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背景下高校校园电视台发展路径探讨

2015-03-21 03:43顾刚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校园文化师生

顾刚

(西南交通大学 峨眉校区,四川 乐山 614202)

新传媒背景下高校校园电视台发展路径探讨

顾刚

(西南交通大学 峨眉校区,四川 乐山 61420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很快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具有快速、便捷、高效等优势,深受广大受众青睐。本文探讨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传统媒体——校园电视台该如何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相融合等问题,以期探讨高校校园电视台的发展路径。

传媒 电视台 高校 信息通信技术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相互沟通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另一种全新的媒体走进了人们的视线。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使用的新媒体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高校校园媒体是反映高校校园生活的平台,是师生了解校园信息的重要窗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更快速、更方便的传媒方式影响下,校园传媒也不断借鉴新媒体的方向发展。

一、新媒体内涵及其特点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相对于其他媒体形式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更快捷便利的优势。只需要简单的终端设备及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想要的操作,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例如错过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新的媒体方式进行点播。同时,传送信息的过程和质量也有了更大的提高。

新媒体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于多元化生活的要求。人们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是要追求其本身的个性化。而微信,微博等新一代媒体的出现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当代人们的个性。尤其是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人们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彼此不了解,所以思想更灵活,言论更自由。

二、高校校园传媒及其作用

和谐校园是随着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提出来的,高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创新的发源地,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校园传媒是指在我国高校校园内以学校师生为主要传播对象,不以盈利为目的非商业化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校园广播、电视、校报、校园网等形式,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校报、校园广播和电视是校园媒体的传统形式,校园网则是伴随粉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的新型媒体。高校校园传媒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传播渠道和高校党委、行政的“喉舌”,是校园里传播信息、沟通师生和学校、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是各种文化、思想交流碰搜和汇集的地方。传媒与文化共栖而存,传媒发出的所有信息,都在无形地表达着所在社会的主导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亲合力。校园媒体发挥其特有的亲近感、大众化和感染力的特点,将思想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媒体活动,传播和弘扬各种先进的人文精神,营造了生动、丰富、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传媒可以为师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娱乐引导。校园媒体使得师生可以在其中找到共同的兴趣,解答共有的一些难题或疑问,释放自己,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学生传媒工作者在校园媒体的新闻采编和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传媒工作者通过参加校园传媒的新闻采编和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和能力,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校园文化培养骨干力量,从而成为和谐校园的传播者和促进者。

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的校园传媒可以通过利用自己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这些特点和优势,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团结,保持校园稳定,并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传播与引导水平,以正确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影响和凝聚广大师生。

三、高校校园电视台的优势及局限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校园电视台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高校和广大师生的需求。在面对新媒体的出现和大量新兴的媒体形式,校园电视台失去了其优势,无法与新兴的快速、便捷的媒体相媲美。在这种状况下,如何重新定位高校校园电视台使其能够再次发挥在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高校校园电视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向广大的师生传递信息,在师生和学校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加强沟通与交流。不论校园电视台如何演变或发展,传递信息还是其最主要的功能。相对于微博,微信等生动且传播方式多样化的新媒体来说,校园电视台的节目相对来说会显得单调,但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可以结合声音和图像,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综上,如何合理地定位电视台的发展方向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一)优势分析

与广播、报刊等其他传统校园媒体相比,电视媒体结合了声音和图像两个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的文字和声音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从而传递出想要表达的信息。广大师生在学习期间,很少面对电视这样相对生动的传媒方式,所以在观看时,更期待所要表达的内容,对于所记忆的信息也会比其他媒体形式多。高校校园电视台立足于校园内部,组成成员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播出的节目内容也基本是反映师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可以在荧幕上观看到同校的同学,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更加亲切。由于高校校园处于信息比较闭塞的环境中,师生很难快速准确地获得外界信息,加上校园内部的消息交换也相对迟缓,所以校园电视台能够有针对性地缓解上述问题。同时,校园电视台还可以根据师生员工不同的收看需求及宣传需要设立栏目板块,制作校园电视节目,更好地迎合观众。实践证明,校园电视台可以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校园电视台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校园电视台节目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如若不进行相关的改良,则受关注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由于校园内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完整的电视节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采录、剪辑、播出等。对于校园这个受众对象,投入较大,且完成相关节目处理的硬件也相对不齐全。

在当今的信息化的时代,以互联网,手机等主宰的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方面限制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快速、便捷、形式多样的传媒方式更受人们青睐。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电视台发展路径

机遇与挑战并存,是事物发展的共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各种终端设备不断出现,而它们的出现,在传播信息上更加快速便捷,且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个性,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新媒体。

高校电视节目走出局域传播,除了高校自己的网站之外,还可以在视友网、新浪网、土豆网、腾讯网等视频分享网站的高校电视台联盟社区注册某学校自己的主页,上传学校原创节目进行推广,依靠知名成熟的技术支持弥补校内网站的技术不足,借助社会媒体进行网络传播,扩大高校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为高等院校师生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和学术交流方式,但在为校园电视台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更多挑战。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就要适应形势、改变认识,强化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有着传统媒体的优势,将新媒体的快捷、高效、形式多样等特点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一)进行新媒体与校园电视台的融合

校园电视台的节目难以引起师生的关注,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利用新媒体快捷、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吸引广大师生更多的关注。

(二)建立校园电视台独有的网站

将电视台节目进行分类上传,方便师生查看,同时增加“留言版”板块,加强电视台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让更多不了解校园电视台的师生借此机会,了解并认识到校园电视台工作的流程和方式。

(三)与其他院校加强交流合作,建立联盟平台

发挥各自电视台不同的节目优势,不断完善和充实电视台的节目。彼此取长补短,形成电视节目不同的风格,并进行融合,相互学习不同的电视台运营的模式及方法,集腋成裘,逐步扩大联盟电视台的影响力,提高师生关注程度。

(四)具有一定敏锐度

校园电视台旨在将校园乃至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传递给广大师生。所以校园电视台的工作团队一定要具有对于新闻的敏锐度,最快、最有效地将新闻报道给广大受众。如此,在广大受众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力,将校园电视台的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媒体融合是网络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电视台作为大学校园的主流媒体,要认真落实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和指导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做好高校电视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传播平台,把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延伸到无线网络终端。

[1]丛家民.校园文化视域下高校校园电视台的建设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5.

[2]周思海.论高校校园传媒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特殊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2008(8).

[3]韩宁.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嘉兴学院学报,2006(2).

[4]刘昌明,宋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电视台发展刍论[J].新闻知识,2014(12).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校园文化师生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传统媒体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