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青 吴云芳 许志效 樊金明 魏秀敏 梁 亮 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承德 067400)
△ 通讯作者
荷丹片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0例
赵艳青 吴云芳Δ许志效 樊金明 魏秀敏 梁 亮 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承德 067400)
目的:基于“脂凝-络病”理论,观察荷丹片合用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口服荷丹片及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病例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荷丹片合用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疗效相当。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是脂结、血瘀和脉痹。脂凝、脂结理论认为:胸痹心痛的发生是由于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导致经脉中的膏脂精微壅塞迟缓,气化不行形成脂凝、脂结,并进一步发展至血瘀[1,2]。脂凝、脂结的发生与经脉的功能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脂-脉相互作用的结果。胸痹心痛发生当责之于心之络脉的痹阻不通,这是络病学理论的基本观点[3]。因此,胸痹心痛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脂-络功能失调。脂-络功能失调是以脂凝、脂结理论和络病理论为基础的,基于“脂结-络病”理论,应用荷丹片与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将2012年2月23日~2014年8月23日在我院住院并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55.3±5.5岁;空腹血糖5.61±2.12mmol/L,甘油三酯(TG)2.12±0.94 mmol/L,胆固醇(TC)6.14±1.7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14±1.5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49±0.48 mmol/L;收缩压132.2±15.3mmHg,舒张压84.1±8.4 mmHg。对照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52.5±6.2岁;空腹血糖5.58±2.14mmol/L,TG1.98±0.88 mmol/L,TC6.21±1.89 mmol/L,LDL-C3.19±1.61 mmol/L,HDL-C1.48±0.46 mmol/L;收缩压131.6±14.5mmHg,舒张压83.3±7.9 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第七版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低、中危患者。低危:新发或原有的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加重,达CCSⅢ级或Ⅳ级,发作时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min,胸痛间期心电图正常或无变化;中危:诊断前1个月内(但48h未发)发作1次或数次,静息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持续时间<20min,可见T波倒置>0.2mV,或有病理性Q波[4]。胸痹心痛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5]。
排除标准 就诊前48h内反复发作,静息心绞痛伴一过性ST改变(>0.05mV)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或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20min;急性心肌梗死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重度心衰(心功能3级以上,尚未有效控制)、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炎等;合并其他系统对治疗可能产生干扰或影响的疾病。
终止实验标准 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新的ST段下移;患者胸痛症状持续不缓解,心电图有新的病理性Q波、心肌酶学升高,其中CK-MB升高超过正常值的2倍或肌钙蛋白增高者;合并严重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等。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荷丹片(组成: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国药准字号:Z20023129)4片/次,3次/d口服;通心络胶囊(组成: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虫、蜈蚣、檀香、降香、制乳香、炒酸枣仁、冰片;国药准字号:Z19980015)4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次,3次/d,口服;阿司匹林非肠溶剂型首剂300mg嚼碎口服,之后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晚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4周。
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绞痛分级改善2级或静息心电图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绞痛分级改善1级或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5mV;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心绞痛分级不变或恶化,静息心电图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疗效情况 治疗组70例,显效38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84.29%;对照组70例,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病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心电图情况 治疗组中,显效35例,有效16例,无效19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72.86%;对照组中,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23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为65.71%。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血脂情况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组别时间TCTGLDLHDL治疗组治疗前6.14±1.782.12±0.943.14±1.551.49±0.48 治疗后5.12±1.41△▲1.72±0.74△▲2.56±0.45△▲1.60±0.54△▲对照组治疗前6.21±1.891.98±0.883.19±1.611.48±0.46 治疗后5.14±1.39△1.69±0.71△2.58±0.46△1.59±0.5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脂结-络病”理论,荷丹片合用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应用西药硝酸异山梨脂、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效果相当。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高风险源于体内多发、长期进展的易损斑块。中医认为膏脂亦存在于经脉中[6]。如果嗜食肥甘厚味,致使经脉的膏脂精微壅塞迟缓,气化不行,就会形成脂凝与脂结,并进一步导致血瘀而发生胸痹心痛。笔者曾根据脂凝、脂结理论,运用散结通痹法治疗胸痹心痛和高脂血症取得很好的疗效[7]。通过对荷丹片的药物组成分析,本药具有较好的降低血脂水平的效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8,9]。需要指出的是,脂凝、脂结的形成是经脉中的膏脂精微与经脉相互作用的结果。《素问·痹病篇》:“心痹者,脉不通。”络病理论认为胸痹心痛病位在心之脉络,属脉络之病,并有运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胸痹心痛取得很好疗效者。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胸痹心痛的病理因素为脂凝、脂结及血瘀,病位在心之络脉。基于“脂结-络病”理论,通过联合荷丹片及通心络,共奏散结通络化瘀之功效,并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脂凝、脂结理论观点的提出,是胸痹心痛病因学的亮点,但中药降脂散结功效研究及药物选择,仍是重点和难点,待于进一步研究。
[1] 许志效,李久民.脂凝、脂结理论与胸痹心痛的关系[J].河北中医,2008,30(8):830-861.
[2] 许志效,罗增刚.膏脂精微概念与脂凝、脂结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2):1109.
[3]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01-305.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9.
[6] 许志效,马淑丽.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1:1271-1272.
[7] 赵艳青,许志效.散结通痹汤治疗胸痹心痛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0(8):830-861.
[8] 李跃林,刘 艳.荷丹片治疗老年高危血脂异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086,1108.
[9] 周玉娟,任 明.荷丹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2,40(7):59-61.
(收稿2014- 08-15;修回2014-09-18)
心绞痛,不稳定型/中医药疗法 @荷丹片 @通心络胶囊
R97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