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孙学征
(绍兴市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绍兴 312000)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文献报道其术后残石率为16.7%~36.0%[1-2]。对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由于结石摩擦、嵌顿,胆管壁糜烂、溃疡形成,术中暴力取石等因素,容易出现术中胆道出血并进而导致取石不彻底、胆道引流不通畅甚至围手术期死亡。我院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手术治疗140例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合并术中胆道出血18例,全部止血成功,现报道如下。
18例术中胆道出血的患者中,男7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57.4岁。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14例,发热8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胆道结石手术史,手术次数1~4次,平均接受胆道手术次数2.1次,既往有胆肠吻合手术史者3例。入院检查12例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程度升高(WBC 3.8~17.8×109/L,N 59%~92%),肝功能检查发现ALT、AST、GGT不同程度升高者13例,TBIL 23~120μmol/L,DBIL 8~80μmol/L不同程度升高者11例。术前经MRCP及CT分析18例患者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情况,其中结石位于左/右肝管者4例;其余14例结石均广泛分布于肝内各级胆管,其中,结石位于左肝者8例,位于右肝者2例,左右半肝均有结石4例。13例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行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6例;行肝部分切除,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者12例。3例患者出血位于左右肝管主干,15例患者出血位于二级或以上肝内胆管。
18例患者均首先采用生理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浸泡(2 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50 mL生理盐水)的纱条填塞压迫配合麻醉控制性低血压止血。14例患者止血成功。其中13例术中取出纱条后出血停止,平均纱条压迫时间为10~40 min,平均24 min。1例取出纱条后反复出血,予留置纱条并将纱条另一端牢固缝在一剪有侧孔的导尿管一端,导尿管另一端放置经乳头置入十二指肠内5 cm左右,术后第7天在十二指肠镜下将纱条及导尿管一同取出,无再次胆道出血。4例患者予以阻断患侧肝动脉后,其中3例出血停止,1例阻断患侧肝动脉后仍有较多量活动性出血,考虑存在门静脉损伤,在阻断肝蒂后予切开肝实质,暴露出血部位后缝扎止血。
所有患者术中均止血成功,平均出血量80~700 mL。所有18例患者中,结石取净者16例,2例因血凝块堵塞远端胆管而放弃进一步取石,予留置T管待术后胆道镜取石。
胆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类型,通常认为与外伤、胆管结石与炎症、血管畸形及肿瘤有关[3]。近年来,外科手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经皮经肝胆管引流、肝脏活检、肝脏射频消融等医源性因素成为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4-5]。其中,外科手术所致的胆道出血多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关[3,6],肝内胆管结石术中合并胆道出血的发生率近年来无明确报道。本组病例中,胆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2.9%。由于本组病例均为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结石的反复生长可能加重胆道上皮损伤及炎症,导致再次手术中合并胆道出血的风险较高。在肝内胆管结石术中,随着结石的移位或取出,胆管壁及Glisson鞘所承受的压力骤然降低而引起局部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胆管的滋养血管破裂出血。部分结石长期压迫胆管壁形成溃疡,尝试取石时可能引起溃疡面破裂出血。如果用暴力操作使嵌顿结石强行通过狭窄段胆管,可能引起胆管壁乃至伴行的肝动脉、门静脉损伤。此外,取石网篮、取石钳、血管钳及缝针等手术器械引起的胆道损伤,也可能引起胆道出血。在本组病例中,结石反复生长且数量多,累及肝内胆管范围广泛,部分结石牢固附着于胆管壁,多数病例在取石器械抓住结石并尝试取出时即出现胆道出血,其中1例在胆道镜网篮套住结石后发现结石嵌顿于狭窄段胆管难以取出,由于局部空间狭小导致网篮无法松脱结石,反复牵拉引起肝内胆管大量出血。
在发生术中胆道出血时,纱条填塞压迫是紧急的处理措施。刘金林等[7]报道术中采取胆管内填塞法处理胆道出血27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可采取纱条联合导尿管填塞,既保证了压迫止血,又使得胆汁引流通畅,术后可通过内镜把填塞物取出。车纯良等[8]报道使用Foley气囊管压迫止血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经验同样提示填塞止血是安全有效的。在初次填塞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我们将纱条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浸泡后填塞,配合麻醉控制性低血压,能取得比单纯纱条填塞更好的止血效果。通过加深麻醉,应用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等降压药物,使有创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5~65 mmHg。填塞时须将纱条卷成细长型,用镊子引导至胆管深处并暂停其他操作。对于胆管滋养血管损伤及胆管壁上的糜烂、溃疡灶引起的出血,该方法能使得小血管闭塞而达到止血目的。压迫时间根据止血效果决定,出血量较大、生命体征不稳定、出血部位较高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本组最长压迫时间为40 min,期间可多次更换纱条查看止血效果。彭勇[9]等报道采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控制胆道出血,止血成功率达94.1%。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血位置较高,出血量又不大,我们先用胆道镜探查,明确出血部位后再进行填塞。但当出血量较大时,往往胆道镜下视野模糊,难以寻找出血点。在填塞压迫有效,反复冲洗胆道无活动性出血后,可继续进行其他手术操作;否则,应当留置填塞物,待术后病情稳定后再经内镜取出。如出血量较大或填塞后仍有反复活动性出血,可尝试将患侧肝动脉阻断。肝动脉围绕胆管形成胆管周围血管丛,阻断肝动脉在部分患者可以控制胆道出血。本组1例患者采取上述方法后仍未能控制胆道出血,考虑存在门静脉损伤可能,予阻断肝蒂后切开肝实质,暴露出血部位后缝扎止血。黄勇坚等[10]报道4例采取肝叶或肝段切除治疗术中胆道出血,止血效果良好,然而应当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施行肝段甚至肝叶切除术,风险较大而且患者往往难以耐受,需权衡利弊。
对于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应强调术前影像学、肝功能的详细评估,尽量做到规则性肝切除[11-12],在解除梗阻、去除病灶的同时,规避术中盲目取石带来的风险。对于必须取石的患者,因注意取石路径中有无狭窄段胆管,避免暴力取石。当取石网篮套住结石又无法拉出时,应当剪断网篮一端,取出网篮后尝试其他取石方法,切不可在狭小的空间内反复牵拉。近年来我们采用胆道镜下微爆破碎石的技术[13],直视下将附壁、嵌顿的结石打碎后再取出,有助于降低术中胆道出血的发生率。
[1] 黄志强.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演变和发展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7): 537-539.
[2] Cheon YK, Cho YD, Moon JH, et al. Evaluation of long-terms results and recurrent factors after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hepatolithiasis [J]. Surgery, 2009, 146(5): 843-853.
[3] Green MHA, Duell RM, Johnson CD, et al. Haemobilia [J]. Br J Surg, 2001, 88(6): 773-786.
[4] Merrett ND, Cosman P, Biankin AV. Education of imaging.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iatrogenic hemobilia [J]. J Gastrenterol Hepatol, 2008, 23(5): 821.
[5] Gandhi V, Doctor N, Marar S, et al. Major hemobilia—experience from a specialist unit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J].Trop Gastroenterol, 2011, 32(3): 214-218.
[6] Marynissen T1, Maleux G, Heye S, et 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iatrogenic hemobilia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case seri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24(8): 905-909.
[7] 刘金林, 王厚清, 蔡开林. 胆管内填塞法用于术中胆道出血 [J].中华肝胆外科, 2004, 10(7): 482-483.
[8] 车纯良, 崔倩. Foley气囊管在术中胆道出血时的应用 [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3(7): 560.
[9] 庞勇, 田伏洲, 张炳印, 等. 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控制胆道出血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9, 26(9): 491-493.
[10] 黄勇坚, 曾芝兰, 黄三斌, 等. 胆道手术中胆道出血的诊治 [J].肝胆外科杂志, 2010, 18(2): 127-128.
[11] 张宇华, 胡智明, 张成武, 等.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下行多处肝段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26(8): 641-643.
[12] 姚宁, 龚谋春, 方旭东, 等. 肝内胆管结石128例诊治分析 [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26(1): 20-22.
[13] 任培土, 鲁葆春, 许焕建, 等. 胆道镜下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的临床应用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10(11): 8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