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

2015-03-21 02:58:30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自卑感归因自卑

张 弘(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基于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

张 弘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引起初中生自卑的原因既有来自初中生的身体、性格、自我评价等内部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影响初中生自卑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归因方式、心理防御机制、领悟社会支持。可通过加强自我整合功能正确认识自我、从认知方面改变不合理信念、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使用积极的防御方式、树立合理的目标增加成功体验五个方面进行对初中生的自卑心理进行干预。

初中生;自卑心理;干预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的迅速发育,由于身体的发育让他们有种成人感,而心理的发展却未跟上生理的发展速度,这就造成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在埃里克森的发展观中,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自我的同一性,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会增强,他们会把更多的关注点置于对自身的思考,他们的心理发展在这一时期往往具有矛盾性,情绪情感表现具有外显和内隐两方面的特征,他们常常会受到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情绪困扰。经《心理与健康》杂志的调查,有52%的初中生在交往中带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其中17%的学生自卑心理较明显,4%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可见自卑心理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研究初中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发展特点对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初中生自卑心理的影响因素

1.1 内部因素

1.1.1 自我意识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他们看待事物往往不能把握全局而过于片面,对自我的认识也不能全面分析,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而不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点去平衡缺点,这就造成了自卑心理的产生。

自卑心理受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自我评价作为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自卑心理的产生往往不是来自“事实”,而是来自对这些事实的评价。因此初中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来自于初中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他们在自我评价时往往将缺点过分夸张化,并且喜欢将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优点相比较,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他人,自卑心理便油然而生。

1.1.2 理想目标定位

有时候初中生将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比较后,因理想目标过高,自己达不到心中理想自我的模样,而感到能力低下产生了自卑感。如某些初中生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中有所成就,他们把自己的目标定的与现在自己所拥有的能力能达到的目标的差距过大,这样一来就算自身努力了,结果还是没有达到他们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1.1.3 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会影响初中生的自卑感的发展方向。王宝勇2012年在其研究中发现,初中生的归因方式与自卑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内控能力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而与外控各因子和归因总分存在显著性正相关[1]。如果一个初中生完成一件事后,把原因归于自身,归因方式是内控的,那么便会产生自豪和满足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卑显然就降低,而当他把这件事的完成看成是外部原因,归因方式是外控的,如考试试题简单或取得良好成绩完全是因为运气所致,那么他们将看不到自身的优点,自卑感就会相对偏高。在教育中,初中生的自卑感发展的方向受到初中生的归因方式的影响,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

1.1.4 心理防御机制

孔维民等人[2]2006年在其《初中生自卑发展的特点以及与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中提到,初中生采取的防御方式和自卑有显著关系。该研究认为,自卑感越强的人其采用成熟积极的防御方式越少,而采用不成熟消极的防御方式倾向越多。这是因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采取成熟的积极的防御方式,或解决问题的防御策略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增进学生的自信心,而采用不成熟的或消极的防御方式,往往只能够让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从而反过来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自卑感就增强了。

1.2 外部因素

导致初中生自卑心理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1.2.1 家庭环境

家庭的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经济收入会成为导致初中生自卑的原因。家庭的结构也会对学生的自卑心理造成影响,吴雪梅2009年对单亲家庭初中生的自卑感进行了调查,单亲家庭初中生自卑感较严重,稍有些自卑感的学生占调查总数据的27.3%,有一定自卑感的学生占34.2%,有比较严重或严重自卑感的学生占5.8%[3]。另外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会影响自卑感的形成,如果家长对孩子抱以过高的期望,孩子通过努力仍然未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不看孩子的努力程度只看结果而一味的指责,将让孩子在多次受挫中产生自卑感。

1.2.2 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的校风、班风、教师的教育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都会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教师的对学生评价标准会影响学生的自卑感,如果教师认为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才能称为好学生,这种评价标准便会对后进生的心理造成影响,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好,因此产生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

1.2.3 社会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及多媒体的普及应用,初中生有更多机会通过网络接触社会,而复杂的社会中很多不良风气和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正侵蚀着初中生的心灵。如“拜金主义”的思想会让初中生滋生攀比心理,在与同学的比较之下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生所处的地区也会对学生的自卑感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来自农村的初中生相对于城市的初中生有显著的自卑感。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初中生的自卑感尤其在经济上的自卑感相对来说差异不显著,这些地区的初中生的自卑感更多的来自于学业、外貌、能力、口才、社交等方面[4]。

2 初中生自卑心理的干预

2.1 加强自我整合功能,正确认识自我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是在不断增强的,能否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重要。通过前面对初中生自卑产生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那些拥有自卑感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清晰的认识自我,只关注自己的缺点并将其无限放大。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也会有相应的优点,这就需要学生们学会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的方法,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会学生认识自我的方法,如通过“20个我”等自我认识的心理小游戏,让学生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对自我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不会因为自身的缺点而盲目的自卑,从而接受自己的缺点,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看到自己优点,并发扬自己的优点才能悦人悦己。

2.2 从认知方面改变不合理信念

初中生的自卑很多是因为其认知中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Ellis提出了情绪ABC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受到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引起的,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初中生的自卑情绪也是因为对事件的不合理评价而产生的。例如,某位学生在同学交往中因为他人的一句话而感到自卑,他人的话是诱发性事件,但是是否感到自卑,需要该同学对这句话进行评估,在评估时就会受到自身的某些不合理的想法的误导,而产生己不如人的消极情绪。因此要改善学生的自卑情绪,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的信念提出质疑,要学会以合理思维与不合理思维进行自辩,从而逐渐将合理思维代替不合理思维以此消除自卑感。

2.3 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

由于归因方式能够影响初中生的自卑感,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对学生的自卑感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在教育中,教师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需要引导其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例如,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成功的经验的归因要指向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让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成功的。而对于学生失败的经验,要引导学生向外部因素归因,这样学生才不会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造成,从而失去信心变得自卑。

2.4 使用积极的防御方式

当初中生遇到困难挫折时,运用成熟积极的防御方式,可以激励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体验又会帮助个体提升自信心。当初中生由于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好时感到自卑,教师可引导他们使用预期和升华的防御方式减轻自己因自卑情绪引起的的焦虑与不适。通过升华的防御方式使自己在挫败中愈战愈勇从而体验成功的经验,随着成功体验的增多,结合正确的归因方式,学生就能够感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就会慢慢从自卑心理中走出来,自信心也将随之提升。另外积极的自我暗示对提高自信摆脱自卑也有一定帮助。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不断强化,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比如对于害怕在公众场合演讲的学生,可以尝试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好!”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强自信心,促进自我悦纳、激励奋进;另一方面可以消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2.5 树立合理的目标,增加成功体验

Rogers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理论认为,自我概念包括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他认为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是导致神经症的原因之一。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太大会使人感到不满意不愉快,当现实自我接近理想自我时,个体才会感到满意和愉快。初中生也有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要指导他们树立合理的目标,朝向可实现的理想自我努力,当他们接近理想自我,并使目标得以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加自信。目标的实现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引导他们在对现实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长远目标和可实现的短期目标是使初中生的现实自我接近理想自我的一种办法,通过每一次的短期目标的实现又会给他们增加更多的成功体验,这对提高自信心,消除自卑是有帮助的。

1 王宝勇.初中生人格特质、归因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

2 孔维民,高园园,黄瑜,张喜芳.中学生自卑发展特点以及与防御方式关系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2):71-74

3 吴雪梅,朱秀.单亲家庭初中生自卑感的调查[J]校园心理,2009,7(6):382-384

4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学生自卑心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of Inferiority Complex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Psychology

ZHANG Ho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Abstract:Middle school students,at the age of puberty,tend to have low self-esteem due to the imbalanc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The causes to their inferiority complex include the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ir body,personality and their self-evaluation,as well as the external factors like their family,their school,and the society.There are thre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nferior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psychological attribution way,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Inferiority complex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be intervened through five aspects: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elf,change irrational belief from the aspects of cognitive,use the correct attribution way and active defense way,set up reasonable goal to increase successful experienc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feriority complex;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622

A

1671-8100(2015)06-0044-03

(责任编辑:康明已)

2015-08-12

张 弘,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自卑感归因自卑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初二学生的自卑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相关研究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30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28
让人深思的声音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人人健康(2018年2期)2018-02-07 19:00:25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自卑的地方
商业评论(2014年4期)2015-02-28 15:33:42