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思童/
2014年,形成规模化的电池企业已完成总产量22070万千伏安时,超过世界总产量的40%。由于铅酸蓄电池含有重金属铅,其生产和回收稍有不慎就会污染环境。废旧铅蓄电池再生利用具有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价值,作为铅蓄电池消费大国,我国每年可产生300多万吨的废旧铅蓄电池,其中占总重量六成、约180万吨的铅可供回收再利用。铅蓄电池作为性价比较高的动力能源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亦将继续不断健康发展。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秘书长王丽君预计中国蓄电池行业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储能蓄电池和新能源动力蓄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将加速,增加新型产品生产比重,大力发展清洁型和资源节约型产品。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储能蓄电池、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鼓励超级蓄电池(又称铅碳电池)、双极性蓄电池、铅布水平蓄电池和胶体铅酸蓄电池、卷绕式等新型蓄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蓄电池产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蓄电池产业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在生产再生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措施不严,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首届中国电池产业绿色化发展研讨会”的讲话中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环境持续可协调发展,蓄电池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铅酸蓄电池产业稳步发展,确保稳定、可靠、先进、优质的铅酸蓄电池产品满足我国经济、国防、交通、金融、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光发电储能产业、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我国铅酸蓄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管理是坚持产业绿色化的根本。在美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已不在污染环境的行业之列。中国同样可以做到。要加强关注,政府部门要真抓实干,不是喊口号。
国际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发达国家高端产品覆盖全球主要市场,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大型跨国集团推动电池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分工协作的外包市场正在形成与发展;发达国家和跨国电池集团争取发展高新技术;国际电池市场快速发展,竞争加剧等五个方面。
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践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
蓄电池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铅酸蓄电池产业稳步发展,确保稳定、可靠、先进、优质的铅酸蓄电池产品满足我国经济、国防、交通、金融、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光发电储能产业、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我国铅酸蓄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的更高的要求。第一,要在战略性领域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司长高云虎表示,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把绿色发展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工信部将以贯彻《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抓紧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化要实现全覆盖,既要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也要积极研究新兴产业高起点的绿色发展,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高云虎表示,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的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第二,要加强管理,促进产业规范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和光伏电池产业快速发展,蓄电池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三倍多,电池产业的绿色化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第三,创新驱动,积极拓展绿色制造新途径。继续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能源电池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问题为核心,加快电池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继续加快研发力度,围绕电池产业新型结构材料的制备、回收再生污染防治、智能装备制造等方面,梳理电池生产行业的绿色技术路线,规范电池制造产业、配套企业有序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电池产业的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是电池产业的关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优势,建立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铅酸蓄电池产业,部分领域进入全球先进行列,铅酸蓄电池产业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型;使铅酸蓄电池生产从污染行列中排除,彻底摘掉铅污染帽子,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国防等领域建设。
目前我国制订了一系列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清洁生产和行业市场准入等的政策、规范,如《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范废电池处理处置和资源再生行为,《废铅蓄电池收集和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指导涉铅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清洁生产工作,《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加强铅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整顿……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铅蓄电池行业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铅污染防治体系化建设亟待完善。只有从技术研发、产业转化、政策法规、环境管理等多方入手,才能系统化推动铅蓄电池行业污染防治工作。在这一形势下,国家环境保护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应运而生。
通过行业整治升级,铅酸蓄电池企业从2010年初期近2000家到如今约284家,但产能规模、销售总额却不断提升,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地方区域经济与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并会同有关部门采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安排中央战略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项目,推动废旧电池基础化的处理,推动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王善成介绍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促进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创新,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废旧电池相关的标准、技术、规范。
一是推动电池产品生态设计,支持开展二次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拆解以及回收技术,加强标准化,加强电池的标准化、通过深入性研究,出台相关标准,增强其可回收性、批次利用和再利用,推动源头的清洁化。二是推动电池产业清洁化生产。支持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建立先进的制造中心,研发新材料和技术装备,提升自动化、绿色化制造水平,开展电池生产环节节能减排和技术控制,实现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能耗。三是推动建设废旧电池回收体系。通过支持企业设立回收超市,采用产品依旧换新、回收奖励等方式,建设回收电池的社会回收体系,支持回收利用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建立回收处理的联网。四是提升废旧电池资源化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广一批废旧电池回收、动力电池批次利用的经济适用技术,继续支持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项目建设,结合国家城市化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推动铅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可持续化管理和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发展。五是促进废旧电池的规范利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回收利用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标准,建立完善再循环的机制和系统,实施废旧电池企业污染排放情况,对不规范、违规企业加大处罚的力度。
王善成表示,虽然社会、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电池产业依然存在缺乏处理废旧电池回收的法规和技术政策,生产者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责任,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不高,覆盖全社会的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建成等问题。从发达国家来看,都十分重视废旧电池的绿色回收利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废旧电池的统一循环。进一步推动电池产业的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循环再利用等各个环节,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创新转型,助推电池产业循环绿色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旦征收消费税,可能会对铅蓄电池行业将形成致命打击。”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秘书长王丽君在2015(第五届)中国再生铅蓄电池产业峰会上表示。
2015年1月26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明确提出“2015年12月31日前对铅蓄电池缓征消费税;自2016年1月1日起,对铅蓄电池按4%税率征收消费税。”尽管铅蓄电池产品税费缓期一年征收,税率也从5%降至4%,但也在行业引起广泛关注。
新政后,符合规定的企业实际税负率增长2.86%,每吨废电池材料增加税负238.2元,折算成铅金属量每吨增加税负345.86元,按年处理废铅酸蓄电池10万吨计算,生产再生铅6.2万吨,多增加税负2144万元。
王丽君表示,铅蓄电池行业经过连续十年的持续发展,也进入新常态经济,全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不足3%,多数企业效益已跌入谷底。自准入条件实施以来,铅蓄电池企业的环保设施改造、清洁化生产、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的提升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再实施铅蓄电池产品消费税,全行业面临崩溃的可能。
“铅酸电池征收消费税是不合理不明智”。杨欲生院士谈到。安全问题应该是电池选择首要考虑因素,各种储能电池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处理不当,所有的电池都会污染环境。当然各种化学品的程度不同,不让化学产品进入环境,所以要加强管理和创新。所谓不合理是现在汽车应用铅酸蓄电池十分普及。铅酸蓄电池本身不污染环境,其在生产和再生铅加工过程出现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问题,是由于监管不力,而非电池的问题。近两年政府部门抓整顿有成效,说明管理是根本。如若铅酸电池征收消费税的话,一方面将推动物价的上涨,因为消费税的征收导致的成本上涨最终必然会转嫁到售价上,还是消费者为其买单;另一方面滋养了违法经营的企业的可能性,伤害了守法企业的积极性,可能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