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峰,姚运法
(1. 诏安县良种场,福建 诏安 363500;2. 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5)
秋葵属于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 Medic)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补肾草、咖啡葵等。原产于非洲,自20 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现国内各地均有栽培[1]。秋葵分为黄秋葵和红秋葵两大类,生产上以黄秋葵为主,故秋葵也特指黄秋葵。黄秋葵以嫩果供食用,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矿物质、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活性物质[2],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营养保健蔬菜,因具有滋阴补阳的功能,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副作用“植物伟哥”[3-4]。每100 g 干物质含粗蛋白质21.43%、可溶性糖17.34%、纤维素9.42%、钙0.67%、维生素C 29.95 mg、铁4.94 mg[5]。此外,黄秋葵种子、叶子和花朵分别具有食用、药用和饲用价值。黄秋葵喜强光和高温,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极强。热带、亚热带和广大温带地区都适合黄秋葵栽植[6-7]。
福建闽南地区是黄秋葵重要产区之一,诏安县位于闽南最南边,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2℃,年均降雨量1 791.4 mm,年均相对湿度78%,年均日照2 200 h,非常适合栽植黄秋葵。当地一般选用优良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主要包括五福、五星、加巴里、清福和三乡等。这些品种株高1 m 左右,结果早,果色浓绿,荚较尖,采摘期果长可达7~12 cm,有五棱。
3月初可在温室或大棚准备播种育苗,多采用营养钵和穴盘育苗,一般采用72 穴/盘规格穴盘,营养基质采用泥炭土、有机肥和蛭石混合而成,播种前对黄秋葵种子进行28℃条件下催芽12 h,催芽到吐白后准备穴盘播种,先浇水,后播种,再覆盖一层薄土,厚2 cm 左右。4~5 d 即发芽出土。苗龄30~40 d,幼苗2~3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炼苗7 d。定植畦宽1.2~1.5 m,每畦2 行,株距20~25 cm,打孔定植。定植后封严定植穴,于膜下暗沟浇透水1 次。苗量约4 000 株/667 m2。
4月中旬以后,基础地温升高,适宜黄秋葵直播。播种前浸种12 h,后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约24 h 后种子开始出芽,一半以上种子吐白后准备播种。播种前整地、做畦,盖黑地膜,采用穴播为主,2~3株/穴,穴深2~3 cm,盖土。用种量0.75 kg/667 m2。
种植黄秋葵要选择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或黏壤土。种植黄秋葵一般选用新地种植或可选择水旱轮作前茬黄秋葵田块,适宜的土壤pH 值为6.0~6.8,所选地块要排灌方便。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深耕,耕层深度要求达到30 cm 以上,以增强土壤保肥和保水能力。深耕前施有机肥4 000 kg/667 m2、复合肥30 kg/667 m2,深翻入土,细耙拌匀,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开沟做畦,畦宽1.2~1.5 m,畦要做高,利于排灌。后盖黑色地膜,准备移苗或播种。
幼苗2~3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去除幼小、生长势弱和有病虫为害的幼苗,保留壮苗;3~4 片真叶时定苗,留1~2 株/穴(穴盘育苗省略)。
本高产栽培模式,利用黑色地膜覆盖,减少田间管理除草和培土工作,夏季多台风天气,注意防止植株倒伏。
黄秋葵高产栽培模式需要水肥量大,正常条件下,要保持田沟一直处于水田状态,每次采摘后,要施用尿素5~10 kg/667m2或复合肥10 kg/667m2。进入开花、采果期时,还可用2%过磷酸钙浸泡液,在阴天或晴天下午5 时以后,喷施于叶部正背面,喷到叶部湿润即可。另外,南方土壤普遍缺硼,还应注意增施硼肥,或进行叶部喷硼[8]。
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生长旺季需水较多,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移苗后7~10 d 浇1 次水。6~8月,正值采果盛期,应保持水分供应,可以保持畦底有流水状态。雨季或台风降水时,由于时间集中,雨量大,应注意及时排涝。干旱高温季节,应在每天早上9:00 前、下午6:00 后进行浇水。
随着黄秋葵生长和采摘,新长果实位置越来越高,黄秋葵植株下部营养侧枝过多影响坐果率和产量,应及时抹去侧芽,避免消耗养分;种植密度较小时,则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枝,以增加座果率;进入盛果期后,需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增强通风透光;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存在倒伏问题,若遇夏季暴雨或台风时,应加强预防和灾后管理,主要通过利用1 m 的木棍或竹竿,插于植株附近,与主干绑牢,以防倒伏[9-10]。
主要选用抗病良种、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轮作与科学配方施肥等方式进行防治。
黄秋葵病虫害物理防治主要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杀虫灯进行诱蛾防治,还可进行人工捕杀,清除病株、病部,以降低病虫危害。
根结线虫:在种植前可施用35% 线克水剂3~4 kg/667m2进行地面消毒,然后覆盖黑薄膜3~5个月,防治效果较明显;实行水旱轮作,以减轻为害;选择肥沃的土壤,避免在沙性过重的地块种植;整地用5%克线磷10 kg/667m2沟施后翻入土中或栽种时穴施,也可在生长季随浇水施入1~2 次。
苗期立枯病:苗床土壤可以通过高压灭菌消毒,也可用40%亚氯硝基苯与41%聚砹·嘧霉胺按1 ∶1 混用处理,或用38%恶霜嘧铜菌酯, 用量25~50 mL/667m2,均匀喷施于苗床;发病初期可喷洒15%恶霉灵水剂450 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 倍液。
黑根病:用种子重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初期清除病苗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95%恶霉灵原药精品3 000 倍液等防治。
白粉病、锈病:选用粉锈灵、绿帝粉剂l 000 倍液、40%灭病威悬浮剂300~400 倍液、25%敌力脱1 000倍液、得清2 000 倍液、喷克600 倍液喷雾防治。
枯萎病:选用2.5%适时乐拌种,及适时乐2 000倍液、枯萎立克500 倍液、必备5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4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 kg)。
病毒病:于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 倍液防治。
软腐病: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 000~4 000 倍液、DT 胶悬剂等,隔7~10 d 喷1 次,连喷2~3 次。
美州斑潜蝇:可用1.8%爱福丁EC(阿维菌素)5 000 倍液、52.25%农地乐EC 1 000 倍液、48%乐斯本EC 1 000 倍液或5%锐劲特SC 800 倍液防治。
椿象:可用80%敌敌畏乳剂1 000 倍稀释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1 000 倍稀释液喷雾。如在敌百虫液中加一些松碱合剂,可提高防治效果,能掌握在一、二龄若虫期防治,效果更好。
蚂蚁:将5 kg 麦麸放进锅内炒香后,用50%辛硫磷500 倍液与其充分搅拌均匀,再用0.5 kg 蜂蜜对水1.5 kg 洒在上面,即成毒饵,把它撒在蚂蚁途经的地方,可起到灭蚁的作用;用马拉硫磷45%乳油1 000 倍液喷雾也可达到灭蚁的理想效果。
蚜虫:选用40%乐果乳油1 000 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或20%菊马乳油2 000 倍液喷雾防治。
地老虎:可用糖醋液加敌百虫诱杀成虫,用敌百虫灌根防治幼虫。
一般在黄秋葵种植45~50 d 左右进入采收期,在水肥管理充足的条件下,黄秋葵嫩荚长势很快,5~7 d就适宜采摘,超过7 d 后嫩果极易老化,因此,采收期要保证适时采收,采收过早,嫩荚小,产量低,采收过迟,荚果纤维化程度高,营养成分降低失去食用价值,从而影响后续黄秋葵产量的提高进而影响经济效益。盛果期要求每天清晨采收1 次,采收后的嫩荚由于采后生理旺盛,消耗本身基质较多,营养损失大,应及时食用或加工。
新鲜嫩果放置于4~5℃的流动冷水中,经10~15分钟后冷却到10℃左右时,再放置温度为4~10℃的冰柜或冷库下贮存,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左右,这样可保鲜7~10 d。外销黄秋葵必须在采后对黄秋葵嫩果进行预处理(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放置纸箱,送入冷库,降温至0~5℃后,准备待运。注意运输过程中内置冰块。
[1]于英杰. 黄秋葵的栽培技术[J]. 农村新技术,2004,(3):10-1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9,4322-4323.
[3]龚衍兰,戴雪花. 黄秋葵高质优产栽培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5):40.
[4]骆海波. 长江流域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百事通,2012,(9):27-29.
[5]王君耀,周 峻,汤谷平. 黄秋葵抗疲劳作用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4):316-317.
[6]王建军,朱宏华,邓军均,等. 黄秋葵特征特性8 及其高效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1,(4):251-252.
[7]施庆华,蔡立旺,陈建平,等. 江苏省沿海地区秋葵栽培技术规模[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73-174.
[8]周思菊. 南方黄秋葵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10,(7):142.
[9]王彦华. 营养保健菜——黄秋葵的栽培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01,(1):26.
[10]柯东晖,吴 平,董文其. 平湖市纤指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