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中的“天人合一”
——以“倚天屠龙记”为例

2015-03-21 07:42陈建林
文教资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张无忌天人合一周易

陈建林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金庸作品中的“天人合一”
——以“倚天屠龙记”为例

陈建林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金庸作品独特的哲学价值和武侠思想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小说中复杂的文化、社会、历史、兵法及艺术等,莫不依“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衍生发展。文章以“倚天屠龙记”为例,探讨金庸武侠思想的正与邪、武功追求的阴阳平衡、岛屿生活和人生梦想、精通医术和治病救人、感情矛盾和追求境界。在生成演化和文化传承中,“天人合一”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天人合一 金庸 武侠思想 周易 《倚天屠龙记》

一、人之道和天之道

在西方自然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常被认为是一种彼此对立的主客(“I and Thou”)关系,在中国哲学里,这种关系通常作为一种和谐的“部分与整体”(“Part and Whole”)的关系而存在。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希望为自然说一句话,为绝对的自由和荒野说一句话,作为与人类的自由和文明形成对比,与其说人是社会的成员,毋宁说人是自然的居民,是自然的一部分”。金庸创作的《倚天屠龙记》(以下称《倚天》)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充满了乾卦《象传》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坤卦《象传》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易经中蕴含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的观念。其中八卦的性质、六画卦的构成和六十四卦的排列结构都体现着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八卦中乾的性质是“健”,就是天的性质;坤的性质是“顺”,也是地的性质。六十四卦的排列结构,含有天、地、人的意义。乾坤两卦居首,代表创生化育万物的天与地,其余六十二卦代表万物,而人则包含在万物之中。天时地利人和意味着天地的运动和人类社会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顺应规律,天人合一,人的主观和大自然的客观和谐一致,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种“超越经验世界而又内在于万物的‘道’,使现象界一切具体事物得以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不完全性,个体得以与天地、与道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李曙华:2002)

天、地、人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都各有规律,又相互依存,就是天道、地道、人道。金庸作品中独特的哲学价值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作品中错综复杂的文化、社会、历史、兵法及艺术等,莫不依“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衍生发展。

二、“天人合一”的应用

1.武侠思想的正与邪

从传统的武侠思想上看,有很多正邪的观念,而在金庸的思想观念上,有很多突破了这个所谓的正与邪,如《倚天》书中第十回,百岁寿宴催肝肠中:张三丰说:“……天鹰教又怎么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这种对立统一在作品中无时无刻地体现。武功和道教、佛教、儒教一样要发扬光大,各门派都有自己的绝活,其中首要条件是要将一些秘方、密宗、秘籍等传给可靠的人,实际上就是文化及科学的传承。人们始终担心最有价值的东西传给了心术不正或不会正确利用的人,结果害人害己,武功越高强危害越大。如《倚天》中的陈昆、谢逊。金庸赋予正与邪、高雅与通俗的新观念,充分说明了金庸对武侠传统思想的升华和超越。

2.武功追求的阴阳平衡

金庸笔下的武功“降龙十八掌”“亢龙有悔”“飞龙在天”等其招式名称来自易经,武学的最高功夫《九阳真经》、《九阴真经》、《乾坤大挪移》、《太极功》都与《周易》有关,“伏羲画卦,开始于乾坤阴阳,而乾坤阴阳,又始于太极”。太极理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由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阴”与“阳”组成,这一思想在太极图中得以显示。太极图作为对宇宙运动变化的解释,象征着和谐、平衡和阴阳两极力量的和平共存。《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既对立又统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互相平衡、彼此调和,就可以称之为道。对应的武功要阴阳相济,刚柔互补,追求的是刚柔平衡的最高境界。

3.岛屿生活和人生梦想

从时空跨越(天时)、地理位置(地利)和心理需求(人和)看金庸作品,金庸叙述的故事时间前后跨度一百余年,以元末明初为时代背景。“生生之谓易”(《系辞传上》),“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卦《彖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传下》),生是宇宙的基本法则,普及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周流不断。对张翠山、殷素素和谢逊三人困在冰火岛上的生活描写,住山洞、用叉子叉鱼、水果野菜充饥、树枝扎木筏等生活淳朴自然。但有了张无忌之后,下一代的生存和繁衍问题使得他们时刻梦想能回到中原。无忌之意是不忌于谎言,张无忌九岁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谎言。老实、善良的无忌回到中原,残酷的现实使他重新审视谎言的意义,并亲眼目睹了父母的双亡,历经千辛万苦,屡次被骗却不改宽厚之心,为了追求梦想,始终心存不悔。

4.精通医术和治病救人

有阴就有阳,有对就有错,有毒就有解,中庸之道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张无忌回到大陆中了玄冥神掌的阴毒,以为自己没有几年可以活了,经张三丰等人输入阳气,上蝴蝶谷找到蝶谷医仙胡青牛施救,仍无法去除寒毒。在胡青牛身边,张无忌读医书、摘草药、背药方,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钻研,不但将胡青牛的十余种著作都翻阅一遍,其余 《黄帝内经》、《华佗内昭图》、《王叔和脉经》、《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王焘外台秘要》等医学经典,都一页页地翻阅。胡青牛见无忌善解人意,山居寂寞,大是良伴,便日日指点他医理中的阴阳五行之变、方脉针灸之术。他潜心钻研,学得极是用心。胡青牛见他悟性奇高,对《黄帝虾蟆经》、《西方子明堂炙经》、《太平圣惠方》、《灸甲乙经》、孙思邈《千金方》等医学尤有心得,不禁叹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又得遇我这个百世难逢的明师,不到二十岁,该当便能和华佗、扁鹊比肩了。”胡青牛是非明教人士不救,有“见死不救”的名号。善良的无忌抓住机会,用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积攒美德,按照天地之道行事,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

5.感情矛盾和追求境界

董仲舒说:“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和故万物不失”(《礼记·乐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自然界如此,对人类社会而言,“和”亦是他们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最佳条件。金庸在故事中总是将主人公的命运放在历史大变革之中,对主人公的爱情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运用戏剧表现手法展现故事情节。《倚天》中张无忌身边的四个女性在金庸的笔下刻画得栩栩如生,矛盾重重。正如无忌所言:“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对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意存怜惜,但对赵姑娘却是……却是铭心刻骨的相爱。”他最终放弃权位,与赵敏走向大自然,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是《倚天》追求的生活梦想和人生最高意境。

三、生成演化和文化传承

人体有三阴三阳配脏腑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文化有生成演化的传承机制。86岁高龄的金庸先生以“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的博士论文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正如他本人获得“2008年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颁奖典礼上的讲话:“如果说我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么就是永远不停地学习。”

1.武功秘籍的传承

《倚天》中从宝刀屠龙的出现,到最后张无忌终于领悟了武林至尊的奥秘说道:“‘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这十六个字的真义,我今日方知。所谓‘武林至尊’,不在宝刀本身,而在刀中所藏得‘武穆遗书’。以此兵法临敌,定能战必胜,攻必克,最终自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了。”人们要生存,少走弯路,武功秘籍就像人们生活中积累的宝贵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一样,需要想尽办法传承下去。

2.历史知识学习

金庸的武侠小说流传了五十多年,畅销全球。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说明语言修养是文学家最基本的条件。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用美的语言写成的。金庸作品中的语言美,常常是妙不可言,作品中处处体现了他的语言功底及在文学中的运用。他的作品往往与历史联系密切,随时可以运用历史故事贯穿其中,看他的小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3.语言文学研究

金庸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很多作品也收录在中国大陆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的部分片段。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了“金庸小说研究”选修课,金庸小说系列讲座登上央视《百家讲坛》,金学研究著作更是层出不穷。《天龙八部》片段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笑傲江湖》被收录到《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四辑中。其中《鹿鼎记》翻译成英文,牛津大学1997年出版。《The Deer&the Cauldron》1993年在澳洲国立大学学报《东亚史》发表。

4.影视文化传播

金庸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都被搬上了银幕和荧屏,其中几部武侠小说甚至被反复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中国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非常值得保留和学习,优秀的武侠小说甚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应该继承发扬并代代相传。

5.弥补大陆武侠文化的断裂

五四运动以来,武侠小说受到很大的抨击和压制,甚至作为封建迷信低俗的文化来评判,到上世纪40年代,武侠小说在大陆几乎消失了。香港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几乎成了武侠小说的避风港,具备了延续武侠小说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金庸的武侠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弥补了中国大陆武侠文化的断裂。

四、结语

顺天应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得到充分印证,同时也是顺应大自然和生态平衡的思想。社会要文明,人类要进步,生态要平衡,珍惜生命和大自然天地的赐福。在爱护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人类与乾坤共成长思想基础上,时刻想着为后代造福并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天人合一”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1]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曙华.《周易》自然哲学与生命实践[J].周易研究,2012(2):58-64.

[3]康学伟.论《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8(4):27-30.

[4]丁世忠.金庸小说与《周易》[J].周易研究,2004(4):31-35.

[5]陈建林.语言符号的文化内涵[J].Research Communication,2007(12):1-5.

[6]程爱民.论梭罗自然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9(2):62-70.

猜你喜欢
张无忌天人合一周易
所学都忘掉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殷离的哲学
甜甜的“蝴蝶茧”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周易》与《孙子兵法》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