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凤,尹鲁强,何桂荣,张司兰,高 燕
(璧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2760)
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可行性及疗效观察
谢 凤,尹鲁强,何桂荣,张司兰,高 燕
(璧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2760)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可行性和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科2014年1~10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mg,每天1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双联抗血小板每天1次治疗,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1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患者出血率和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 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比同组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阿司匹林; 噻氯匹定/类似物和衍生物; 冠心病; 血小板/药物作用; 可行性研究; 老年人
冠心病是因血小板活化、聚集导致心肌功能障碍、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1]。目前,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以老年人居多,因冠心病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对人类的生命造成较严重威胁[2]。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是抗血小板类药物,但抗血小板类药物容易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增加出血风险,临床报道以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为多见[3-4]。由于老年人血管的弹性减弱,容易导致出血,因此研究出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合理、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5]。为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可行性及疗效进行对照治疗,本文选取本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4年1~10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 23例,女 18例;年龄 61~86岁,平均(74.45± 4.0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62~87岁,平均(75.04±3.73)岁。排除标准:(1)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禁忌证者;(2)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心源性休克、脑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者;(3)需要接受支架植入术或血管造影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605)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FF20130626)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两组均为口服治疗,均持续用药1年。
1.2.2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血小板计数比较 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比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血小板计数比较(±s,×109L-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血小板计数比较(±s,×109L-1)
注:-表示无此项;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个月.83a.35a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比同组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n 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 治疗 3个月 治疗6个月 治疗12个月观察组对照组t P 0.26±0.08a0.31±0.01a3.971<0.001 41 41 --0.48±1.18 0.47±0.08 0.054 0.960 0.34±0.17a0.41±0.07a2.438 0.017 0.31±0.07a0.38±0.04a4.16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出血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均较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出血率的对比[n(%)]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心血管事件3例(7.32%),对照组8例(1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
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形成附壁血栓,影响心肌血流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抗栓治疗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较为常见的方法,其通过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来抑制冠心病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与病死率[6]。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冠心病抗血小板制剂的常见药物,也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药物。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起到抗血栓的作用[7]。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机制为通过花生四烯酸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8]。有报道表明,75~150mg/g的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通过减少前列环素的生成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9]。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吡啶类药物,是血小板受体的拮抗剂。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低下,血管弹性差,容易出现出血的现象,且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肾功能衰退,故一般都采取保守治疗。有研究发现,仅使用1种药物保守治疗常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脑卒中、甚至死亡[10]。有报道显示,老年人长期使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比低龄患者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且若治疗时出现出血,其比心肌梗死出血危险性还要高[11],因此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必须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并且还要考虑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法一方面可将血小板数量降低到正常范围内;另一方面可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率,其能够使冠心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2]。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阿司匹林75mg,每天1次联合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的双联剂量较为安全、有效且可行,其联合应用有效降低了血小板计数、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出血率。
[1]刘士福.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36-737.
[2]赵建秋,张志广.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699-4700.
[3]张伟,孙中华,米杰,等.三联抗血小板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30天内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7):721-725.
[4]方华,张高峰,许澎,等.高龄冠心病患者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并发症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3,19(6):245-247.
[5]刘培光,周智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疗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3):404-407.
[6]黄辉.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3):119-120.
[7]郑若龙,陈新军,钱惠东,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9):1465-1467.
[8]熊日成,向定成,俞宙,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的安全性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3):196-199.
[9]董静,韩宝华,牛铁,等.高龄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的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48-4449.
[10]陈纪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3):161-163.
[11]热娜·艾山,黄建波.老年冠心病PCI术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4):419.
[12]杨兆宇,崔瑾.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3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83-218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28
B
1009-5519(2015)09-1353-02
2014-11-30
2015-01-11)
谢凤(1980-),女,重庆璧山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血管介入诊疗工作;E-mail:dick8782@126.com。
何桂荣(E-mail:9511466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