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红
(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围场 068466)
在造林前1年,在落叶松采伐迹地上,分别设对照、机械整地和人工穴状整地3种方式进行造林试验。机械整地行距固定为2m,沟宽为50cm,深30㎝;人工穴状整地长、宽均为60㎝,深30㎝。造林后取土样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土壤样品的处理和物理化学因子的测定均严格按照土壤分析方法的国家标准和森林土壤试验教程测定,有机质测定采用稀释热法,速效氮的测定采用蒸馏法,速效磷的测定采用碳酸氢钠法,速效钾的测定采用醋酸铵溶液浸法,pH值测定采用电位法,含水率测定方法为125℃恒温烘烤法。造林树种为2a生华北落叶松。
表1 整地与不整地不同土层深度的最高温度及时间变化
整地对土壤温度影响的最大特点是土层比不整地升温快。不同的土层深度最高地温及所出现的时间见表1。整地与不整地地表处最高温相差4℃,整地的地表温度低于不整地;土壤深度15cm处土壤最高温度,整地比不整地高2℃;因此整地即能降低地表温度又能提高土层深度的温度。地表最高温,整地与不整地出现的时间相同,而土层深度15cm处土壤最高温,整地比不整地提前2小时,这是由于整地土壤指标发生变化,加快了地表热量向土层深处扩散速度。
从林地土壤热流方向看,夏季林地表土热量向心土扩散;春季从邻近土壤及下部心土向上部心土扩散;秋季林地土层上部心土向下部心土及地表扩散。
表2 3种处理方式20cm处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因为华北落叶松造林苗根系主要分布在20cm深土层中,所以在20cm深处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的含水量,测定结果见表2。2种整地方式与不整地相比较,不整地的土壤水分含量略高于整地的土壤含水率,但没有显著差异,相差最多的只有0.3%。因此,从土壤含水率角度讲,不整地的土壤含水率不比整地差,并且略高于整地的。
表3 3种处理方式土壤养分含量表
整地后1年,测定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见表3,塞罕坝华北落叶松迹地整地与不整地相比养分略有好转的迹象,但并不明显,养分含量没有质的差异,因此,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不整地造林其土壤养分并不比整地差。
表4 3种处理方式对造林苗木成活的影响
表4和u检验结果表明,不整地的自然成活率比较明显的高于整地的自然成活率;自然保存率(3年的)虽然不整地略高于整地的,但没有明显差异,这充分说明了不整地比整地在某些方面还要好,或者说不次。
(1)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整地与不整地相比,地表温度低,而15cm处的土壤温度高,出现的时间早。(2)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不整地的土壤含水率略高于整地的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能够满足适生树种的成活及生长。(3)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不整地的土壤养分略次于整地的,但没有明显差异,既没有质的差别。(4)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不整地植苗造林不论是自然成活率,还是自然保存率都略高于整地的,整地效果不明显,某些方面明显优于整地的。
1 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主板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