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华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以荒山荒坡为主的原则。在公路取土场的选择阶段,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使用荒山、荒坡等作为取土场,根据取土场地区的实际地形地貌情况,合理的制定具体的取土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的实际用量科学取土,严谨各种滥挖行为。同时应该确保取土场取土后具有规则的形状以及平整的取土场底部,并设置完善的排水措施,以便于后期的复耕与植被恢复。
(2)先取后补的原则。在取土场的取土施工中,对于无法用于公路路基填筑施工的耕植土,应当在施工现场挖出以后进行集中的堆放,并在后期公路工程完工以后作为恢复植被的表层覆土以及客土使用。
(3)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公路工程取土场的恢复过程中,应该根据地方的实际规划因地制宜的进行恢复,尤其是充分考虑到各种荒山荒地在作为取土场使用以后如何用于农田、水利以及鱼池等建设,都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实现取土场恢复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对公路工程取土场边坡进行削坡。在公路项目建设取土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取土场的现场动态管理,尤其是避免扩大扰动面积,采取分块分段取土的施工作业方式。同时为了保证取土场开挖边坡的稳定,必须结合实际地形对取土场进行三面或四面削坡,在坡率的控制上,如果高度不足8 m,坡比可以按照1∶0.75 控制;如果高度超过8 m,则应该每8 m 设置一级平台,平台宽度一般在4.0 m 以内。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对沟口洪积扇部分,应该尽量以取平造田或挖成台阶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形成梯田来种植农作物,以起到保持水土流失及造福当地的效应。
(2)完善取土场排水设施。在取土场的恢复处理施工中,应该结合施工作业区域的实际气候环境情况,尤其是降雨情况,要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重点是在取土场上部坡肩以外一定范围以内设置挡水埂,同时在挡水埂外侧设截流排水沟,以便于将坡顶以上的来水引至两侧,并顺坡排至临近的沟渠或河道。对于取土场的坡脚位置,应该同样设置排水沟,尽量采用施工简便、成本较低的土沟,并将沟内壁夯实,进而确保实现将降雨径流引入自然沟道或原有排水系统。
(3)取土场的平整以及覆土施工。在完成取土场的削坡以及排水完善以后,应该及时的进行平整处理,平整所用材料应尽量选用公路项目建设中产生的弃土弃碴。对于取土场植被的恢复场地整理,主要有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以及全面整地等几种处理方式。其中穴、带状整地主要适用于采用大苗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鱼鳞坑整地主要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施工;全面整地主要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或者是实行林农间作的取土场植被恢复施工。同时,为了确保后期植被恢复中绿化植物的成活,在场地平整处理以后应该及时的覆盖耕植土作为绿化表土,厚度必须在30 cm 以上。
(1)取土场植被恢复具体方式的选择。在公路工程取土场植被恢复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重点确保植被恢复方式的针对性。其中,对于山坡坡面由于取土后破坏了梯田、树木、灌草等基本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为了解决小区域内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应该采取削坡护坡以后,对开挖区整平、清理杂物的办法整地造林或修筑农田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河道滩地等位置的取土场,则应该全面的将临水面清除干净,一般情况下将边坡修整理成为自然坡,并在取土场的坡上种草,取土场的顶部种植树木或灌木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南方地区坑塘边缘取土场,则可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为人工湖或者鱼塘、藕塘等进行水产养殖,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需要对取土场进行边坡顶部都要种植树木防护;对于农田中的取土场,则可以作为长条井或蓄水池,实现取土场的生态处理与经济效益双重目标。
(2)植被恢复树种选择及造林密度的确定。在取土场植被恢复树种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坡位坡向与生态学特性,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宜的树种、草种,重点以常绿、速生优先林木为主,同时注重乔灌结合。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取土场需要营造农田或者是鱼池等进行农业生产,应该选择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的树种。如果植被恢复区域气候条件较为干旱,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瘠薄,则应该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的树种。对于造林密度的确定,应该按照取土场植被恢复的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综合确定。
(3)植被恢复造林方法的选择。对于植苗造林方式,如果采取裸根苗造林,必须确保苗木健壮、树干竖直,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要提苗踩实,再填土再踩实,最后覆上细土。对于地势较平坦的造林地,应该尽量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沟,苗木植于沟内,填土、浇水、扶正、踏实。对于栽植深度,应该按照立地条件、土壤墒情以及树种不同等确定,一般情况下应该适当超过苗木地径3~5 cm,如果气候较为干旱,则可以适当深栽。对于取土场边坡等植被恢复施工较为困难的地段,则应该注意采取各种特殊的植被恢复方式,主要包括生态植被毯法、挂网客土喷播、土工格室法、土工格室植草绿化、三维网植被恢复法、原生植物移植、植生袋法、藤蔓植物攀爬法等方法进行取土场植被的恢复。
(4)取土场植被恢复的抚育管理。在进行公路工程取土场的造林植被恢复以后,应当及时加强抚育管理,尤其是通过采取松土、除草、平茬、以耕代抚等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抚育,同时应该加强对植被恢复区域的树木进行病虫害防治。对于抚育次数,一般需要连续进行3~5年,每年1~3 次,如果取土场的植被采取的是实行林农间作的,可以结合间作作业进行抚育管理。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取土场由于面积较大,挖方量大,因而对于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尤其是造成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也较为严重。在公路项目建设中,应该根据不同项目取土场设计施工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取土场的地表植被恢复方案,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原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地绿化水平。
[1]蔡欣宇,汪平,周晶,等.风沙地区公路取土场施工的环境影响与恢复技术研究[J].公路工程,2008,(2).
[2]陶岩,江源,顾卫,等.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草-灌配置模式实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6).
[3]李林,姜德义,李田生.重庆九南生态公路路域绿化植物的生态区划与选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