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富士苹果套袋、摘袋前后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克服方法

2015-03-21 06:55曲忠峰张颜春刘文林李仁芳
果树资源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摘袋果面红富士

曲忠峰,张颜春,刘文林,李仁芳

(1.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局,山东 平度 266700;2.平度市绿洲植保中心;3.平度福临家园)

红富士苹果套袋是目前提高果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办法。在本地,这项技术已实施多年,但摘袋后果实往往表光暗淡不亮丽,裂纹(口)多、果面皲皮粗糙、外观质量差、果品等级低,直接影响了果品销售,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收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苹果套袋、摘袋前后的用药上存在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其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旨在为生产提供借鉴。

1 存在问题

1.1 套袋前后存在的问题

1.1.1 药剂混合种类多、浓度高 在本地,红富士苹果一般从谢花后7~10d开始到套袋前要喷3次药(肥),以杀灭病虫,补充营养,保证果实安全入袋。多年来,不少果农唯恐套袋前病虫防治不彻底,影响后期果品质量,往往不顾当时的天气变化和幼果抗药力低等现实情况,习惯盲目地将多种杀菌剂、杀虫剂、补钙叶面肥混合一体使用。尤其在套袋前最后一次用药更是混合种类多(5种以上),并且每种药剂的浓度都是其使用范围的高值。这样混配的药液,用水量少,其浓度大大超出幼果所能承受的范围,喷到果面上则会刺激或直接造成果面伤害。倘若再遇上象2014年5月中下旬(套袋前)出现的异常高温天气(5月20-31日平均最高气温高达31.8℃),造成药液中水分快速蒸发,喷到果面上的药剂浓度会变得更高,甚至产生高温性药(伤)害,加重果面裂纹、皲皮的发生,这种现象在树体结构不合理的老、弱树上及枝叶少、叶片小、叶果比小、光照强的部位或套用内层袋是黑色的双层纸袋的,表现更明显,这是造成摘袋后果实裂纹(口)、皲皮的一个重要原因。

1.1.2 冲洗式喷药 不少果农唯恐幼果表面的茸毛造成不着药或着药不均而影响防治效果,因此每次喷药总是反复进行,直到果面有药液滴(淌)下为止。这样,使幼果较长时间地淋浴在高浓度的药液中,增加了吸收量,再一次加重了药剂对果皮细胞的伤害。尤其近几年为图省力,选用喷射力强、雾化程度低、弥漫性差的喷枪,造成的伤害更明显。

1.1.3 袋口封扎不严,药水漏入袋内 为赶时间迅速完成套袋,不少果农在套袋过程中不能将袋口封扎严实或不能将袋底通风口打开。这样,在套袋后喷药时很容易将药水漏入袋内,长时间积聚在梗洼、萼洼处排放不掉。再加上后期袋内的高温高湿环境,加重了对梗洼萼洼及周围果面的伤害,造成其裂纹(口)、皲皮。

1.2 摘袋前后存在的问题

1.2.1 摘袋前不喷药 在当地,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不少果园在摘袋前不喷药,只在摘袋后喷1~2次药。红富士苹果摘袋(多为双层纸袋)一般在采收前20d左右进行,多在9月下旬。此时,正是苹小卷叶蛾第4代幼虫和棉铃虫第4代幼虫发生期,这些幼虫很容易蛀食刚摘袋的苹果。同时,9 月下旬温度尚高,雨季刚过,仍时有降雨,这种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多种病菌(炭疽病菌、粉红聚端孢菌、链格孢菌等)的繁殖浸染,增加了摘袋果的发病几率。在这种病虫易发生的环境里,仅靠摘袋后进行喷药防治,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后期很难收获到高质量的套袋苹果。

1.2.2 摘袋后喷药过早 为防止摘袋前不喷药对果实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少果农在摘袋后立即喷药。虽这次使用的药剂种类较套袋前有所减少,但其使用浓度、混配方法仍与套袋前一样。这对在袋内生长发育已达3个多月表皮细腻幼嫩的苹果来说,刚一出袋还没有适应从袋内到袋外的环境变化就遇上了高浓度药液的刺激,必然会对表皮产生伤害,倘若此时再遇上干燥的西北风或东北风或降雨、大雾,更会加重裂纹(口)、皲皮的发生。

1.2.3 喷施含有生长调节剂或易污染果面的药(肥)剂 由于偏信不法商贩的过头宣传,不少人在摘袋后喷药时选用了含有生长调节剂或易污染果面的药剂(粉剂或乳油剂)、叶面肥,结果造成了果实生长过快,致使果面皮孔开裂、木栓化程度加重,出现裂纹(口)、皲皮。同时污染了果面,导致光泽暗淡不亮丽,降低了果品质量,减少了经济收入,得不偿失。

2 克服方法

2.1 套袋前后采用的方法

2.1.1 减少药剂混配种类,降低使用浓度 从谢花后到套袋前的果实组织幼嫩,其应对病虫害、药剂及不良气候等方面的抵抗能力很低,稍有不慎,便会对果实的生长发育造成重大损失。尤其在套袋前使用的3次药剂中,每次混配都要种类适宜、使用浓度适当。多年的实践发现,在果实发育的这一敏感阶段,每次混配的药肥种类不能超过5种,其使用浓度要比其推荐浓度降低20%~30%,增加清水用量,提高安全程度。尤其遇上高温天气,更应注意适当降低使用浓度。同时要选用内层袋是红色蜡制的双层纸袋,以防因高温药(伤)害而造成裂纹(口)、皲皮的发生。

2.1.2 喷施适量药水,忌冲洗式喷药 在谢花后到套袋前的3次喷药中,在减少药肥混配种类和降低使用浓度的同时,还应注意每次喷施药水的数量。提倡“细、均、严”雾化喷药,努力做到不漏不淌,全面覆盖。反对使用喷枪冲洗式喷药,坚决杜绝过量使用药水,造成叶面、果面哗哗流淌现象的发生。实践证明,在667m2栽55株10年生以上的盛果期大树,每次667 m2用药水250~300kg,使用长杆喷雾器雾化喷药,就可有效地覆盖所有枝、叶、果,防止病虫侵染并能明显控制或减少因药剂造成的裂纹(口)、皲皮。

2.1.3 规范套袋操作过程,防止药水漏入袋内

苹果套袋虽可有效地防止病虫侵染,提高果品质量,但不规范的操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尽人意。多年的实践发现,袋口封扎不严、袋底通风口打不开,致使药水漏入袋内,并较长时间积聚在梗洼萼洼处是造成裂纹(口)、皲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不失时机保证质量喷好套袋前3次药的基础上,必须严格规范套袋中的每一个操作过程。尤其要注意封严袋口,打开袋底通风口,严防药水漏入袋内。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因此而造成的裂纹(口)、皲皮。

2.2 摘袋前后采用的办法

2.2.1 摘袋前3~5d喷药 在当地,红富士苹果多在9 月下旬开始摘袋,为防止此时“秋分”刚过,气温尚高,时有降雨而引发的炭疽等病菌的繁殖侵染和第4代苹小卷叶蛾幼虫等害虫对摘袋果造成的危害,必须在摘袋前3~5d喷一次杀菌杀虫剂。这样既可杀灭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病菌虫害,净化果实周围环境,又能避免农药污染果面,为果实安全出袋创造了有利条件。为防止缺钙等生理病害的发生,可在这次喷药中混加叶面钙肥,以全面提高果品质量。

2.2.2 摘袋后3~5d喷药 由于红富士苹果摘袋后到采收期间还有20d左右的时间,不少年份此时仍是温度高、湿度大,可再一次诱发病虫的繁殖侵染。同时,这一阶段又是果实膨大、需钙量大的一个速生期,所以要在果实摘袋后3~5d,在其已逐渐适应了由袋内到袋外的环境变化,果皮逐渐老化后再喷1~2次药肥。这样,可进一步预防病虫侵染和农药对幼嫩果皮的伤害。另外,若摘袋后遇到降雨时,雨后要立即喷一次杀菌剂。

2.2.3 使用不含生长调节剂或水剂的药肥为保证摘袋果的外观质量,摘袋后不要使用含生长调节剂或易污染果面的粉型或乳油型杀菌杀虫剂和叶面肥,使用由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不含生长调节剂、不污染果面的水剂药肥。这样不但能防止果面产生裂纹(口)、皲皮,提高果品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安全放心健康的无公害果品。

2.3 科学施用肥水是提高果品质量的基础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做好红富士苹果套袋、摘袋前后合理用药的同时,在这一阶段,科学地施用肥水更是提高果品外观质量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套袋前、摘袋前全园各浇水一次,保持园内湿度,为果实生长创造适宜环境。前者浇水,既可促进幼果生长,避免后期果面发生裂纹(口)的潜在危险,又能防止或减少日灼果发生;后者浇水可促进果实均衡膨大、增糖着色,避免或减少发生裂纹(口)、皲皮。二是摘袋前(8月下旬左右)要适量施用N 肥,不要过量过多地追(冲)施高N 型肥料,以免影响果实着色和因果实生长过快造成的裂纹(口)、皲皮。三是在秋施基肥混加中微量元素(钙、硼、锌等)的基础上,还应抓紧抓好套袋前3次和摘袋前后2~3次叶面钙肥的补充施用,这样既可防止或减少因缺钙造成的生理病害,同时,又能提高果实表皮的韧性,从根本上预防裂纹(口)、皲皮的发生。

猜你喜欢
摘袋果面红富士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蜗牛:造成猕猴桃采前果面污渍的“真凶”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安徽:砀山红富士苹果价格持续攀升
红富士
苹果摘袋后不上色的原因
2013年富士苹果果面裂纹发生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