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的再认识

2015-03-22 07:25黄晓东宋晓蓉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根底孝经试论

黄晓东 宋晓蓉

●文史园地

对《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的再认识

黄晓东 宋晓蓉

饶尚宽的《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则是较早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揭示了贯云石《孝经直解》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及特点。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揭示《孝经直解》的语料价值;为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孝经直解》的词汇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孝经直解》的语言接触研究有待拓宽;与元白话其他文献进行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贯云石 孝经直解 饶尚宽 语言接触 语言特点

贯云石(公元1286~1324年),我国元代著名的维吾尔族文学家,在散曲创作上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过重大影响。贯云石流传于世的为适应元代统治者进行经典普及而著的直讲体文献《孝经直解》影响也较大。

元代直讲体文献,是元代朝廷选用汉儒为蒙古皇帝、太子、诸王及大臣讲解儒家经典的经筵讲稿。除宫廷经筵讲义外,元代直讲体文献还包括一些儒家经典的普及性读物,如贯云石的《孝经直解》、郑镇孙的《直说通略》、许衡的《小学大义》《大学要略》《中庸直解》即是。元代直讲体文献的读者包括蒙古、色目族官员和平民,以及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汉人百姓,是研究元白话的重要语料。这种直讲体文献“用明显带有‘蒙古汉语’特征的通俗浅近的口语讲说经籍大义”①,反映了元白话特殊的语言现象。“关于元白话特殊语言现象,是指在元代使用汉语的过程中的一些句式受蒙古语的影响,呈现出与标准汉语语法不一致的地方。”②

对《孝经直解》的语言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前只有饶尚宽(1986)的《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③及吕雅贤(1993)的《〈孝经直解〉语法特点》④两篇文章。吕雅贤旨在分析《孝经直解》在词法和句法两方面同前代相比所发生的主要变化。而饶尚宽的《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则是较早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揭示了贯云石《孝经直解》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及特点。此文发表至今已有20余年,今天我们重读这篇文章,其学术价值值得重新认识。

一、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揭示《孝经直解》的语料价值

语言接触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语言研究领域,特别是从事汉语史语法研究才开始关注的一个领域,而《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早在1986年就已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并揭示了《孝经直解》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而且这些研究内容也正是近年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

(一)关于“根底”。

《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认为:

“张相《诗词曲语汇释》卷六曰:‘根底(跟底、根、根前、跟前、底),犹云面前或旁边也。’《孝经直解》亦有此用例,如‘根前侍奉来’(《开宗明义章第一》),但更多的用例与此有别。如:

那卿大夫早起晚息,休怠慢,官里根底服侍着。(《卿大夫章第四》)

母亲心底爱的心,官里根底爱的心,这两件儿父亲根底都有着。(《士章第五》)

以上例句中的根底是很难用前面或旁边来解释的。”

通过与元代白话碑文同类用法进行比较,参考蒙古族学者巴雅尔的研究,《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证明“‘根底’实为蒙语与格的意译,其作用相当于汉语的介词‘对、对于、给’之类,指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事。”⑤

关于“根底”,曹广顺、陈丹丹也专门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古本《老乞大》中‘根底’便是动作的对象,相当于汉语的‘向、对’。”⑥

(二)关于“有”。

《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认为:

“《孝经直解》中的‘有’一部分可作‘有无’之‘有’来理解。另外大量的‘有’字用于句尾,比较奇特,如:

这般呵,自家的大名分也不落后有。(《诸子章第三》)

不是在先生人制下有法度的衣服,不敢穿有。(《卿大夫章第四》)

以上‘有’字按汉语的语感显然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去掉,也不影响文意,这类‘有’的用法来自蒙语。”

(三)关于“呵”。

《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认为:“‘呵’为语气词,汉语常用。问题在于,《孝经直解》中的‘呵’用得过多,大大超过汉语语感的需要,可能为了舒缓语气,增加译文的亲切感,同时与蒙语的构词法也有关系。”

关于这一观点,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曹广顺则认为,“呵”位于句末表示假设。祖生利也认为语气词“呵”作为假设从句标记,“呵”犹“若”。对语气词“呵”的研究,虽然饶尚宽与曹广顺的观点不完全相同,但将其作为元白话特殊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关注点是相同的。

(四)关于“处置式”和“宾—谓”句式。

《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明确提出:“从句法上说,《孝经直解》有两种句型值得注意。一种是把(将)字句,即所谓‘处置式’……‘处置式’是中晚唐以后汉语常见的句式,蒙语也有这种句式,只是译法不同……另一种是直接把动词谓语的对象放在动词谓语之前,从语义上构成‘宾—谓’式这样的句式,与汉语有别,然而,却是蒙语的正常语序。维语同样以此为正常语序。至今甚至一些新疆本地汉族同志说汉语都用这种句式,正是受少数民族语言句法影响的结果。”⑧

比较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对元白话特殊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在时间上有先后,研究的语料有所不同,但对元白话中的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及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解释这些现象的来源和得出的结论大多一致。《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指出了《孝经直解》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并探寻这些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虽未使用“语言接触”的术语,但却是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探寻《孝经直解》的特殊语言现象,揭示了《孝经直解》独特的语料价值。

《汉语史中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一书前言中指出:“在语言史研究领域,较早注意到其他语言对汉语发展影响问题的,是王静茹(1935)、吕叔湘(1940)等学者;1953年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发表《关于汉儿语言——试论白话发展史》一文,首次系统考察了中古以来受阿勒泰语影响形成的北方‘汉儿语言’的发展、盛行及消亡的过程。此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沉寂。”⑨因此,《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专门将《孝经直解》中的那些反映少数民族语言形式的词语及特殊语法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明确揭示《孝经直解》的语料价值,反映了作者在学术上独特的眼光。

太太其实有数,干脆跟他挑明了说,你不用查我,没有事的。又说,这么多年了,你一直在外面忙应酬,要有事早就有了,还能等到现在。冯一余又执着地回到原来的疑问,说,既然你没有网恋,干吗我一过来,你就关闭网页呢?太太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说,咦,已经跟你说过了嘛,我习惯了一个人看东西嘛。

二、为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

《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将贯云石《孝经直解》的特殊语言现象与蒙古语及现代维吾尔语进行分析比较,并探寻这些特殊语言现象的来源,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是与《孝经直解》同时代的《蒙古秘史》中的同类用法进行比较,证明《孝经直解》具有少数民族语言特点的词语、句式,与《蒙古秘史》有相同的用法。二是与《孝经直解》不同时代的现代维吾尔语进行比较,证明《孝经直解》中的处置式及“宾—谓”式,与汉语有别,与现代维吾尔语中的语序相同。《孝经直解》中之所以有这些用法,是受到蒙古语和维吾尔语的影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以上研究方法为现代学者研究元白话特殊语言现象时广泛使用。

在《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中运用了不少蒙古语、维吾尔语的相关材料,在写作过程中,为确保相关材料的准确无误及研究结论的严密科学,遇到与蒙古语、维吾尔语有关的问题,饶尚宽曾多次向蒙古族同事及维吾尔族同事请教求证,这既是将元代蒙古语文献同现代活的语言相结合、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也充分体现了一位学者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值得生活在新疆多民族环境中从事语言接触研究的学者学习和借鉴。

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总结了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特点形成的原因:“第一,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培养和熏陶,精通多种民族语言。第二,他出身于少数民族家庭,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更了解这些语言与汉语的差异,深知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特殊困难,因之,他的译文采取了独特的方式,即在当时汉语口语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运用少数民族所熟悉、所便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表述方式,其中既有元代汉语口语的时代特色,又有明显的少数民族语言特色,充分满足了那些粗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读者的特殊需要,这在当时确实是独具一格而又合乎时宜的。《孝经直解》其所以深受元仁宗的重视并能流传于世,这种语言上的特色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⑩以上论述总结了像贯云石这样精通民汉多种语言的少数民族双语人才,在讲解、传播传统经典时通俗化、口语化的过程,这些研究成果为新疆多民族语言文化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关于《孝经直解》语言研究的思考

(一)《孝经直解》的词汇研究应进一步加强。

《孝经直解》中在语言接触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句法结构已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构成其特殊语言特点的词汇系统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同为直讲体的许衡的《小学大义》《大学要略》《大学直解》《中庸直解》,是元代汉族学者使用通俗的元代白话对儒家经典进行的讲解,目前已有暨南大学佟晓彤(2007)的硕士论文《许衡直解作品词汇研究》通过对“许衡直解作品对《汉语大词典》的补正作用;许衡直解作品中双音词的字序对换研究;许衡直解作品词语方言例释”等问题的研究,揭示了许衡直解作品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具有的重要价值。《孝经直解》则是出自精通汉语的维吾尔族作家贯云石之手,其中使用了大量元代通俗的口语词汇及反映少数民族语言形式的词语,它的出现在我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饶尚宽的《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一文只列举了一部分反映少数民族语言形式的词语,若能对《孝经直解》的词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究直讲体汉译经典在语言接触和文化互动形成的汉语翻译过程中,是如何选取元代白话词语及少数民族语言形式的词语解释汉语传统经典,进而影响汉语词汇发展的,对近代汉语词汇系统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孝经直解》的词汇研究应进一步加强。

(二)《孝经直解》的语言接触研究有待拓宽。

(三)与元白话其他文献进行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注 释:

①祖生利:《试论元代的“汉儿言语”》[J],《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二辑),2009年,第130页。

③⑤⑧饶尚宽:《试论贯云石〈孝经直解〉的语言及其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第91~98页,第92~93页,第91页。

④吕雅贤:《〈孝经直解〉语法特点》[J],《语文研究》,1993年第8期,第42页。

⑥⑨⑩遇笑容、曹广顺、祖生利:《汉语史中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年,第1页。

宋晓蓉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女)

〔责任编辑:贺朝霞〕

H13

A

1671-4741(2015)01-0071-04

黄晓东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女

猜你喜欢
根底孝经试论
近20年来明末至清中期《孝经》学研究述评(2001—2020)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孝经》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讨论中心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根底”“拼却”释义商榷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降低露天爆破大块率及控制根底产生的措施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