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仔猪痢疾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尤其是刚出生的仔猪容易感染,死亡率很高。本文以真实病例分析总结了仔猪痢疾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诊断结果,并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仔猪痢疾是猪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初生仔猪的致死率较高。本文根据山东省海阳市当地气候特征,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仔猪痢疾,临床效果显著。
1 发病情况
海阳市某生猪养殖场饲养的108头1月龄仔猪突然拒食,腹泻不止,精神萎靡,粪便中掺杂有血液,仔猪相继死亡。兽医人员剖检了病死猪,并对病死猪的肠黏膜和血液进行了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仔猪痢疾,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有效控制了病情。治疗2周后,除了1头仔猪因病情较为严重没有康复外,其他仔猪均已康复。
2 临床症状
患病初期仔猪的进食量越来越少,体温升高达39~40℃,有的仔猪呕吐不止,吐出浅绿色或黄色的胃内容物,然后出现水样腹泻及稀便,粪便呈褐色或灰色浆糊状,有恶臭。患猪喜爱俯卧,且伴有腹痛,患病3天后全群仔猪陆续出现腹泻症状。随着病情恶化,仔猪出现厌食、拒食、萎靡不振和逐渐消瘦等症状,部分仔猪病情迅速恶化突然死亡。
3 致病原因
导致仔猪痢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环境卫生差。比如圈舍肮脏潮湿,没有对圈舍进行定期消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等病菌在稻草中存活,很容易使仔猪感染痢疾病菌。二是饲料原因。由于饲料湿喂,比如饲喂了奶类副产品饲料,促使痢疾病原快速繁殖。三是温度影响。秋冬季节气候多变、圈舍潮湿,影响母猪和仔猪的食欲,降低了机体的抗病力,因此仔猪痢疾一般在秋冬季节多发。
4 剖检病变
病死猪的尸体背毛粗乱,颈部有水肿现象,胃里存在多量黄色的凝乳块和幽门区有出血现象。小肠内的残留物中有凝乳块,具有刺激性腥臭味。
5 实验室检查
(1)涂片检查。收集病死猪的新鲜带血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阴性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取病死猪肠内容物,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置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可见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有直径1~3mm、呈均匀红色的圆形菌落,肉汤浑浊与管底有粘性沉淀物,靠管壁处液面有菌环 [1]。
(3)生化试验。把菌群培养物接种在各个生化试验管里,温度控制为37℃,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显示,该菌能分解麦芽糖和乳糖,靛基质试验、MR试验和V-P试验均呈阳性,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碳源,不产生硫化氢。
6 诊断
通过剖检发现,该病菌的致病部位在大肠,病情严重的仔猪伴有出血性大肠炎、黏膜出血和肿胀,病程长的仔猪可能患有坏死性炎症,然而坏死部位只出现在黏膜表面。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依据血清检查结果,并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确诊为仔猪痢疾。
7 治疗
该病的潜伏期为3天至2个月以上,自然感染病例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由于痢疾病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预防更大范围传染,应该及时对患病猪群进行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粪便,每天彻底消毒圈舍2次,使猪圈保持温暖、卫生与空气新鲜。冬季要重视仔猪的保温工作。在母猪产前1个月至半个月肌注黄白痢菌苗。
(2)全群仔猪肌注环丙沙星0.2mL/kg体重,同时口服诺氟沙星1~2mL,每天2次,连服3天。重症猪配合服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和燥湿止痢的中药则效果更好。中药方剂为白头翁、黄柏各2g,黄连、秦皮、丹皮各1g,水煎分2次口服,连服3天 [2]。最后对母猪进行中药预防治疗,目的是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中药方剂为山楂20g、金银花15g、黄芩10g,共煎汁,早晚分服,3天为一个疗程。
诱发仔猪感染痢疾的病因很多,而且仔猪患病的临床症状也比较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同时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式对症治疗,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