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高校就业信息系统探析

2015-03-21 07:25
时代农机 2015年10期
关键词:媒介信息

庄 璐

(长春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吉林 长春 130117)

1 高校就业信息的传播特点

(1)信息源纷繁复杂。信息的传递过程都是经由传播者、传播媒介再到接受者,高校的就业信息纷繁复杂,每所高校都有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基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变得越来越宽泛,就业期望也在逐渐调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思维会更加开放,也会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岗位。因此,高校作为信息的中转站,也会将大量的就业信息将以转发,所以当寻找信息源的时候,会出现信息源不确定或者信源出错、张冠李戴的情况。

(2)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媒介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人们刚刚对微博的研究热情正处高涨的时候,微信悄然地出现在了智能手机上,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的进步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加速的作用,高校的就业信息也从以往的QQ群发布发展到了今天的网站实时更新、微信平台的定期推送等,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丰富了传播的渠道。

(3)受众反馈间歇性。就业信息主要是传递给有就业需要的应、往届毕业生,然而,大面积的受众群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能够高效利用信息并给予适当反馈。关注媒介的人往往要大于有效利用信息的人数,比如就业信息网的相关模块定期会有一定的人次浏览读取,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真正地将所接受的信息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由于地域环境、就业期望、信息本身的客观要求都会限制信息的充分使用,因而受众的恰当反馈也是间歇性而不是长期的,只有当自身条件与信息高度匹配时才能给予反馈。

2 高校就业信息的传播模式

(1)属于大众传播模式类型。第一个在传播学界影响颇深的是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这个模式如图1所示是直线型的,虽然之后的学者提出了更为复杂和丰富类型的传播模式,但是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能让我们清晰地分析传播过程的各个阶段及要素,对于高校的就业信息传播也适用。信息源将信息通过发射器包括电子邮箱、电话、信函等形式发送出来,而在发射器这个阶段中,高校就业部门承担了再一次编码的职能,一般情况是直接将信息复制,如果是信函或者图片的话进行再次的文字输出,通过信道(网页、微信、QQ群、手机短信等)传递出去,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噪声的干扰,噪声来自服务器、网速、流量等因素,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信息都会正常传递,最后通过接收器(电脑、iPad、手机等)的解码,传递到信息的接受者,这是大众传播最为典型的模式类型。

图1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2)议题设置影响信息关注度。议题设置理论是美国研究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1976年提出的:“受众通过媒介不仅了解公众问题及其他事情,而且根据大众媒介对一个问题或论题的强调,学会应该对它予以怎样的重视。”这个理论最开始被应用于候选人竞选中,从中发现媒介议程对公众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予以强调的观点内容,可以影响受众的关注度,虽然无法干扰大众的思想,但是却可以影响人们关注的方向和顺序,这也是大众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

高校就业信息传播也要依靠媒介来进行,在每次信息发布时对于时间紧迫的招聘信息或者用人量较高的信息都可以运用议题设置来增加必要的关注度,例如网站置顶、微信平台的头条信息放置、重复多次信息发布等方式都属于利用媒介来增加信息的阅读量。同样,为了不影响信息主体的内容要义,就业部门在转发信息的时候也可以将题目更改为吸引力较强的题头,这样的方式也是侧面的利用议题设置影响关注。

(3)“把关人”理论的应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高校就业部门的教师理所应当的成为了这一条件下的把关人。任何信息的处理不当都会带来危机,而一些看似不重要的误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积累都会变为随时爆炸的炸弹。在传递信息时,有必要的设置专人来审核信息,部分高校的就业信息网都会有企业登录的模块,一些尚无资质的企业登录后发布招聘信息,网站的后台则需要专人对此进行查询和审核,无误后才能允许其发布信息。由于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一旦忽略审核直接发布,几秒之内就会有大量的关注和转发,如果大范围扩散,那么错误就无法收回了。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任何一个细微的小问题,处理不当都有机会成为话题,造成麻烦。只有掌握了危机渠道,并提前加以控制才能利用好这把“双刃剑”。

(4)合理利用媒介扩大传播效果。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曾表述,人类在拥有了某种媒介才有能力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及社会活动,以此来阐述媒介在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当然,他的理论没有将社会整体的大环境相协调联系,但是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合理地利用传播媒介能够扩大传播预期效果,实现传播者最初的目的。除了做好“把关人”的工作,就业工作者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还需要把握一定的导向性,首当其冲的是一切信息应符合道德标准,其次,借助多种媒介平台的辅助,在传播信息时加强品牌建设,利用微信平台、网站等渠道发布系列活动信息,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的关注量,在活动中扩大影响力。同时,针对企业性质和招聘特质,利用媒介,获得优秀毕业生的关注,进而从单位和学生的两个角度不断扩大就业品牌,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3 建立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1)信息收集与管理系统。按照信息传播的过程,信源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是第一步,也是系统成型的重要一环,会为之后的步骤打下良好的基础。统一就业信息的接收源头,尽量将高校的对外邮箱统一为一个官方邮箱,对于日常接到的电话需求信息也进行整合;利用数据库将就业信息的传播者也就是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近年来的岗位需求加以记录;对就业信息网的单位登录模块设置专人专查,防止非法信息的扩散;阶段性地对信源进行人工的电话和实地走访核实,保障信息源头的准确性;将招聘信息做合并同类项管理,避免重复信息的多次发送,带来受众的疲劳;对学生登陆模块产生的数据做跟踪和调查,增加不同功能的模块内容,丰富系统的服务能力。实时保证数据库的更新,及时的掌握第一手的变动信息,系统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就业信息收集与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2)信息分类与管理系统。信源的准确把握能保证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真实性,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就业部门在核实内容无误后发送,在此阶段要同时进行的是对信息分类管理,可以给日后信息整理带来便捷。在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数据系统,设计参数将不同类型的就业信息分类汇总,也可针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分类,就业部门在有需要时能够通过检索就可以查询到目标内容。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未来的几年之内应对国家、省、市的就业政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升级,由于数据庞大,在设计中要考虑到读取速度,内存大小等因素,还要考虑到日后升级的难易程度以及与其他系统兼容的问题。

(3)信息跟踪与服务系统。由于信宿的多样性和反馈间歇性,信息的跟踪有一定的困难,可以采用较为传统的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数据回收反馈,也可建立跟踪和服务系统。在已有的就业信息网站学生和单位登录界面设立反馈模块,登录填写接收和反馈情况,后台下载管理,了解信息传递是否畅通,并对之前的工作做检验,指导下一步的就业工作。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的就业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的学科,运用传播学理论能够将高校的就业信息传播的脉络清晰的梳理开来,也会为未来的就业工作指出更为广阔和明亮的空间。

猜你喜欢
媒介信息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订阅信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展会信息
媒介延伸下的当代设计媒介转向研究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