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芝娟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局 265400
饲料对牛乳品质的影响很大,日粮中精料的百分含量影响乳脂率。乳脂是由瘤胃中饲料和其他含纤维素饲料发酵而成的脂肪酸乙酸酯和丁酸合成的。饲料中精料的百分含量升高时,乙酸和丁酸的含量下降,丙酸的含量上升,继而瘤胃pH 值下降,纤维素降解活性下降,最终使牛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所喂饲料的品种不同,牛采食量下降的程度也不同。根据日常知识,粗料与精料的比值不能低于60∶40,如果饲喂完全混合日粮,其比值不能低于50∶50。例如,Sutton(1986)计算表明:即使饲料总能量物质保持恒定,饲料中干草比率每下降100g/kg,乳脂量会下降5g/kg(0.05%),然而这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根据酸性洗涤纤维来计算饲料中总纤维含量,是评价饲料组成对泌乳影响的最好方法。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低于200~250g/kg 干物质量时,乳脂含量就有所下降。每千克干物质饲料中粗料接近450g 时,对乳脂的影响与上述相似,但饲料中粗料含量过高时,产乳量会下降。
精料的类型对泌乳也有影响。精料中能量主要有4 个来源:糖,例如糖蜜;淀粉,例如小麦与玉米;可消化纤维,例如甜菜根、棉籽、柑橘类植物块根等;脂类与油类。
研究表明,含有高的可消化纤维的精饲料不会降低乳汁率,反而乳汁率比较高,然而由于缺乏淀粉而导致产奶量下降。饲料中精料含量较高时,这种影响非常明显。当然,饲料中淀粉含量以及淀粉向丙酸和葡萄糖的转化是影响产乳量的一个决定因素。可消化纤维饲料(例如甜菜根)中的能量来自于纤维和半纤维以及缓慢发酵。与其他快速发酵的淀粉来源物质(如大麦)不同,玉米发酵速度比较缓慢,对乳脂的影响不大。在某种程度上,未煮熟的玉米通过瘤胃进入小肠。这点可能正好说明了饲喂以玉米为主的精料时,产乳量比饲喂传统大麦少的原因。精料采食量较高时,两种精料对产乳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块根农作物(如饲用甜菜)以蔗糖的形式储存了大部分的能量。与等量淀粉类饲料相比,饲喂块根农作物时,乳脂量一般较高,但总产乳量下降。
饲料对乳蛋白含量的影响与对乳脂含量的影响不同。饲料中粗料含量较高时,提高精料的比率(特别是高淀粉料)可使乳蛋白含量升高,饲料中精料提高的最高界限是50%~60%。超过此比率时总产乳量上升,乳脂含量下降,但乳蛋白量保持恒定不变。这种饲料组成含量变化对泌乳的净影响是乳蛋白的总量上升。
尽管泌乳奶牛对可代谢蛋白的需求增加,但提高过瘤胃蛋白的摄取量时,乳蛋白含量也会增加。过瘤胃淀粉量增加时,有助于促进乳蛋白含量的升高,这表明合成高水平日粮蛋白时,乳腺需要前体物质与能量间的平衡。
显而易见,在定额体系下,对牧场主来说产奶量和乳品质会达到最佳水平,但这点主要取决于当时牛奶市场价格与精料费用间的比值。草料质量差时(如非常潮湿、酸性强或丁酸含量高),奶牛采食量下降,因而使精料和粗料采食量的比率升高。草料采食不足的常见原因可能是草料供给不足。堆放的可自由采食的青贮料,即使料中含有5%~10%的高质量成分,牛的采食量也会下降,从而使问题进一步严重化。
饲料脂肪。饲料制造商可通过添加脂肪的途径来提高精料的能量含量,可将脂肪直接添加于精料中,或将脂肪喷洒于饲料颗粒上。也可在饲料中添加“脂肪粒”,例如在日粮中作为单独组分进行添加。饲料中添加饱和脂肪(硬脂),如牛脂、椰子或棕榈仁油,并且添加最大量5%~6%时,会使乳脂含量升高。但是,乳蛋白含量轻度下降,但随着产乳量的增加,总乳蛋白量保持恒定。脂肪量超过7%时,会降低瘤胃功能,使总产乳量、乳脂含量和乳蛋白含量降低。
饲料蛋白。饲料蛋白对乳质(包括乳蛋白)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饲料中能量含量对乳蛋白起主要作用,特别是草料含量高时。饲料蛋白严重缺乏时,乳蛋白量下降。尽管乳蛋白下降可能是暂时性的,但由于不能满足瘤胃微生物的需求,而且总干物质采食量不足时,使机体总能量摄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