小组,要求学生高瞻远瞩,从全面、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第四副眼镜是放大镜,戴放大镜的小组,要求学生从具体实践和操作、执行的层面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见下图)
图示:“四副眼镜”法
在把“四副眼镜”法运用于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时,研讨主题的选择和确定非常关键,因为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适用此种方法。经过实践,研讨主题应具有的特征:1.选择的研讨主题应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严谨、具体、明确和适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2.每次课只能确定一个研讨主题,不同时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3.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先把问题分解,然后再针对每个问题进行专门讨论;4.选择和确定的研讨主题不能是用来解决那些事先需要做出判断的问题,仅能用来解决一些要求提供探索思路和设想的问题。
议题选定之后,将全班学生进行按“四副眼镜”进行分组,“万花镜”组负责正面、积极的论证议题,如“警察执法权威的存在和表现等”。“墨镜”组负责反面、否定议题,如“当前对警察执法是否存在权威的质疑”;“望远镜”组负责展望、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议题,如加强警察执法权威的重要意义及影响等;“放大镜”组负责从基层一线民警的视角来看议题,着重谈谈一线警察在执法时面对的现实问题等。
采用“四副眼镜”法进行教学研讨的时间为90分钟,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复杂和难易程度作适当延长,但以不超过100分钟为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导论(10分钟)
由主讲教师简单介绍本次研讨的主题、方法、步骤以及分组情况。
2.分组讨论(30分钟)
(1)4个小组分别到指定教室就座;
(2)各小组分别推选出组长、记录人与发言人;
(3)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主题进行研讨。
一般程序和要求如下:
(1)由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记录下来,这一过程要求不能交流和讨论(5分钟);
(2)全组学生按照顺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由记录人写在题板上。这一过程的注意事项有四:一是每人只说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如果自己的看法与别人的观点相同,则不再重复发言,如果没有新观点,则越过,由下一位同学发言;二是如果记录人不太理解发言人的观点,无法准确完整记录,可以要求解释,补充完整等;三是要求所有人只谈观点,不解释,不评论,不争论;四是全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要尽可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0分钟);
(3)发言结束后,由组长协助记录人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和看法,并把同类意见整合、汇总(3分钟);
(4)由全体小组成员对整理出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打分,每人选出自认为重要的三个观点,并按照以下规则进行打分:认为最重要的打3分,次之,打2分,再次之,打1分;分数汇总后,得分最多者即为集体意见(2分钟);
(5)针对集体讨论列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10分钟);
3.四组论述自己的最终结论(40分钟);
4.总结:由主持教师对本次研讨进行总结、补充和评价(10分钟);
5.课后,各组写出研究报告。
与其他专题讲授课不同,“四副眼镜”法是由教师团队组织学生多角度探讨问题,从而改变了由教师将已有知识、思想、观念单向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考虑到警察执法权威问题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一线警察执法时面对的难题,对每一个警院学子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警察执法权威”这个课题,利用“四副眼镜”法进行研讨。为此,采取跨学科、跨部门整合教师资源的方式,建立一个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老中青结合的教师团队,进行认真调研、集体备课、合理分工,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首先由主讲教师向全体学生介绍“四副眼镜”法的概念、程序、要求和规则,并根据班级的学生结构(该班学生为政法民警培训,学生来自不同单位,必须考虑他们的教育背景),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通常是把学生分成4个讨论小组,并且规定每组人数不超过12人(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分组要有意识的打破原先班级的小组划分)。分组后,由各个小组分别推选出组长、发言人和记录人。
每一个讨论小组,都配备有一名教师,教师的作用是在小组研讨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和指导,并把握研讨的过程进度和节奏。各小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依次进行独立思考、轮流发言、投票选择、集体讨论和集体决策等环节。最后,由组长或发言人代表本小组进行班级汇报和成果分享。
围绕警察权威的话题,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万花镜”组认为警察执法权威是天然存在的,《警察法》《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各种警察权,也是警察权威的保障;并列举了具体事例佐证其观点;“墨镜”组则针锋相对指出拥有权力不等于拥有权威,由于长期的权力滥用、执法不公、执法过错等致使警察执法权威缺失,近些年袭警、辱警案的大量存在,也证明警察执法权威不存,需要引起关注;“望远镜”组从制度层面、国内外比较等方面剖析了警察执法权威,指出借鉴英美等国对警察权威的成果是可行之策;“放大镜”组则根据走访的一线民警的亲身经历来看警察执法权威,使大家对当前警察执法权威有了更真实的感触。总之,由于四个小组分别站在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看待问题,使大家思维开阔,对问题理解更透彻、更深刻。最后,根据各组的讨论成果得出的对警察执法权威建设的对策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由主讲教师作简要评述,归纳总结学生观点:必须重树警察执法权威;通过规范执法,合理行使警察权,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尽早设立袭警罪等,重塑警察形象,真正确立警察权威。
在整个流程和研讨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研讨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教学研讨成果,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四副眼镜”法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研讨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警校课堂和警校学生,其对教学对象是有一定要求的。针对警察院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建议在政法民警培训班、警衔培训班等可优先使用,而对于学历生,可在本科三四年级时使用,一二年级则不太适合。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同样比较高,由于要讨论的往往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典型案例,需要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现实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四副眼镜”法教学的作用。
表面上来看,运用“四副眼镜”法进行教学,教师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讲授很少,好像比较轻松,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累更琐碎,也更难把握和掌控,对教师的要求极高,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理论修养、知识储备和临场掌控能力,因此,必须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研讨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对研讨主题需要进行反复斟酌和严密论证,努力做到严谨、适当、适合、开放和典型;2.理论准备和知识储备。研讨主题确定后,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能否对研讨主题做到全面掌控并游刃有余,是决定此次教学研讨效果好坏的基础和保障;3.对研讨过程的把握和掌控。“四副眼镜”法教学研讨过程中,虽然把学生定位为教学的主体,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因此削弱和降低,其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一点表现在教学研讨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中。当然,除了对节奏的掌控和把握,教师的另外一个功能仍然不能忽视,即适时引导和点评的功能。
为了固化课堂效果,更为了真正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用技能,总结反馈环节必须要重视,不仅参与的教师团队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馈,以便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固化课堂效果,进行更深层次的研讨。同时,也需要学生自己更进一步去研究,发散思维,使自己对问题认识更全面,更客观,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这才是”四副眼镜“法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副眼镜”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综合借鉴了互动式教学和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和优点,并且融合了案例式教学、小组交流等多种先进的工具方法,对警校课堂教学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公安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法与基层一线实践结合起来,因此造成学生上课不愿听,不想学,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没有激情等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警校教师曾经做出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在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先后引入过诸如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发现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等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的尝试与实践,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四副眼镜”法的运用使这一局面得到改观,实现了警校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因为这一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创造性的分析、构建,从而达到彻底了解并掌握运用的目的。学生不仅要主动参与,还要多角度,创造性的参与。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会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增加他们对案件的思辨分析能力。
“四副眼镜”法的独特之处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地位和角色的变化:作为教师来讲,其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地位和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学生来讲,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同样成为一个课堂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师生共同参与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全方位、无障碍的沟通使“四副眼镜”法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其次,“四副眼镜法”要求教师、学生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角色,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再次,“四副眼镜”法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以互动为主要方式,以团队合作为基本保证的教学研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策划者、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精心组织学生开动思维,集思广益,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实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引导、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标。
从教学的实践和效果来看,突出了警校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四副眼镜”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实质和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对特定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形成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让各种观点进行碰撞和交锋,在分析中深化认识,在辩论中提升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四副眼镜”法教学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模式,极大地转变了警校学生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实现了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和多元化的交流互动,从而取得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1]徐光超.浅议“团队列名法”在党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6):62.
[2]蒋仁勇.团队列名法的教学实践[N].学习时报,2012-1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