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俊
(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河南 林州 456550)
一例獭兔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与体会
张广俊
(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河南 林州456550)
2014年9月,林州市某乡镇一獭兔场发生传染性疫病,经请兽医专家诊断为兔附红细胞体病,现将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情况及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该獭兔场位于林州市南部乡镇一偏远山区,兔场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全场共存栏獭兔1800多只,其中各类种兔105只,1月龄内幼兔380只,其余为商品獭兔。兔群从9月8日开始零星发病,到9月17日大面积发生,发病兔主要为幼兔、怀孕母兔和哺乳母兔。断奶幼兔最先发病,呈急性、热性、贫血性经过,病程为3~5d,怀孕母兔则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泌乳母兔主要表现为四肢瘫软,不能站立,最后衰竭而死。怀孕母兔、哺乳母兔发病率达35%,死亡率达发病兔的70%;断乳幼兔发病率达44%,死亡率达78%。该病传染性强,发展快,死亡率高,给兔场造成了重大损失。
发病初期少数病兔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2℃,精神萎顿,瘫痪,废食,痛苦呻吟或嘶叫,肌肉颤抖,四肢抽搐,很快死亡,少数死后口鼻流血,全身红紫,指压褪色,呈急性型经过。随着疾病发展,多数患病獭兔病初精神呆滞,食欲减退,饮水增加,而后食欲废绝,饮水量明显下降或不饮,后肢麻痹,颤抖,不能站立,前肢有轻度水肿,转圈,离群卧地,尿少而黄。病兔先便秘后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粪球带有黏液或黏膜。有的病兔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后期病兔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有出血点,病程长的有黄疸症状,粪便黄染并混有胆汁,严重的出现贫血,结膜苍白。少数患病乳兔不会吃奶,流清鼻涕,呼吸急促,发育不良,成为僵兔。怀孕母兔流产、早产或产出死胎。泌乳期母兔四肢瘫软,不能站起,体温升高可达42℃,死前体温下降,最后衰竭而死,病程3~7d。疾病后期病兔多呈隐性经过或转为慢性型,体质较好的泌乳母兔该类型较多,表现为症状不明显,病程较长,逐渐消瘦,采食困难,有时出现四肢无力,爬卧不动,站立不稳,浑身瘫软的症状,加强管理及时治疗,部分可逐渐好转。
剖检急性死亡病兔,尸体一般营养状况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的病兔尸体表现异常消瘦,皮肤弹性降低,尸僵明显,可视黏膜苍白、黄染并有大小不等暗红色出血点或出血斑,眼角膜混浊,无光泽,皮下组织干燥或黄色胶胨样浸润。病兔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或灰褐色,切面多汁,可见灰红相间或灰白色的髓样肿胀。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皮下组织及肌间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颜色呈熟肉样,质地脆弱。肺脏肿胀,有出血斑或小叶性肺炎。肝脏有不同程度肿大、出血、黄染,表面有黄色条纹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胆汁浓稠,胸腹脂肪、心冠沟脂肪轻度黄染。脾脏肿大,呈暗黑色,质地柔软,切面结构模糊,边缘不齐,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肾盂水肿,膀胱充盈,黏膜黄染并有少量出血点。胃底出血坏死,十二指肠充血,肠壁变薄,黏膜脱落,空肠炎性水肿,如脑回状,其他肠段也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
取病兔耳血或死亡患兔心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2滴生理盐水后混匀,置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受到损伤的红细胞及附着在红细胞上的附红细胞体。被感染的红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形态,边缘不整而呈齿轮状、星芒状、不规则多边形等。
5.1预防
在夏秋该病高发季节,要加强兔群饲养管理,特别是搞好兔场圈舍和环境卫生,消除蚊虫孳生地,加强蚊虫杀灭工作。在疫苗注射或药物注射时,坚持注射器的消毒和一兔一针头,杜绝通过注射传播该病。保持兔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减少应激因素,对于降低发病率有良好效果。
5.2治疗
可用四环素40mg/kg体质量或金霉素15mg/kg体质量,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用7~14d;血虫净(或三氮咪,贝尼尔)5~10mg/kg体质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溶液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强力霉素15mg/kg体质量,2次/d,连用2d;贝尼尔5mg/kg体质量,隔日1次;咪唑苯脲25mg/kg体质量,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3d;磺胺六甲氧嘧啶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连用4d。此外,病情严重者还应采取强心、补液、抗贫血、安定解热,适当补充VC、VB等辅助治疗,并注意精心饲养。
6.1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在高温潮湿季节发生,尤其是吸血昆虫大量孳生繁殖的夏秋季节,因此认为吸血昆虫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但在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寒冷或其他疾病感染等情况下,可使隐性感染的家兔发病,症状较为严重。
6.2危害严重
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发生多年,在一些地方家兔的感染率非常高。由于人们对此认识不到位,因而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些地方兔群的带菌率较高,多数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严重影响家兔生产性能的提高。附红细胞体感染后,使红细胞受到严重破坏,机体的抗病力降低,因而非常容易诱发其他疾病,给养兔业造成巨大损失。
6.3加强管理
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与蚊蝇等传播媒介的活动有一定的关系,抵抗力低的獭兔症状严重并常出现并发症。因此,预防该病除药物预防外,还要搞好兔场卫生工作,保持兔圈舍清洁干燥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减少蚊蝇孳生,保持兔体清洁,消灭兔体寄生虫,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兔群抗病能力。
6.4综合施治
控制或治疗附红细胞体的药物种类很多,但由于多数患兔出现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时应尽量采取复合用药。即在治疗该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用药治疗并发症,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染附红细胞体之后,家兔的免疫力下降,血糖降低,红细胞数大大减少,多数脏器受到损伤。因此,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应配合强心健体(如补液,补充电解多维)、提高免疫力(使用免疫增强剂)、保肝护肝和加速造血(补充铁制剂)等,方能尽快康复。
S858.291
B
1004-5090(2015)05-0048-02
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