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嫚,黄 吟
(长春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国际化视野下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以长春理工大学外语文化建设为例
徐嫚,黄吟
(长春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国际化背景下理工科大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国际型”科技人才的重任,这对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的现状,从构建全方位建设格局、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氛围营造等方面探索和完善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建设思考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理工科大学承担着培养科技人才的重任,如何使理工科大学学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使之成为国际化人才,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外语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的现状以及国际化视野下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实现的途径。
(一)外语文化的定义
外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之一,它既有校园文化的共性又具有本身独特的个性,既能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和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又能满足国际化变革下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关于外语文化的定义,有诸多表述,但多是在校园文化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笔者在归纳借鉴专家学者对外语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将外语文化定义为:外语文化是以师生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核心,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融合,以外语知识和国际化能力提高为目标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总和,涵盖外语文化环境建设、外语文化制度建设、外语教学、国际交流、外语文化群体活动等方面内容。
(二)外语文化建设的意义
“外语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防的安全。”[2]在国际化背景下,时代赋予高等学校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外语文化建设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外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开放、兼容的校园文化氛围。“外语是吸收人类一切进步文明成果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3]外语学习的本质意义就是吸收借鉴他国文化精髓。在学校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外语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开放、吸收、包容、和谐的校园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人文修养和精神智慧,有利于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
2.加强外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外语文化建设从知识提高方面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外语素养,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感受和领悟外国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其具备多种文化交际思维能力,熟悉掌握本专业国际化知识。从行为主体上看外语文化建设参与者具有实践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特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外语文化建设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学生在就业、升学等方面的竞争力。
3.加强外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声誉。外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外先进课程教学理念,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先进的研究手段,增加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加速教师和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进程。因此,从全局方面看外语文化建设能使高等学校借力、借势发展,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国内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子系统的外语文化建设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外语文化在建设初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国内高等学校仅加强和重视了外语教学环节,对其他方面的建设和投入甚少。经过多年实践与研究,外语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已逐步发展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很多理工科高校普遍意识到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相互补充与协调发展对国际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外语文化建设在理工科大学因起步较晚、缺乏人文环境、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仍存在不足之处。
为深入了解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的现状,笔者以长春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走访相关部门调研数据,同时以长春理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制作了“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对外语文化建设认同程度调查问卷”,对200名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6分,收回率93%,在走访和整理调查问卷结论的基础上,笔者从基础教学、科研、学生认知、国际交流与合作、氛围营造等方面对长春理工大学外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外语文化建设基础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由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标准中提出,“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授课内容仍以词汇、语法、句意讲授为主,对于外国文化、风俗习惯、人文理念涉猎较少,学生缺乏跨文化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对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外语理念渗透较为缺乏。在教学方法上,只注重“输入”不重视“输出”,学生的参与性和能动性没有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差强人意。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62.3%的学生认为现行的大学英语课堂授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对外语人文知识的需求,课堂教学过多注重语言形式和语法教学,忽略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外语文化建设在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长春理工大学外语类的学术成果逐年增加,依据近5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校 127名外语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770篇,设立科研项目 80余项,其中93%与外语学科研究相关,7%与英语教学改革相关,但与外语文化建设相关的立项只有1个。由此可以看出,外语文化建设研究在科研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建设相关前沿理论支撑明显不足。
(三)外语文化建设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长春理工大学已同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占教师总数的8.57%。目前学校与美国特拉华大学、美国中密歇根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大学、韩国庆熙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等学校建立了交换留学生关系,外国留学生在校近百人。因语言与文化差异,留学生参与的外语文化建设活动较少。因此,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存在着交流项目单一、参与人数少,影响力小的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已经被很多理工科大学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外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大学生国际化人才素养的独特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总体上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相对落后。针对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构建全方位建设格局,从制度上保障外语文化建设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高等学校外语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综合的工程,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站在一定高度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去思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外语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和领导机制,形成一套集全校合力,设计合理、投入充足(人力和财力)的多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建设方案。一是要从全局着眼,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部门牵头,教务处、国际交流部门、团委、各院(系)直接参与的全方位建设格局。二是统一规划,明确职责。外语文化建设要自上而下统一规划部署,学校的决策层要从战略发展高度制定长远规划,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使外语文化建设既要有全校统一规划实施的规定内容,又要有各院系、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的自选内容。
(二)拓宽思路,发挥课堂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1.创新外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针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既要按照教学大纲讲授知识点,又要强化外国文化、风俗习惯、人文理念、以及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这一顾此失彼的现象,通过将两者融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即在公共外语授课中将词语讲解和举例说明融入人文知识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输入”与“输出”并重,通过课前演讲、命题讨论、学年论文等形式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机会,以达到拓展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2.在外语教学中推广专业外语
国际化人才要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也要具有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为了顺应此需求,理工科大学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在外语能力方面要具备专业外语技能,能够运用外语来阐述科学技术中的理论、技术、实验和现象。因此,理工科大学学生外语的学习不应独立于专业之外,应将外语素养的提高融入专业的学习中去。受客观环境的制约,理工科大学的本科生外语授课都由外国语学院的公共外语教研室承担,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考核方法,加之外语授课老师不具备理工科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堂中接触不到专业外语。在研究生外语授课中虽然开设了专业外语课,但大多由各理工科专业教研室自行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没有统一教学指导,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全面开设高水平专业外语课程的条件还不成熟,可采取的弥补措施有:一是在公共外语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听、说、读、写内容。二是学校选拔一批具有出国经历,外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融入专业外语。
(三)开展多样活动,发挥外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延展作用
从认知心理学上看,外语的学习和母语的学习是相同的,重要的是接触的语言的频度和氛围。两年大学外语的授课式学习,在接触语言的频度上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外语文化活动,将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和第二课堂的活动充分结合,可以拓宽学生学习和接触外语文化的渠道和频度,以活动为载体将语言学习者置于具体语言文化环境中,可以使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更广泛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精确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人文精神和专业技能。因此,外语文化活动在设计上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校园文化,一方面受制于社会文化,一方面又是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文化,具有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4]因此,外语文化建设既要坚持开展晨读、口语角、外文电影赏析等常规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发音的标准程度、拓宽语音、语调的练习途径,又要紧跟时代发展,开展“模拟联合国大会”、“BP辩论赛”、“外语文化年”、“时事辩论会”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更广泛的认识,能多角度看待国际问题,了解国际惯例,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模式。
二是坚持大众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外语文化建设的功能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也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国际前沿理论知识。因此,外语文化活动要做到“广”与“专”相结合,要举办学生喜闻乐见、参与面和受益面广的“外国文化之旅” 、“外国友人交流会” 、“外国文化巡展”、“走廊文化”、“外文广播”、“外文歌曲大赛”等活动。同时要结合理工科专业特点开展具有专业特色外语文化建设活动,如举办外籍专家和留学学者参与的学术报告会,“外籍专家学术论坛”、“学科(专业)英语竞赛”等活动。
三是坚持竞赛类和多样性相结合。辩论赛、演讲比赛、写作大赛、词汇大赛是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增长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参与面较小,属于“精英式”参与活动。因此,理工科大学外语文化建设要设计开展文艺类、体育类、展板类、讲座类等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提高学生参与外语文化建设活动的兴趣。
(四)充分融合,深化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理工科大学应从“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多项国际交流活动,促进理工科大学的外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师生的国际化水平。
“走出去”是指创造和发掘更多的机会让师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如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选派优秀学生进行“2+2”联合培养,交换学习、暑期夏令营、海外实习项目。让更多的师生前往教育强国交流学习,通过海外交流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强化专业能力、掌握国际先进的学科前沿知识,将中外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开阔眼界,直接了解感知国外实际情况,形成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
“引进来”一方面是指吸引更多外国学者、留学归国人员来校参与教学科研工作,这有利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抢占优势学科发展高点。要充分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独特优势,他们作为学校的战略资源,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工科大学要注重发挥留学人员的学科和语言优势,创造条件使他们在课堂教学、科研、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促进外语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是指吸引更多留学生来校学习,安排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同一课堂学习,同一个实验室科研,中外学生在共同学习交流中既有利于相互间的语言学习和专业学术交流,又可以把多文化教育背景的思想和理念有效融合起来,将其他国家教育注重创新、培养实践能力的优势与中国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
(五)营造良好氛围,搭建立体交流学习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外语文化建设要营造立体化校园环境,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强烈的外语文化气息,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学习区、生活区等地段的宣传橱窗进行宣传,内容可以涵盖外语知识、外国风土人情介绍、外国学者信息、外语名言警句、外语文化活动介绍等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感受异域文化,了解学校外语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同时,酌情在校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休息区等地方加装电视并在固定时间向学生发布热点外语新闻、国际热点信息和播放外文节目等。此外,学校的图书馆和资料室应增加外文报刊的征订品种和数量,“坚持征订21st CENTURY、CHINA DAILY等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且适合学生阅读的英文报刊。”[5]
综上所述,外语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聚全校之力深入开展的全面综合性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研究理工科外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是理工科大学培养“国际化”科技人才的有利推动力量,也是实现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
[2] 朱云翠.中美外语教育政策及国家外语能力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86.
[3] 孙秀娜.对公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 (17):94.
[4]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2.
[5] 石松,邵存林,邵士昌,王菊芳.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7.
Current Situations of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levant Thinking——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XU Man,HUANG Y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which raises higher demand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ased on the sufficient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explores new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aspects of all-round construction pattern,teaching,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and atmosphere building.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Construction;Reflections on Construction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6.040
2015-04-26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ZC13038,ZZ1307)。
徐嫚(197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黄吟(195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G40-055
A
1001-6201(2015)06-0210-04
[责任编辑:何宏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