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忠
(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河北迁西 064309)
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纪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在2015年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构建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加强“三条红线”落实监督。
近年来,引滦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引滦局)在水行政执法、水资源保护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津、唐两市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上游以及水库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加剧,特别是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以下简称潘大水库)网箱养鱼的无序发展,使得滦河干流及潘大水库的水质逐年下降,已严重影响了引滦供水安全。因此,加强引滦水资源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水利部、海委党组提出的关于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引滦局结合实际,提出了以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引领,以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为根本,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新格局为支撑的工作思路。
为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引滦水资源,保证津、唐两市人民的饮水安全,引滦局按照水利部、海委党组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近年来,引滦局先后开展了潘大水库水质管理规划、潘大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潘大水源地保护规划以及潘大水库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编制工作。2007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被水利部列为“全国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名录(第一批)”。目前纳入《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潘大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项目”已列为海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了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此外,滦河水系综合治理也已进入了正在实施的国土资源整治项目的试点。
为加大引滦水资源质量的监测力度,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实验室常规检测、水质自动监测、水污染应急移动监测相结合的水质监测体系,实现了实时掌握水源地及入库干支流的水质状况,能够为引滦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近两年来,引滦局先后承担了水利部重大政策研究项目“潘大水库管理办法”“潘大水库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积极探讨水源地管理与保护的立法研究,推进依法保护和管理引滦水资源。同时,还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协调,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水源地保护等项工作。
加强水源地应急机制建设,建立了由水源地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相结合的上下游联合应急机制,出台了《海委引滦局应对突发性水污染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积极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近年来,引滦局曾多次处置了潘大水库大面积网箱养鱼死鱼事件和滦河干流氨氮污染事件。
近年来,引滦局先后开展了水源地潜在污染源地排查、网箱养鱼调查与污染评估、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海河流域潘大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北方水库蓝藻爆发阈值研究等水资源保护研究工作,为引滦水资源保护决策提供了依据。
潘大水库是津、唐两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虽已列入全国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名录,但是由于没有一部具有针对性法律法规来规范,引滦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艰难而滞后。潘大水库水源地至今未划保护区,是影响引滦水资源保护的关键。为加大引滦水源地保护、确保供水安全,在已经开展的《潘大水库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保护引滦水源地的专项法规纳入部委的立法规划,尽快实现潘大水库水源地的依法管理与保护。
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只靠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完成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要在推进专项立法工作的同时,研究成立引滦水源地保护联合机构的可行性,探索建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新机制,在现有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实现引滦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随着潘大水库网箱养鱼的快速发展,它已成为该区域主要的污染来源。据水质监测数据统计,网箱养鱼产生的污染已占该区域总污染负荷的50%以上。所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尽快取缔潘大水库内网箱养鱼,遏制水资源污染趋势势在必行。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尽快划定引滦水源地的保护区;要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搞好取消网箱养鱼后库区移民的生活出路;要全面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滦河水系国土资源整治试点方案》的各项工程措施,抓紧实施潘大水库综合治理工程,从更高层次切断引滦水源地污染来源。
2015年是实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三五”水利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引滦局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更加重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更好地发挥引滦水资源在推动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为滦河下游地区和津、唐两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坚实的防洪、供水、生态保障,也为引滦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