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微型话题式课堂教学打造师生黄金距离的实践探究

2015-03-21 03:43曹雪娟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语文

曹雪娟

(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江苏 江阴 214443)

初中语文微型话题式课堂教学打造师生黄金距离的实践探究

曹雪娟

(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江苏 江阴 214443)

0.618,一个极为迷人而神秘的数字,源于数学又不止于数学,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后人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这个数值的作用研究不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其在初中语文微型话题式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型话题 课堂教学 师生黄金距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基于这一点,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课堂时,会感到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远远落后于时代需要,改变学生传统单向继承性学习方式,从而倡导现代双向互动式、创造、生成性学习方式,已为当今之需。将学生从单纯的“文本课程”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在“体验课程”中达到“乐学”之最高境界。鉴于此,我们在借鉴有关先进读写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结合0.618定律,努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展实施“话题式”活动课教改实验。

一、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建构主义思潮试图从“新知识论”视角对误导教育的传统客观主义认识论做深刻反思。不再将知识当做对某一客观存在的发现,即不是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而是主动建构个人有关世界的经验现实。因此,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又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好的教学是创造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在真正共同体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保持一种开放、信任和期望的态度,都被创造性张力所感染,去发现、去体验、去表达。

①回应课改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着眼于学生丰富的课堂活动,对活动设计进行创新研究,以有价值的微型话题构建课堂组织教学,从而打造新型师生黄金距离,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回应与发展。

②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学生一定要喂饱自己,这是主动学习。如果他们这么做,教师一定要把他们带到一个可以得到食物的地方,如一串植根于文本纵深处的微型话题,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充溢着创造力和天赋才能。给学生掌舵权,让他们真实又自信地说话。

③激活教师的优质能力。

以有价值的微型话题构建课堂组织教学,从而打造新型师生黄金距离要求教师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期间,教师逐步愿意冒险,尤其愿冒开放性对话风险,同时,提升将教师自身、学生和文本联合起来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文本和生活之间建立桥梁的能力,提出好话题及仔细倾听学生并及时做出回馈的能力等。

(2)实践价值

①营造教师、学生与主体多维对话的空间。

精准而有价值的微型话题能将教师、文本和学生编织成有机联系网。教师倾听学生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的声音,尽量少花时间用信息和自己的想法把课堂填满,而多花时间营造学生进入思想中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引进比经验和世界更大的世界拓展个人界限。

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在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只说不听”或者“学生只听不说”,学生不知道如何感知,心灵不知道如何思考。当我们用微型话题营造既开放又吸引人、既自由又安全可信赖的学习空间时,教室就会像资源丰富、相辅相成的共同体,学生更主动成为知识创造者而非知识消费者。

2.创新之处。

(1)上次课题研究中,对“主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师生和谐对话的构建”等与师生黄金距离的关系着重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次课题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微型话题式课堂教学”是少人踏足的一个小径,是课堂由“问”迈向“少问”甚至“不问”。“不问”是提问的另一境界,在上一课题衍生下的更微观、更细腻的思考与实践。

(2)着重研究教师如何由文本的开放性和界限性出发,提炼有价值的微型话题,开创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让学生真实自信地说话,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打破语文课堂或“碎碎问”或“教师只说不听”或“学生只听不说”等沉闷无聊的局面,打造富有美感的、温暖的、安全的师生距离。

二、实施步骤

1.提出话题、感受话题——0.618的意识。

以“话题”形式为他们提供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明确这节课的活动目的,引起心理上的注意与预期,从心理学角度讲,正是为了活动高效开展。学生通过阅读、“听读”,其实就是了解生活、领悟生活。学生选取话题的自主性、开放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避免中学课内教育是基础教育和共性教育,不可能保障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充分发展这一障碍,将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有感而发,或联想,或想象,实际是在“演化”生活。有一句话说得好“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才是完整的语文教育”。

2.分析话题、讨论交流——0.618的感觉。

从活动教学整个过程来讲,改变过去课堂上“你讲我听”的单向继承性学习方式,活动过程是在师生、生生、人与文本之间所谓的“立体化”、“网络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中进行的,从信息论角度看,这是一种最佳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班级交流。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立体结构,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真正实现耳、眼、口、脑“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如有时发挥多媒体优势观看实况录像,如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世纪讲坛”、“科学人生”等节目用其中优秀人物激励学生,培养情感。“这让我们好像真的成了实话实说中的人们”,有的同学这样描述我们的课堂。

3.小组代表发言、个人发言、点面结合——0.618的思路。

此环节讨论时,学生的发言无拘无束、兼容并举,我们给予更多鼓励与肯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在发言中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收集新信息,及时解决新问题。将学生发言以编号形式肯定确认学生的思考,加以鼓励,促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其主动性充分发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总结归纳、整理成文——0.618的精神。

及时总结不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及时反馈评价,不断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优化学生认知结构。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坚持客观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不断创新,并敢于创新。

三、实践体会

1.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话题式”活动课是语文课堂向生活的一种延伸,使课内课外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它自主性、开放性、贴近生活的实际性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长期而有效的训练,“读”得多了,会见多识广;“写”得多了,表情达意能畅所欲言。学习语文积极性随之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办手抄报、搞演讲赛等各项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此外,学生对语文认识明显改变了,记得一考入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语文原来也可以这么学……”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影响学生自觉阅读课外文章,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其意识领域中,“大语文”观得以构建,知道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能学到语文。

2.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师生教学个性健康成长和师生共同发展。

在“话题式”活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是知识的发现者,都是写作智慧的催生者。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此外,我们还重视调动学生情感积累。从课程上讲,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将每个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看做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努力对其加以开发利用,然后教师去调动、去激发。有时,我们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优势,将大量文本、动画、视频信息引入课堂,丰富课程资源,尤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些很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应该说,是对课文学习的有力补充。

由此可见,微型话题式课堂教学能让教师、学生和听课者都产生“0.618”的美感、安全感和舒适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多的是从美学与心理学角度定位,是“主观心灵嵌入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语文课堂中师生距离的黄金分割点是一种外显的、比喻的说法,更多的指一种意识、一种感觉、一种思路、一种精神存在,自然呈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等。

[1]李永高.质疑推门听课[N].中国教育报,2005-3-1(8).

[2]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03.43.

[3]卢巍.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的“活动——构建”教学模式[J].济南:当代教育科学,2003,4.

[4]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J].西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4.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